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津小学-邝淑贞-语文-北京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观潮 拓展阅读——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驳船:用来驳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云母石:矿石,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 舟夜书所见

    导读: 读古诗看动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原名嗣琏,字夏重,浙江海宁人。康熙时举人,赐进士出身,官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问学。性喜作诗,游览所至,辄有吟咏,其诗多记行旅,善用白描手法。《白杨堤晚泊》《麻阳运船行》等篇,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但晚年也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 宿新市徐公店

    引导性问题:

    1、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生活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徐公店:地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路。
      4.阴:树叶茂盛浓密。
      5.急走:奔跑着。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 宿建德江

    引导性问题:

    1、背诵诗中最后两句。

    2、全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 鹿柴

    导读: 1、作者在这首古诗里描写了哪些景色?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1. 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 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 但:只。 4.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
      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 春夜喜雨

    引导性问题:

    1、全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 乃:就。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 径:乡下的小路。
      6.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 使至塞上

     

    引导性问题:

    1、这首诗写了王维出塞时沿途的景色,有哪些景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沿。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单车:轻车从简。 征蓬: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引导性问题:

    1、这首诗写了王维出塞时沿途的景色,有哪些景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沿。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单车:轻车从简。 征蓬: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 竹里馆

    引导性问题:

    1、全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2、全诗犹如一幅画,此画中有哪些事物?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1.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解说]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导读: 作者看到"一支红杏出墙来"会是怎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园内是怎样的春色?

     

     

    • 习作园地

    习作提示:

    1、你有哪些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把它写下来,与同学分享一下吧!

    2、小朋友,你眼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在秋天你发现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么,写下来吧!

    • 观潮 拓展阅读——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color=#ff0000>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白雪,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在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的美誉。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

    • 观潮 拓展阅读——天下第一奇观
    天下第一奇观

      “天下第一奇观”?!
      这口气何等之大! 
      不是一山一石一城一水之奇,而是宏“观”之奇。谁堪享此盛名? 
      云南的石林! 
      到了彩云之南,当然要去石林。这就是“天下第一奇观”挡不住的诱惑! 
      出省城昆明,往东北而行。不久就见到路边有不少岩石森林,那些石头,一簇簇,一丛丛,

    如树、如花、如少女……我就以为石林到了。一问,石林距昆明有120公里呢。当然,我们所见

    到的这些造型奇特的石头组合,也是石林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些才是“石头森林”的外围,还

    没有到最集中、最突出的核心区罢了。 
      “到了!”忽然,车上的旅伴喊了一声,我向窗外望去,果见石林茂密起来,比先前看到

    的各种石头造型要丰富,形体也大,“身材”也高,聚集的也多了,像一群骆驼和牛羊的混合

    编队,高低参差,富有动感。 
      导游黄小姐告诉大家,这还不是真正的核心景区。只不过已经很接近了。 
      真正进入石林景区时,首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汪湖泊,湖水很绿,湖对岸连片的石山,

    状如孔雀开屏,倒映在湖中,酷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让人看了,精神为之一振。 
      进入景区,迎面一块巨石大的石屏风,上刻隶书“石林”二字。 
      还有一批勒石大字,最醒目的便是“天下第一奇观”! 
      循着前人开凿的石路往里,有“望峰亭”、“莲花峰”、“剑池峰”多处景点,那路弯弯

    曲曲,眼看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有些山洞,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更有一洞,颇似人形,

    颈项处细窄,粗脖子从此处则不得过,只有躬身匍匐而行。 
      登上顶峰,俯看石林,啊,这时你才觉得自己踩在一望无边的石浪之巅,那些高高低低的

    石柱,如定海神针似地插在浪谷之间,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峰,都像神奇的雕塑,石象、石牛、

    石人,石树、石花、石亭,千姿百态,有的飘逸舒展;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剑拔弩张,一触即

    发;有的屏神敛气,仿佛正打坐练功;有的群雕则已形成系列,藏满故事,如梁山伯祝英台十

    八相送,阿诗玛母女林中互唤,就说那端踞石台上的小石象吧,据说那是桂林象山那头大石象

    的孩子,如今它头朝着桂林方向,正准备寻母去呢!更多的石柱则是直刺苍穹,如同平地里长

    出一大片石质的刀枪剑戟,酷似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裸露着四肢健壮的筋骨,向世界宣告:

    这才是真正的阳刚之美!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根本不会也不敢相信,天地间竟有如此神秘的巧手,把没有生命的

    石头雕琢出如此美妙绝伦的风景,站在石林丛中,我仿佛听得见它们交谈的呢喃细语,感觉到

    它们呼吸的丝丝气息! 
      是的, 它们一定是有生命的一群, 或许此时正在休息,  或许它们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的

