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花路小学黄敏茹unit6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怀念母亲 拓展阅读—我的母亲

    小问题: 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

     

    我的母亲

        母亲姓赵,五里长屯人,离官庄大概有五里路。根据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的观察,赵老娘家大概很穷。我从来不记得她给我过什么好吃的东西。她家的西邻是一家专门杀牛卖酱牛肉的屠户。我只记得,一个冬天,从赵老娘家提回来了一罐子结成了冻儿的牛肉汤。我生平还没有吃过肉,一旦吃到这样的牛肉汤,简直可以比得上龙肝凤髓了。母亲只是尝了一小口,其余全归我包圆儿了。我自己全不体会母亲爱子之情,一味地猛吃猛喝。母亲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捞到,临走时还是一个季赵氏。可怜我那可怜的母亲,可怜兮兮地活了一辈子,最远的长途旅行是从官庄到五里长屯,共五华里,再远的地方没有到过。至于母亲是什么模样,很惭愧,即使我是画家,我也拿不出一幅素描来。1932年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痛不欲生,曾写过一副类似挽联的东西:“为母子一场,只留得面影迷离,入梦浑难辨,茫茫苍天,此恨曷极!”可见当时已经不清楚了。现在让我全部讲清楚,不亦难乎?但是,有一点我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在八十多年以前,在清平官庄夏季之夜里,母亲抱着我,一个胖敦敦的男孩,从场院里抱回家里放在坑头上睡觉。此时母亲的心情该是多么愉快,多么充实,多么自傲,又是多么丰盈。然而好景不长,过了没有几年,她这一个宝贝儿子就被“劫持”到了济南。这是母亲完全没有料到的,也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此后,由于家里出了丧事,我回家奔丧,曾同母亲小住数日。最后竟至八年没有见面。我回家奔母亲之丧时,棺材盖已经钉死,终于也没有能见到母亲一面,抱恨终生矣。我只知道儿子想念母亲的痴情,何曾想到母亲倚闾望子之痴情。我把宝押在大学毕业上。只要我一旦毕业,立即迎养母亲进城。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俟。”正应到我身上。我在外面是有工作的,不能够用全部时间来怀念母亲,而母亲是没有活可干的。她几乎是用全部时间来怀念儿子。看到房门前的大杏树,她会想到,这是儿子当年常爬上去的。看到房后大苇坑里的水,她会想到,这是儿子当年洗澡的地方。回顾四面八方,无处不见儿子的影子。然而这个儿子却如海上蓬莱三山之外的仙山,不可望不可即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我曾写过很多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自谓一个做儿子的所应做的事情,我都已做到了。现在才知道,我对母亲思子之情并不了解。现在才稍稍开了点窍。 
    元旦思母 
        又一个新的元旦来到了我的眼前。这样的元旦,我已经过过九十几个。要说我对它没有新的感觉,不是恰如其分吗? 但是,古人诗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前的元旦,是佳节中最佳的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还能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还能有比这更佳的佳节吗?我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感情超过需要的人,我焉得而不思亲乎?
        思亲首先就是思母亲。母亲逝世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了。我怀念她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多,灵魂的震荡越来越厉害。我实在忍受不了,真想追母亲于地下了。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最近几年以来,我每次想到母亲,眼前总浮现出一张山水画:低低的一片山丘,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周围植绿竹十余竿,幼树十几株,地上有青草。按道理,这样一幅画的底色应该是微绿加微黄,宛然一幅元人倪云林的小画。然而我眼前的这幅画整幅显出了淡红色,这样一个地方,在宇宙间是找不到的。可是,我每次一想母亲,这幅画便飘然出现,到现在已经出现过许多许多次,从来没有一点改变。胡为而来哉!恐怕永远也不会找到答案的。也或许是说,在这一幅小画上的我的母亲,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让这一幅小画告诫我,永远不要停顿,要永远向前,千万不能满足于当前自己已经获得的这一点小小的成就。要前进。再前进。永不停息。

              2006年1月3日

    • 乡愁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 月是故乡明

    小问题:想一想故乡的月色美在哪里,为什么作者总是对它难以忘怀呢?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北山

    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 为人民服务——任长霞真情紧系下一代

    小问题:文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任长霞真情紧系下一代?任长霞看到孩子们在楼宇的教室里上课时是怎样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任长霞的什么品质?

    任长霞真情紧系下一代

    作为一位公安局长,任长霞全身心投入除恶办案之中,无暇顾及自己年幼的儿子。有一次,14岁的儿子卯卯想妈妈了,就一个人从郑州骑自行车去看望任长霞。郑州到登封40公里,卯卯骑到半路又累又饿,栽倒在路边。可是,作为一位公安局长,任长霞却真情紧系下一代。

    有一天晚上,任长霞来到一个小煤窑。这里发生了塌方事故,十几名矿工遇难。 
    忽然,任长霞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死死的趴在一口棺材上哭个不停。任长霞走过去向人打问,才知道这个女孩叫刘春雨,她的妈妈三年前因患癌症去世,这次矿难中,她的爸爸又不幸丧生。任长霞落泪了,她不假思索的走上前,从兜里掏出100元钱交到小女孩的邻居手中,说:“这点钱给孩子买点吃用的东西吧,我叫任长霞,我的电话是……,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我。”

