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品小学宋词教学中的“语文味” ---- 以 《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1204)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细品小学宋词教学中的"语文味"

    ---- 以 《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

    张学青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使宋词教学富有“语文味”呢?

    • "眼前有画,心中有景"的"情味"

    宋词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久远,语言凝炼,要让学生读进去,情景创设不可少。在教授《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我利用导语音乐、师生对诵、文白式的对描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走进词画意境,并抓紧时机提出“读词,眼前要有画面,心中要有情景”:

    师:(师生问好后古乐响起) 同学们,宋词集文学、音乐、绘画于一身,当美妙的古乐响起,宋词宛如瑰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舒展。

    师:出示画面师生对诵《渔歌子》

    (出示词作文白对描)张志和笔下渔翁垂钓的情景。看,白鹭飞翔,桃花盛放,流水淙淙,鳜鱼肥美,渔翁戴一青箬笠,披一绿蓑衣,怡然垂钓,斜风细雨,沉醉不思归路。(如图1

    师:画面、音乐切换师生对诵《长相思》

    (出示词作)纳兰性德笔下将士出征的情景。营帐外,风雪漫天;营帐内,灯火通明。将士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夜阑人静,几度梦回,故园只在记忆阑珊处。(如图2

    1 2

    师总结:读词,眼前要有画面,心中要有情景。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看看那又是怎样的图景。

    师:辛弃疾一生始终关心国家,他向往和平宁静的农村生活,更加激起他抗金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要了解辛弃疾,可以关注资源网上的词·人在课外关注他的作品,(如图3)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阅读。

    3

    • "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入情入境后,初读新词,利用注释、字典、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主学习、推敲,读解结合,进一步体味词作的意境和情感:

    师:仔仔细细地把这首词读上三次,第一次关注生字和多音字,把词读正确;后两次试着借助注释,了解词作的大意,争取把词读流利。

    师:指名读。重点检查多音字“剥”的读音,出示“剥”的两种读音及字义,学生根据字义的指引选择在词作中的读音自主正音,明白据义定音的方法。

    师:借助注释,同位交流说词作的意思。

    师:指名讲词意。共同探讨读不懂的地方。如: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 谁家 翁媪?

    导:(1)提出句中的词语 利用课文插图理解“醉”的意思。(喝酒)

    2)引导全句的意思。这句讲谁在干什么?

    3)原句引读:不知是哪家的白发老翁老妇,在一边喝酒一边用家乡话聊天,带点儿醉意呢。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小结方法: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是读懂词意的好方法。

    师:指名再讲全词大意。

    师:了解了词意,再读词作,会更好地把握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节奏。

    • "品词品句、圈点批注"的"品味"

    扫清了字词障碍后,重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分解画面,描述情景,品味词中景语和情语,做批注写片段,化凝炼为详尽,化抽象为具体。说写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浅入深,从意思走进了意境:

    师:配乐范读。此刻,你眼前里浮现了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呢?

    1)房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导:那是怎样的景象啊?溪上青青草,茅屋低矮,屋前有一条小溪,溪上长着一丛一丛的青草。你还能听到什么?还能闻到什么?

    小结:多么清新秀丽的江南乡村景致。指导感情朗读本句。

    2)白发翁媪在聊什么呢?

    利用导语创设语言环境,如:也许老翁喝了一口酒,说…;老妇笑眯眯地说…;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江南乡村景致的宜人;家有孩儿的满足和快乐;

    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神态、对话、动作,丰富语言表达。

    3)引导理解“醉”的深层意蕴。读到这儿,词中的“醉”字只是喝酒的意思吗?引出“陶醉”的深层含义。指导感情朗读上阕,读出“醉”感。

    4)小结: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情景,可以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师:翁媪家的三个孩儿,你最喜欢谁啊?请选择其中一个,用上刚才学到的描绘活动情景的方法,在词作相应的语句旁边做批注,把他的活动情景写下来吧!(如图4

    4

    生汇报批注。创设情境,学生之间对话,感受大二、中儿、小儿各自的特点。感受翁媪家有好儿的快乐,再次感受“醉”的含义。

    重点指导理解“卧”

    1)指导看图 “卧”可以换成什么词?(如:趴 躺 睡)分别代进词中读读感受。

    2)小儿怎么卧?