    状态总之,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森林,这是一群顽强坚毅的生命! 
      这样的生命状态简直让人无法解释,难以想象! 
      于是,美丽的神话传说便填充了人们的思维空间。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撒尼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哥自天神, 他要给穷苦的撒尼人造

    一片良田。于是,他从天上赶下一群石头,吆来一匹骡子驮土。这群石头只有晚上才走,天亮

    就不动了。哥自天神急急赶路,惊动了一位老妈妈,老妈妈听到动静,以为天亮了,就叫起她

    的女儿,同时也就惊动了自家的大公鸡。大公鸡也以为天亮了,喔喔一啼,把全村的公鸡都叫

    起来了。石头以为天亮了,就不再走了,于是,一片美丽神奇的石林,就留在了撒尼人的家乡……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支,能歌善舞而又于想象,他们创造的阿诗玛的故事不胫不走,烩炙人

    口,已经拍成电影,斐声海内外。 
      阿诗玛与阿黑情投意合,战胜了热布巴拉家。马铃响、玉鸟叫,阿黑哥陪着心爱的阿诗玛

    回家乡。万恶的热布巴拉家放水冲散了这对情人,淹死了阿诗玛。阿诗玛便化着了石林中的一

    座山峰,在石林丛中得到了永生。 
      石林景区的导游小姐一律身着 “阿诗玛” 服装,游客称导游小姐也都叫 “阿诗玛”。

    “阿诗玛”们也非常乐于应答,真是“一个阿诗玛化成石, 千万个阿诗玛活起来!” 她们大

    都撑一柄小红伞,热情地为你讲述石林,讲述阿诗玛的故事,时不时还给你唱上一段《阿诗玛》

    的电影插曲。 
      美丽的故事使石林更加神奇,神奇的石林也让传说更加动人! 
      当然,石林的真正成因不是神话造就,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亿年前, 这里是一片

    汪洋大海,随着地壳抬升,逐渐成为陆地。海底的石灰岩被抬到陆地之上,又经过两亿八千万

    年的雨水冲刷和淋浴,塑就了这片石林。科学家把这叫做岩溶地貌。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撒尼人,创造了与神奇美丽的石林相匹配的文明。农历六月二十四,是

    撒尼人的火把节。现在,他们已经把火把节延伸为正常举行的待客之礼。每当黑夜来临,火把

    燃起,歌声响起,舞蹈跳起,石林动起…… 
      可惜我们没有时间,未能围着火堆,跳一曲撒尼舞, 当一回阿黑哥! 不过,我们可以对

    着石林说:阿诗玛,我们永远记着你。

    • 一幅壮景

    小问题: 是什么使妲布和勒若生活在美好的画里,而勒墨和勒堆厄最后却成了叫花子?

    一幅壮景

        古时候,大山脚下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这一位妲布,她的丈夫死了,剩下三个孩子。大孩子叫勒墨,第二个叫勒堆厄,最小的叫勒若。
        妲布织得一手好壮锦。锦上织的花草鸟兽,活生生的,就像真的一样。人家都买他的壮锦。妲布一家四口,就靠她一双手过日子。
        有一天,妲布拿了几幅壮锦到圩上去卖。她在一家店铺里看见一张五彩的画,画得很好。画上有高大的房屋,好看的花园,大片的田地;还有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成群的牛养鸡鸭。她看了看,心里乐滋滋的。本来买锦的钱,打算全都买米的,可是因为爱这张画,她就少买一些米,买了这张画。画来看。她自言自语地说:“我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子里就好了。”
        回到家,她把话打开给儿子们看,儿子门看了,也都笑嘻嘻的。妲布对大儿子说:“阿咪,这不过是个梦想罢了!”
        妲布对二儿子说:“勒堆厄,我们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多好啊!”
        勒堆厄也撇撇嘴说:“阿咪,等下一辈子吧!”
        妲布皱着眉头对小儿子说:“勒若,我要是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会闷死的。”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勒若想了想,安慰妈妈说:“阿咪,你的锦织地很好,锦上的东西活生生的。你把这张图织在锦上,看着它,你就和住在美丽的村子里一样了。”
        妲布想了一会儿,说:“你说得很对,我就这样做吧!”
        妲布买来五彩丝线,摆正织机,照着画织起来。
        织了一天有一天,织了一月有一月。
        勒墨和堆厄很不满意妲布这样做。他们常常拉开她的手,说:“啊咪,你尽织不卖,光靠我们砍柴换米吃,我们太辛苦了!”
        勒若对大哥二歌说:“你们让啊咪织吧,不让她织,她会闷死的。你们嫌砍柴辛苦,让我一个人去砍好了。”
        于是一家人的生活,依旧靠勒若不分昼夜地上山砍柴来维持。
        妲布也不分日夜的织棉。晚上点起油松照亮。油松的烟很大,把妲布的眼睛都熏坏了,可是妲布还是不肯歇手。一年以后,妲布的眼泪滴在锦上,她就在眼泪上织了清清的小河,织了圆圆的鱼塘。两年以后,妲布的眼血滴在锦上,,她就在眼血上织了红红的太阳,织了鲜艳的花朵。
        织啊织,一直织了三年,这幅大壮锦在织成功。
        这幅壮锦真美啊!
        一片高大的房子,蓝的瓦,青的墙,红的柱子,黄的大门。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塘,金鱼在池塘里摆着尾巴。房子左边是一座果园,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子,落着各种各样的飞鸟。房子右边是一座菜园,园里满是青菜,黄黄的瓜。房子后面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牛羊棚,鸡鸭笼。牛羊在草地上吃草,鸡鸭在草地上吃虫。里房子不远的山脚下,有一大片田地,地里满是金黄的玉米和稻谷。清清的河水在村前流过,红红的太阳从天空照下来。
        “啧啧,这幅壮锦真美啊!”三兄弟赞叹着。
          妲布伸伸腰,擦着红红的眼睛,笑了。

