• 课堂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0807)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堂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杨现民 袁华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5

    摘要: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快速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交际为中心”的核心英语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结合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炼出课堂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施的一般流程,并对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英语阅读课型概述

    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较少涉及阅读知识、阅读技能、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教学。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不断积累、能力的不断提高,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要求。英语新课标指出要“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可见中高年级英语教学在继续落实“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教材会在继词汇、句型、故事课之后安排独立的阅读教学模块(如深朗版和广州版英语教材),目的是综合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材料的内容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后面配有随堂检测试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课堂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英语阅读教学实施的一般流程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多地注重阅读知识的传授,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机械的习题练习来实现,缺乏“交际性”的阅读教学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最终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逐渐融入课堂教学,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交际型”阅读课必将逐步替代传统的“讲解练习式阅读课”。跨越式课题在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理论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呈现工具、情景创设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探究工具的作用,为阅读教学创设了情景真实、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上,教学的一般实施模式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1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流程图

    1.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样,一节英语阅读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创设真实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的情景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响阅读教学的“第一枪”。跨越式英语阅读教学中该环节常采用的操作方式有:实事介绍、图片展示、任务驱动、课件播放等。情景创设要遵循如下两点基本原则:

    • 内容相关性:情景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特别关注情景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或本单元教学主题的相关性。即情景的创设最终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其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集中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上,以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

    • 情景真实性:虚幻的情景固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较之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却逊色很多。真实的生活的情景除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生活是语言知识的来源也是语言运用的最终归宿。

    () 交际互动,复习旧知

    阅读材料一般包含了本单元的关键词汇和核心句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标要求的言语知识,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整体理解,教师会在正式处理课文之前一般会安排旧知复习环节。复习的形式要尽可能“交际化”,避免以往英语课堂上过多地操练单词和句型的机械做法。阅读课中大多数单词和句型学生已经学过,也会出现少量的陌生词汇,但并不影响学生整体理解阅读材料。阅读课上的复习要更加突出“综合性”,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阅读文本的处理和最后的综合交际作好铺垫。交际的形式多以“生生对话”为主,教师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供交际支架,提供什么程度的交际支架(图片、关键词汇、句型结构等)

    () 课文处理,检测反馈

    小学阶段的阅读课要求学生能够读通读顺文本,能明白文章的大意和基本人物关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形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新课标除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明确的要求外,还提出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跨文化意识。小学英语阅读课在选材上多以生活和文化为主题,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英语新课标提出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阅读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协作交流为主。阅读材料的处理一般会遵循“问—听—答—读—练”的基本流程:

    问:在学生自主听读之前,教师一般会提出2-3个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概括性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属于浅层次问题,较容易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读材料。

    听:教师播放课件,学生集体听阅读材料。

    答:集体听读之后,教师抽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读:在基本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除了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如要抓关键词汇、不懂的地方要作标记、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等)不断渗透基本的阅读策略、阅读技巧之外,还需要提出3-4个理解性或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深层次问题,需要学生抓住文本细节、对文本深入理解之后回答,并且能够根据文本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阅读之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集中讲解。

    练:每节阅读课都会配套少量的练习题,一方面检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课标知识。

    当然,以上只是给出了一般性程序,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有不同的变式。

    () 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获得要依赖大量信息持续不断的输入。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虽然很经典,但在信息量上还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大量信息输入的需求,跨越式课堂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可以提供丰富材料的优势,通过“拓展”环节来弥补这一不足。“拓展”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给学生足够多的言语信息输入,创设具有丰富语境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读、说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语言交际能力。阅读课上教师一般会提供三到四篇(视教学时间而定)拓展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或协作阅读。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 关注文本内容:有研究表明文本的呈现形式对低年级小学生更易产生影响,趣味性极强的多媒体动画容易引起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内容的呈现形式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中高年级阅读课要更加关注文本的内容,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不易关注太多,“文本+图片+声音”的形式即可。