    3)指图:看!脚丫怎样?听!嘴里哼着歌儿。

    4)看到这情景,白发翁媪会笑道什么呢?

    师又问:在三个儿子身上,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指导朗读下阕,读出“乐”的感。

    师总结:家有如此乖巧可爱的儿子,白发翁媪啊,能不乐在其中,能不陶醉其中吗?好一个“醉”,陶醉啊,沉醉啊!读到这儿,村居生活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和平宁静)是啊!好一幅宁静和平的村居图景。

    • "咬文嚼字、即兴创作"的"写味"

    宋词除了朗朗上口,意蕴深厚外,富于节律也是一大特色。我走出拓展词作学习的旧有模式,再作突破。暂且放下平仄的严谨规限,让学生尝试发现“清平乐”的字数分配规律,仿写创作宋词,感受中国经典文学之妙。学生的创作即便再稚拙,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是一种敢为的教学理念,给予这样的情景与机会,学生得以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宋词,体验成就感,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长足的推进作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短短46个字,读出了丰富生动的情景,这就是中华经典诗词的意境美啊!也恰恰是这丰厚的意境美,古人仅仅用了46个字,就能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华经典诗词的凝练古朴之美啊!有想过自己写词吗?我们学过《渔歌子》,《长相思》,发现了词牌名不同,词作的字数分布也不同,那《清平乐》的规律呢?你有什么发现?

    5

    生:字数分布:4 5 7 6 6 6 6

    生:从内容上说,今天学的《清平乐村居》的内容比较简单。先景后人,再写3个不同的活动场景。

    初步探索出规律后,我出示自己的词作,如图6,引导学生从中领悟规律:

    6

    师:辛弃疾把乡村人家的生活图景写入词作中,给人和平宁静的感觉。老师也把我的同学们早上回到教室诵读《论语》的场面写成了一首词。

    《 清平乐 晨诵》

    博学楼上,听书声朗朗。学子捧书诵《论语》,开启经典之旅。

    星宇高声引领,宛宣低声和应。为师笑而不语,静坐聆听赞许。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拓展阅读,选自宋词三百首中的《清平乐》10首,我创作的4首《清平乐》。

    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

    师:同学们观看过拔河比赛,上周还去了秋游,一定有不少难忘的场面,难忘的镜头,可以模仿《清平乐村居》的节律,创作一首词。给出文白对照,填空式创作词作。(如图7

    7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创意仿写,可以先根据同学的“秋游速写”改编,再自己创作一首。随后,分享、交流、评价我的《清平乐》。

    涉猎辛弃疾的作品,继续尝试创作宋词,是课的尾声导言。一节课下来,并非学习的结束,而恰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得当的课外延续学习指引,有价值的导航,学生方能学得更深更广。

     

    • 教学反思

    跨越古今,网络传承经典。宋词新学,精彩在于尝试!”是本次网络环境下的宋词教学的最大感慨。

    在美妙的古乐中,在师生同诵宋词中,课开始了。在这节课里,我带来的是网络课程与经典文化自然巧妙融合的崭新理念。首先考虑到语文本位的基点,引领学生把词作解读成画面,描述成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现语言的精妙。基于课型特点,大胆新颖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词配画,词人介绍,词作欣赏。更把在语文书上做笔记、做批注的传统形式转化为网络环境学习的打写,读写结合形式稍换,目标一样达成,但新的形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最后,是一个最大胆的尝试—创编词作,学生发现词作字数分布的规律,老师提供同类词作,更把自己创造了三首词作放入资源内,特别亲切,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现场尝试写《清平乐》,体验当词人的感受。

    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了,走进了词作的意境,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活跃了创作的思维。老师同样收获了,十岁孩童写词作,给一方平台,相信学生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 标签:
      • 小学语文
      • 学习
      • 学生
      • 尝试
      • 情景
      • 翁媪
      • 宋词
      • 画面
      • 清平乐
      • 语文
      • 创作
    1.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