    忽然,一阵大风从西方刮过来,把这幅壮锦卷出大门,卷上天空,一直朝着东方飞去了。妲步急忙追出去,摇着两只手,仰着有大喊大叫。一转眼壮锦不见了,妲布晕倒在大门外。
        三兄弟把妈妈扶进屋,灌了一碗姜汤,妲布慢慢醒过来。她对大儿子说:“勒墨。你到东方去把壮锦找回来吧,它是阿咪的命根子啊!”
        勒墨点点头,穿上草鞋,向东方走去,走了一个月,到了大山隘口。
        那儿有一间石头砌的房子,房子右边有一匹大石马。石马张着嘴,好像要吃身边一串红红的杨梅果。房子门口坐着一个白发老奶奶。她看见勒墨走过,就问他:“孩子,你去哪里呀?”
        勒墨说:“我去找一幅壮锦,是我妈妈织了三年才织成的,被大风刮到东方去了。”
        老奶奶说:“壮锦是东方太阳的一群仙女借取的。她们见你妈妈的壮锦织得好,要拿去做样子。到她们那里去可不容易呢!先要把你的牙敲掉两颗,放进这匹大石马的嘴里。大石马有了牙齿,才会活动,才会吃身边的杨梅果。它吃了十颗杨梅果,你跨在它的背上,它就驮你去太阳山。路上要经过大火山,石马往火里钻,你得咬紧牙根,不能喊痛。要是喊一声,你就会烧成火炭。越过了火山,就到了汪洋大海。海里风浪很大,海水夹着冰块向你冲过来。你得咬紧牙根,不能打冷战。要是打一个冷战,浪头就会把你埋在海底。渡过汪洋大海,就到了太阳山,就可以向仙女要回你妈妈的壮锦了。”
        勒墨摸摸自己的牙齿,想想大火烧身,想想海浪冲击,他的脸刷得青起来。老奶奶望望他的脸,笑着说:“孩子,你是经受不起苦难的,不要去了吧!我送你一盒金子,你回家好好过日子吧!”
        老奶奶拿出一小盒金子给勒墨。勒墨接过来,转身走了。
        勒墨一边走,一变想:“有这盒金子,我的日子就好过了。可不能拿回家呀,四人用哪有一个人享用舒服呢!”想着想着,他就决定不回家了,向一个大城市走去。
        妲布病得瘦瘦的,躺在床上等了两个月,不见勒墨回家。她对二儿子说:“勒堆厄,你到东方把壮锦找回来吧,它是阿咪的命根子啊!”
        勒堆厄点点头,穿上草鞋,向东方走去。走了一个月,到了大山隘口,也遇见老奶奶坐在石屋门口。老奶奶对他说了同样一番话。勒堆厄摸摸牙齿,想想大火烧身,想想海浪冲击,他的脸也刷地青了。
        老奶奶也给了他一小盒金子。他拿着金子,也和大哥的想法一样,没有回家,向大城市走去。
        妲布病在床上,又等了两个月,身体瘦得干柴棒。她天天望着门外哭,她的眼睛本来就不好,加上天天哭,就哭瞎了。
        有一天,勒若对妈妈说:“阿咪,大哥二哥不见回来,大约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不幸的事情。让我去吧,我一定要把壮锦找回来。”
        妲布想了想,说:“勒若,你去吧!一路上留心自己的身体啊!邻居回照顾我的。”
        勒若穿上草鞋,挺起胸脯,大踏步向东方走去。走了半个月就到了大山隘口。他在那里也遇见老奶奶坐在石屋前面。