    • 主题高度相关:拓展材料的选取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或单元主题高度相关,既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学目标,又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 情景创设,综合表达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须要通过“综合交际”来实现。唯有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全心投入、乐于交际、乐于表达,所学的语言知识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表达”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 情景综合:较之低年级简单的角色对话情景,中高年级在情景的设置上要更加生活化、复杂化,涉及的内容会更加真实、场景更加多样、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比如学校运动会的筹办、旅游线路的设计等。

    • 知识综合:复习说、新授说等环节的语言交际常常以课标单词和句型为主,知识的综合性稍低,而综合交际环节除了涉及到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外,还会包括很多学生曾接触过的适用于本情景的其他单词和句型。

    • 能力综合:综合交际环节的交际任务更加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到中高年级,最后的综合表达环节常常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

    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更加生活化、更加真实、更加综合的情景,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同桌间或小组间进行综合的交际表达。该环节常用的操作形式有

    • 角色扮演: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巩固所学知识,与他人灵活交流。

    • 创编对话:教师设计一定的情景,适当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句型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同桌或小组合作创编交际对话。

    • 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活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已学知识完成任务,比如设计旅游路线、筹划运动会等,在活动中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作用及其师生活动

    在上述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活动可用下表来概括:

    1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师生活动

    模式程序

    信息技术的作用

    (理想状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情感激励工具、演示工具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知学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交际互动,复习旧知

    情景创设工具、演示工具、交际支架

    创设交际情景,提供交际支架(关键词、重点句型、图片等)

    交际中复习巩固旧知,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课文处理,检测反馈

    教师监控工具、演示工具、个人辅导工具

    提出问题(不同层次的问题),播放听读课件,重难点讲解,检测反馈

    集体听读阅读材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练习检测

    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资源的提供工具、协作交流工具

    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多篇阅读材料,布置阅读任务

    自主阅读拓展文本,迁移运用学法,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情景创设,综合表达

    情景创设工具、辅助认知工具、交际支架、协作交流工具

    创设综合交际情景,提供俩俩交际的支架(包括情景创设、对话Key Points等),学生个别指导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或布置的任务进行俩俩交际或小组合作,内化知识

    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1. 正确把握新课标的阅读教学要求,课文处理不易太“精细”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阅读材料的处理要以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大意,熟练运用课标知识为基本目标,文本材料的处理不易太细,尤其不要过多的涉及语法知识的讲解,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拓展阅读和综合交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拓展阅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新课标提倡“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阅读是在落实课标基础上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拓展,因此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阅读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师要转变角色,作为辅导者在学生遇到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支持,给学生阅读的信心,并对学生的阅读提出建议。

    1. 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在课文阅读材料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日益深入,教师的提问也要具有层次性:

      • 初次听读前的问题设置要以事实层面的问题为主,不要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

    集体听读感知课文之前,教师常常会先提出问题。这里抛出的问题主要起“引导性”的作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读文本材料,及时捕获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因此,问题的设置要以事实层面的一般性的问题为主,不要给学生带来额外的阅读压力。

      • 学生自主阅读前的问题要以理解性问题为主,引导学生的深度思维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之后,会进行深入的自主阅读。此时的教师提问需要以理解性或开放新问题为主,目的是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1. 小组合作务必异质分组,重点关注困难生

    中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难度逐渐增加,合作学习的形式较之低年级更为常见。教师在分组式务必采用异质分组,一般性的问题小组内解决,重难点由教师集中讲解。另外,中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知识点不断增多、句型更加复杂,困难生在交际环节尤其在最后的综合表达上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对困难生重点关注,缓解班级两级分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林君芬.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10-18

    [4]陈冰娜,林君芬,何克抗.语觉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19-24

    [5]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EB/OL], http://www.guangztr.edu.cn/gztr/jxgg/ggsy/42003xyjx.htm,检索于2008.7

    • 标签:
    • 学生
    • 语言
    • 教师
    • 综合
    • 阅读
    • 情景
    • 课堂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文本
    • 交际
    • 英语
    • 知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