    老奶奶照样对他说了一番话,接着说:“孩子,你大哥二哥都拿了一小盒金子回去了。你也拿一盒回去吧!”
        勒若拍着胸脯说:“不,我要拿的是壮锦,不是金子!”说着,他就捡起一块石头,敲下自己两颗牙,把牙齿放进大石马嘴里。大石马活了,伸嘴就吃杨梅果。勒若看他吃了十颗,立刻跳上马背,抓住马鬃,两腿一夹,大石马仰起头长嘶一声,飞一样地想东方跑去。
        跑了三天三夜,到了火山。红红的火焰想人马扑过来,烧地皮肤兹兹地响。勒若伏在马背上,咬紧牙根忍受着。约摸半天才越过火山,跳进汪洋大海。海浪夹着大冰快冲击过来,打得勒若身上又冷又痛。勒若伏在马背上,咬紧牙根忍受着。半天工夫,跑到了对岸,这里就是太阳山了。太阳暖暖和和地照在勒若身上,好舒服啊!
        太阳山顶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房子,里面飘出女子的歌声和欢笑声。
        勒若把两腿一夹,石马四脚腾空跃起,转眼到了大房子的门口。勒若跳下马来,朝大门走去,看见一大群美丽的仙女围在厅堂里织锦。阿咪的壮锦摆在中间,大家照着它织。
        仙女们一见勒若闯进来,吃了一惊。勒若把来意说明了。一个仙女说:“好,我们今天晚上就可以织完了,明天早上还给你。请你在这儿等一夜吧。”
        勒若答应了。仙女们拿了许多仙果给他吃,仙果的味道真好啊!
        勒若很疲倦,靠在椅子上呼呼睡着了。
        夜里。仙女们在厅堂上挂起一颗夜明珠,把厅堂照得明明亮亮的。仙女们连夜织锦。
        有一个穿红衣服的仙女先织完了。她把自己织的和妲布的一比,觉的妲布织得好得多了:太阳红灿灿的,鱼塘清溜溜的,花朵嫩鲜鲜的,牛羊活生生的。
        红衣仙女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能在这幅壮锦上生活就好了。”她看见别人还没织完,就顺手拿起丝线,在妲布的壮锦上绣上自己的像。
        勒若一觉醒来已经到深夜,仙女们都回房睡觉去了。在明亮的珠光下,他看见阿咪的壮锦还摆在桌子上,他想:“明天她们要是不把壮锦还我,怎么办呢?阿咪病在床上很久了,不能在拖延了!我还是拿起壮锦连夜带走吧。”
        勒若站起来,把阿咪的壮锦折好,藏在怀里。他走出大门,跨上马背,两腿一夹,大石马趁着月光,飞快的跑了。
        勒若咬紧牙根,扶在马背上,渡过了汪洋大海,翻过了火山,又到了大山隘口。
        老奶奶站在石屋前笑眯眯的说:“孩子,下马吧!”
        勒若跳下马来。老奶奶从马嘴里拔下牙齿,安进勒若的嘴里。大石马又站在杨梅树旁不动了。
        老奶奶从石屋里拿出一双鹿皮鞋,交给勒若,说:“孩子,穿上鹿皮鞋快回家吧,啊咪快要死了!”
        勒若穿上鹿皮鞋,两脚一蹬,转眼就到了家。他看见啊咪躺在床上,瘦得像干柴,有气无力的哼着,真的快要死了。
        勒若走到床前,喊了一声“啊咪”,就从怀里掏出壮锦,在啊咪面前一展,光彩耀眼,啊咪的眼睛亮了。她一骨碌爬起来,笑眯眯的看着她亲手织了三年的壮锦。她说:“孩子,茅房里黑洞洞的 , 我们拿到大门外太阳光下看看吧。”
        妲布走到门外,把壮锦展开,铺在地上。一阵香风吹来,壮锦慢慢地伸展,伸展,不大工夫把几里宽的平地都铺满了。
        妲布原来住的茅屋不见了。只见几间金碧辉煌的大房子,周围是花园,果园,菜园,田地,牛羊,同锦上织的一模一样。妲布和勒若就站在大房子门前。
        忽然,妲布看见花园的鱼塘边有个红衣姑娘在那里看花。妲布急忙走过去招呼。姑娘说,她是仙女,因为把像绣在壮锦上就被带来了。
        妲布把姑娘邀进屋里,跟他们一块儿过日子。
        勒若和这个美丽的姑娘结了婚,过着幸福的生活。
        妲布邀附近的穷人也来这个村庄上住,因为她在病中受到他们的照顾。
        有一天,来了两个叫花子。他们就是勒墨和勒堆厄。他们得了老奶奶的金子跑到城里去住,大吃,大喝,不久,金子用完了,只得讨过活。
        他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看家了啊咪和勒若夫妻在花园里快快乐乐的劳动、唱歌。他们想起过去的事情,没脸进去,拖着叫花子的竹杖走了。

     

    • 观潮 拓展阅读——云雾中的黄山
    云雾中的黄山
      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过一些名山,拾级而上,看鬼斧神工,听松涛阵阵,观日出东方,步峰回路转,各有各的韵味和意境,每登一山便是一种心灵的荡涤,就是一种旷心之体味。“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陶然山水之间,沉醉云雾之怀,体味自然之美,都是心灵漫舞的过程。
      来黄山的时候,不见阳光,想必黄山一定会锁在浓云密雾中,看不清真面目。有了雨中登泰山的经验,心想,看云雾中之黄山,一定如游仙境,别有韵致,梦幻般神秘方能更显黄山之秀美。山,是那么空灵的山,云,是那么飘忽的云,迷醉于其中,自然也会浮想连翩。对于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能够如此亲近它,渴慕之情在心里汩汩流动,竟然有一丝情却。
      清晨,客车载着我们向黄山进发。天气仍然有些阴沉,时而还飘着些小雨,远望那群峰,忽隐忽现,云绕峰间,清渺而曼妙。黄山之景,四时不同,大家准备好了雨具,做好了雨中登黄山的打算。车在盘山公路上疾弛,两旁的松树、竹海消然滑过,只觉耳膜有如坐飞机起飞时的耳鸣,只得以吞咽的动作舒解着。
      一个多小时以后,车到达我们此行的起点——松谷站,登太平索道。这是亚洲最长的一条索道,可以一次乘座达100人。进入索道,穿行在黄山诸峰之间,四周一片云海,忽忽悠悠如坠五里雾中,心里只觉得没着没落的。每一次上下,都会引起一片尖叫声。偶然雾散,空谷幽深,峰峦叠嶂,很快就被这美景迷住,屏气欣赏着自然之奇美。
      终于,索道进入了终点,踏出那缆车的刹那,阵阵凉爽的清风徐来,顿觉神清气爽,踏在黄山的丹霞峰上,松林挺拔,怪石嶙峋,雾锁远峰,乱云飞腾,展现出一幅幅壮观的图景,整座黄山就象是一座顶天立地的巨大山水盆景,叫人新奇振奋、惊叹万分。
      伫立在排云亭前,流云淡淡飘荡,雾气空蒙地扑面而来。站在那里,静看风云起,心入天外游,是何等洒脱与飘逸,清新而疏朗。“宠辱不惊闲看庭中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时时被我记起的句子,如这云雾般从心底升腾起来。清凉的山风徐徐地吹拂,迷离的云雾缓缓地升腾,站在这里空山云起,所有尘世烦尤瞬间荡然无存,心境顿觉悠远而明澈,宁静而脱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坐在山间某处,尽洒心中迷尘,呼吸天地灵气,一股清爽从脚底升起,气贯全身。在红尘滚滚之中,暂时忘记世俗之琐事,醉情于山水云雾之间,实为人生一大快事。其实,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尘俗之气无不沾染,那些楼台馆舍,座落于间,与自然极不相衬,加之在山上建造水库,仿佛断了水脉,很少能见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虽如此,黄山之美依旧,不因某处装束之异而略其美。
      杰出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登临黄山,叹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 观潮 拓展阅读——天下第一瀑布
    天下第一瀑布
        远望一团黄云,近看一片黄雾,在黄河上横扯起一道黄色的帐幔,在峡谷中横架起一座不灭的虹桥! 
      这是液化的固体,固态的汽体,无数稍纵即逝的瞬间,织就了长留天地的永恒!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道瀑布能映出一个民族的风采。 
      养育着黄皮肤之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黄河上这道举世无双的黄色瀑布,就是壶口瀑布。 
      论宽度、论高度,壶口瀑布比不上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然而,她是黄皮肤民族的图腾,是母亲河的旗帜,  我们有理由把她称做“天下第一瀑”。 
      况且,“天下第一瀑布”并不等于“天下第一‘大’瀑布”。现在,竟技体育场上可以有并列冠军,我们  为什么不能把壶口瀑布与黄果树瀑布并列称为“天下第一瀑”呢!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的交界处。两岸群山颠连,黄河形同利斧,劈开一条上缓下陡的甬道,从群山之中强行突出。河底有坚硬的岩石,在水流常年不断地冲刷下,形成一道30——50米宽的深槽,状如长长的壶嘴。上游宽阔平缓的河床,正是黄河的壶肚,高耸的昆仑山则是它的壶把。 
      试问谁能背倚昆仑倾玉壶?唯有我们的黄河! 
      听到那訇然震天的涛声,我们心跳为之加快;看到那翻江倒海的湍流,我们血液为之沸腾。我加快脚步,扑向壶口,这鬼斧神工的造化,这世界顶尖的奇观! 
      势同千写万马奔涌,声如万钧雷霆滚动。千流百川在上游汇聚,安安详详地在群山脚下漫步。来到这地方,宽阔的河面突然被束窄,平缓的河床突然被截断,形成高低落差四十多米的一道壶嘴形出口,黄河愤怒了,呐喊着,纵身跳下悬崖,义无反顾,向前!向前! 
      这里一群自黄土高原的汉子,敲打着安塞腰鼓,唱着信天游,从崇山峻岭深处走来,来到壶口这地方,纵身一跃,使歌舞达到高潮,热情达到沸点。 
      这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舞者,早已腻味那慢三慢四的节律,听到那迪斯科音乐的召唤,呼啦啦涌将过来,加入震耳欲聋的呐喊,“蓬嚓嚓,蓬嚓嚓”,“我来啦,我来啦”,向着大海渲泄而去,一泻千里不回头。 
      这是一群童贞未泯的孩子,原本东张西望,充满着好奇,在群山之中倘徉,挠挠贺兰山的踝部:“喂,你痒不痒?”拍拍吕梁山的足背:“喂,你动不动?”走着走着,本来是250多米宽的河床,忽然变得只有50米宽了,他们被挤到了一起。前面有大海的召唤,后面有同伴的催促,小伙伴们招呼一下,手挽着手,“哗”地一下,就跳下这40多米深的悬崖。啊,这下子多么过瘾,那欢呼,震天动地;那速度,风驰电掣。澎湃着汹涌的浪头,飞吧,两岸的山桃花为你们夹道喝彩,日月星辰照耀着你们的白昼夜晚! 
      这是天地间的神奇魔术师,春秋季节,七彩霓虹隐隐现现,瑰丽无比。夏季水旺,则水帘高悬,烟笼雾腾。冬季寒冷,水体冰凝,则岫玉如雕,百状千形。一年四季,有时是“映日红霞浮瑞马,满天风雨起神鲸”,有时则是“玉树临风送飞雪,牙雕拄山呈晶莹”。 
      哦,其实黄河就是黄河,用不着像这像那,您就是世界的唯一。您从世界屋脊走来,一路南巡,到了壶口,河面被束窄,行进受阻碍,于是您就厉声呼喝:谁敢拦我!前面就是刀山火海,又奈我何!伴随一声长啸,黄河便向着壶口撞将过来。天地为之一震,山岳为之一动,鬼神为之一惊,一道黄色的电光,长留人间。 
      当夜有梦,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黄色的浪花,正从壶口跃下,汇入滚滚奔流的黄河!
    • 青龙潭

    小问题: 请用不多于 500 字的篇幅根据这个故事

    青龙潭

        在苍山马龙峰和圣应峰之间,有一条清碧溪,溪里有个清澈见底的龙潭。
        从龙潭往上看,岩石像一台台织布机,清碧溪水像一卷很长很长的白布。右边峭壁上有一个一丈见方的“雨”字,三五棵青松立在“雨”字两旁,活像古代守门将军,是人们一到龙潭边,就有阴森的感觉,好像真有龙在那里。
        相传在很多年以前,这里确实住着一条能变化成人、心地善良的青龙。龙潭左边有一所壮观的寺庙,叫小雷音寺,住着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老和尚下得一手好棋,常常出门去找人下棋,但始终碰不到高手。
        一天雷雨交加,从寺外走来一个身披青色金缎披风的小伙子,眉清目秀,两眼特别有神,一进门就规规矩矩地问安:“师父,学生有礼了。”
        老和尚问:“你是哪里来的,小伙子?有什么事?”
        “我家就在下边那个村,今天到山上来,想不到遇上大雨,只得到宝刹躲躲。”
        老和尚热情地说:“稀客,稀客,请到方丈室歇。”
        方丈室里,正中有一张圆桌,上面摆着一盘象棋。小伙子一进门,实现满满一到棋盘上,目不转睛的看。老和尚见了,高兴得问:“看起来你对象棋很有兴趣呢!来来来,我俩对上一局。”
        小伙子谦让一番,也就坐下来同老和尚下起棋来。直到傍晚,一盘棋还未完,胜败未分。正下得起劲,小伙子却站起来说:“老师父,我该回家了。”
        老和尚兴致正浓,急忙说:“哪能走,就在这里住吧,天已经很下来了,何况这棋……”
        “今晚我一定得回去,免得家人担心,棋,明天再下吧。”边走边说,很快就消失在黑夜中。
        第二天,小伙子很早就来到寺院,与老和尚下了一整天的棋,输赢都差不多。几天以后,两人成了很要好的棋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和尚渐渐感到奇怪,暗自思量:这个小伙子自称是下面哪个村的,为什么天天有闲工夫来下棋?为什么他晚上非回家不可呢?
        一天,老和尚问小伙子:“你的家到底是哪个村?为什么每晚都回家不可?”
        小伙子笑起来:“老师父,老师告诉您,我家就在附近,我们是多年的邻居了。”
        老和尚大吃一惊:“年轻人莫大诳语,在这深山老林中,哪还有什么人家?”
        “我怎么回哄您,我就住在寺院的水潭里。”
        “住在水潭里?”老和尚更加惊奇。
        “我是龙呵。”小伙子一本正经地说。
        “呵……这,我不信。”老和尚摇摇头。
        “那就请到水潭边看吧,待我回家取件东西来。”
        老和尚跟着小伙子来到水潭边,只见那潭水阴森森的望不见底,寒气逼人。老和尚拉住小伙子的手说:“莫开玩笑,这怎么回事你的家?”
        小伙子一甩手,一头扎下水潭。老和尚下得浑身发抖。他趴在岩石上往下看,哪有小伙子的影子,只见水泡往上直冒。正想回寺叫徒弟打尸首,忽然手刨大大的翻滚起来。眨眼工夫,小伙子托着银盘,盘中放一件锦囊袈裟,已经站在老和尚面前,浑身上下没沾一滴水,笑眯眯地说:“老师父,这是我送您地礼物,看看是否和身。”
        老和尚把加沙展开一看,霞光万道,光艳夺目。整个山谷红光一片,真是佛家至宝,忙把袈裟合拢说:“不敢当,弟子无福享受。”
        青龙说:“这确实是佛家至宝,不知是哪年哪代存在我龙宫库中。为念师父与小龙相遇之情,就奉送给师父,今后会有用处。”
        老和尚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从此两人友情更深了。有一天,老和尚请求青龙:“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龙是什么样子,你能不能现出真身,让我看看。”
        青龙有点为难,说:“这件事万万行不得,你肉眼凡胎看不得真龙,你会还怕的。”
        “我们天天在一起,就想一家人,别人不能看,难道我们这般友情野不行吗?我就求你这一回。”青龙只是摇头,老和尚急切想看到真龙,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青龙无法,只好直说:“老师父,不是我不想给你看,如果凡人看到我的真身,那我就不能随便变人了,千年修行化乌有,还会触犯天条,找来大祸。”

     

    “呵……有这等事,那佛家弟子看了也这样吗?”老和尚担心地问。
        青龙微微一笑:“佛家弟子也是肉体凡胎呀,不过师傅与小龙来往已近一年,常食仙家果品,与一般凡人不同……”
        老和尚一听有了希望,更加恳切地要求:“我就说我俩是有缘分的,看在我俩相识一场,你今天就变给我看看吧。”
        “不行呀,这不是开玩笑,寺里不单您一人呀。”青龙慎重地说。
        老和尚忙说:“这事容易,明天一早,我叫两个徒弟到城里买菜,让他们晚上回来。”
        青龙知道现身给凡人看,会冒犯天条,但出自他俩多年的友情,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老和尚将两个徒弟叫来,吩咐他俩到城里买菜。
        青龙来了,同老和尚来到方丈室坐下。青龙说:“昨晚想了想,为了小心起见,要把大门关上,请师父把我送的袈裟穿上。”
        老和尚穿上袈裟,来到天井,对青龙说:“请现金身吧。”说时迟,那时快,一晃之间,天井中出现一条一尺来长、浑身青纹、有一对小角的小青龙,一扭一摆地朝老和尚游来。老和尚起初还看不见,大声呼喊:“龙神,你在哪里?”低头仔细一瞧,大失所望:“真龙原来是这个样子呵,只不过比蛇多一对角,哪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正说着,青龙又站在他身旁:“师父,该满足了吧?”老和尚摇摇头说:“我想既然是龙,那定是庞然大物,想不到你才一尺来长。”
        青龙哈哈大笑:“师父呵,我本来不是这么小,要变多大有多大,变大了怕吓着您。”老和尚恍然大悟:“原来你是故意变小呀,快再变大一点,我不怕。”
        青龙这时也高兴,加上没有外人,老和尚又拔着袭裟,觉得不会有危险,就说:“我今天索性让你看个够。”说着抖抖精神,准备大变一番。
        再说两个小和尚走出寺来,小徒弟和二徒弟议论说:“今天师父为什么叫我俩都到城里,还说要天黑才能回来,不知有什么名堂?”
        两个徒弟越想越奇怪,觉得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便转身回寺。寺门紧闭着,门内射出一片红光和青光,两人便抬来一把梯子,从窗子爬进去,从楼上向下看。顿时,两人都惊呆了,原来天井里有一条一丈来长、碗口来粗的青龙。只听老和尚高兴地喊:“再大点,再大点!”眨眼间,青龙一下子有五六丈长,水桶般粗,浑身闪着青光,龙头、龙角、龙须、龙爪,都一清二楚。一条龙占了整个天井的一半,老和尚还在喊:“再大点,龙神!”青龙便一下子变得水缸那么粗,头如大牛,口似血盆,牙如利剑,眼似铜铃,浑身青黑,整个天井都摆不下了。老和尚吓得缩作一团,用袭裟遮身,抖声抖气地说:“罢、罢、罢了……”
        青龙正想变回人形,怎么变也变不回来,心里一急,龙头立起两丈多高,正对着偷看的两个小和尚。只听“啊啊”两声惨叫,小和尚被吓死了。转眼之间,雷电齐鸣,大雨瓢泼。青龙万分悔恨不该大意,使自己不能再变成人,尾巴一甩,不慎把大殿扫为平地,大水如万马奔腾一般冲来。青龙不得不哀痛地驾着水头,一直闯进洱海中。
        大水把老和尚送到东海,碰到岸边岩石才醒过来。原来那件袈裟是水火两避的宝衣,救了他的命。老和尚如梦初醒,深深地叹了口气,感到太对不住朋友,就在海边上痛哭,哭得口干舌哑。他没脸再回碧溪,就出游到外地去了。
        从那以后,青龙潭就成了现在这样子。青龙潭外有一块平地,相传是小雷音寺的旧址。后来为了纪念青龙,就在峭壁上刻了哪个“雨”字。

    • 观潮 写作素材
    石林
    瀑布
    西藏风光
    云海 宜昌天然塔
    • 课文一—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海音: [1918.3.18-2001.12.1]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阪, 3 岁随父母返台, 5 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 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 课文一—作品风格

    作品风格

        林海音擅长于表现“五四 ” 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她的笔,近乎固执地游弋于这一领域,不断地挖掘、探索、思考,努力地从爱情和婚姻这一面古老的镜子里,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时代风云的起落,或正面、或侧面地映现出清末民初直到抗战以后中国社会的风貌,构成了一部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婚姻史。在这部形象的妇女婚姻史中,她写大家庭里妻妾的复杂关系、小妾的卑下地位;写烈妇贞女们不可为人所道的苦恼;写被遗弃的女人的凄清哀怨;写包办婚姻下的扭曲心灵;也写从旧道德里挣扎出来的女性的甘苦。这些题材和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少见,从许多前辈大师如鲁迅、郭 沬 若、郁达夫、巴金的作品里,我们不难寻到这类人物的姐妹。但是,林海音有她独具的艺术个性。她努力地继承前辈的文学传统,又勇于探索,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 读书名言警句

    读书名言警句

    和书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 . 罗兰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好书愈读愈浓,良友愈交愈深。——瓦鲁瓦尔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 文言文两则

    如何读好文言句子的停顿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 wàng ,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 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 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 kèhán ,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 shāng shāng 。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 / 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 / 以已大风”。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 / 以一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 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 1 )先帝 / 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2 )吾 /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 3 )是 / 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 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 1 )恐 / 前后受其敌(《狼》)

        ( 2 )恐 / 托付不效(《出师表》)

        ( 3 )愿 / 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

        ( 1 )愿 / 陛下托臣 / 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 2 )受任 / 于败军之际,奉命 / 于危难之间(同上)

        ( 3 )叫嚣 / 乎东西,隳突 / 乎南北(《捕蛇者说》)

        4. 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 1 )今 / 天下三分(《出师表》)

        ( 2 )向 /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 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

        ( 1 )后狼止 / 而前狼又至(《狼》)

        ( 2 )人不知 / 而不愠(《〈论语〉六则》)

        ( 3 )先帝创业未半 / 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 1 )若夫 /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 2 )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 3 )其 /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4 )岂若 / 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 5 )故 /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

        (五)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 / 隐曜,山岳 / 潜形。 // 商旅 / 不行,墙倾 / 楫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 / 几时 / 有?把酒 / 问 / 青天——”。

     

     

    • 孟子生平和《孟子》

    孟子生平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 372 —前 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童年

     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 ; 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孟子青少年

    孟子青少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晚年

    孟子晚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 和鲁国国 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 孔子生平和《列子》

    孔子生平和《列子》

       

          孔子

        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列子》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中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属道家学派。《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列子》有晋人张湛作注。唐天宝年间诏号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重要经典之一。近人有杨伯峻的《列子集释》(中华书局, 1979 年)。

    • 标签:
    • 美丽
    • 词语
    • 学生
    • 首都
    • 阅读
    • 生字
    • 课文
    • 指导
    • 感情
    • 语文
    • 小学
    • 北京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