    任长霞认养了刘春雨,做了小女孩的妈妈。她经常给春雨打电话了解她学习的情况,给她交学费和伙食费,3年里每到孩子的生日都送去礼物。有一次,任长霞给春雨买了一双旅游鞋,并亲手给她穿上,发现孩子的袜子破了一个窟窿,任长霞又很快给她买来了新袜子。 
    任长霞不幸殉职后,刘春雨痛不欲生,三天三夜披麻戴孝为妈妈守灵。她还写了一篇题为《我心中不灭的灯》的文章,悼念亲爱的妈妈,文中最后写道:我会沿着妈妈的足迹,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走向社会,用行动告慰妈妈的在天之灵,报效祖国和人民,做一个无愧于妈妈的好女儿。

    2003年12月,在石破窑村抓住了一个强奸杀人的犯罪嫌疑人。警车要开走了,一个女孩怀抱一个3岁的孩子紧追。任长霞一问,这女孩是犯罪嫌疑人的妹妹,那个3岁的孩子是犯罪嫌疑人的儿子。女孩跑着,小男孩哭着。任长霞走上前,让民警打开了犯罪嫌疑人的手铐,说:“让他见见孩子吧!”犯罪嫌疑人抱着儿子嚎啕大哭。任长霞从衣兜里掏出100元钱,对犯罪嫌疑人的邻居说:“这钱给孩子买点吃的,以后孩子有啥困难就去公安局找我,我叫任长霞!”

    还有一次,任长霞到崔乞挞村办案,这是一个穷山村,天下着雨。

    任长霞路过村小学的时候,发现孩子们都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学生们的两只脚都泡在雨水里。任长霞的心一酸,大声喊道:“停课!停课!”她一不是村长,二不是村干部,但她不忍心看着孩子们泡在雨水里上课。她回去千方百计筹集了一笔款,帮助崔乞挞村小学翻修了教室,学生们再也不用泡在雨水里上课了。

    任长霞还发动全市的民警搞了一个“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的活动,有126名贫困儿童得到了帮助。任长霞还把这126名贫困儿童带到郑州参观了科学博物馆。

    女公安局长任长霞一生为民,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0岁。她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英名不朽。

    • 以祖国为荣—中国的世界之最

    小问题:你还知道中国其他的世界之最吗?

     

    中国的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一部都是举世无双的极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也是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创造; 在科技方面也领先于世界,如西汉的造纸术、隋唐的印刷术、战国的指南针、唐代的火药,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有更令世界瞩目的,这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神5.神6相继上天,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走向了辉煌。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算筹是圆形竹棍,它长二十三点八六厘米、横切面直径是零点二三厘米。到公元6、7世纪的隋朝,算筹长度缩短,圆棍改成方的或扁的。根据文献记载,算筹除竹筹外,还有木筹、铁筹、玉筹和牙筹。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如六千七百零八表示为⊥ ,遇到零的时候用空位表示),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最早最长最宽的道路 
        最早最长最宽的道路是我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调兵方便命大将蒙恬调动20万民工用4年时间完成的,这条路北起九源(内蒙包头市)南至云阳(陕西淳化)横贯陕西、甘肃等省14个县,全长900多千米宽16.4米。 

    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实践 
        我国11世纪的《武经总要》一书中,关于指南鱼的人工磁化方法,是世界上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实践。 
        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先把铁叶鱼烧红,让铁鱼内部的分子能动增加,从而使分子磁畴从原先的固定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然后使烧红的铁叶鱼沿着地球磁场方向位置,通过强大的地磁场迫使运动着的分子磁畴顺着地球磁场方向重新排列(由无规则排列到规则排列),这时铁鱼就被磁化了。最后,"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使它迅速冷却,把分子磁畴的规则排列固定下来,同时也是淬火过程。最后"以密器收之",可能是把指南鱼放在天然磁石旁边让它保持磁化或继续磁化。这种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使钢针磁化的方法,领先欧洲四百多年。 

    最古老的天文钟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诞生在我国。它是我国北宋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建造的水运仪象台。它高约十二米,宽七米,分作三层。上层放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为了观测方便,上面覆盖了九块活动屋板,作用和现代天文台可以开合的球形台顶相同,堪称现代天文台圆项的鼻祖。中层放浑象,它是一个球体,在球面布列天体的星宿位置。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机械--转仪钟的祖先。下层设木阁,又分成五层。每层有门,到一定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木阁后面装置漏壶和机械系统,起到控制水轮运转速度的作用,使水轮只能间歇运转,而转速由漏壶的流量决定。这是相当于今天的钟表机械中的关键部件--一组使机轮运转变慢、控制速度恒定的锚状擒纵器,因而,它又堪称钟表的祖宗。 
        这座利用水力运转的仪器象台,是远远早于欧洲同类装置的一项重大发明。国际上曾对它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最早的光学实验 
        世界上最早的光学实验,是我国二千四五百年前,由杰出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进行的。 
        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出现这奇怪的现象呢?墨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光线像射箭一样,是直线进行的。人体下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并且还指出,人的位置离墙壁由远及近,暗室里的影也由小变大,倒立在墙上。这在世界上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世界上我国最早发现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及汉代也有不少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是汉书卷二十七五志下之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河平元年是公元28年。我国古代非但有世界公认的最早黑子记录,而且数量很多,记录很详细。从汉河平元年到明末为止,共有一百多次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既有准确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的情况,对太阳黑子的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最早的有关物理学基本理论著作 
        战国时期的《墨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物理学基本理论的著作。《墨经》全书包括《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论述的物理学内容有力学、声学和光学等,最早提出"杠杆原理"、"浮力原理"等。其中最精辟、最受人推崇的是几何光学部分。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经》中已经出现了现代原子学说的萌芽思想,这无论在哲学发展史上还是在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据一定的地位。《墨经》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 怀念母亲 拓展阅读—月是故乡明

    小问题: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坦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 李大钊文集(上)——庶民的胜利

    小问题:李大钊同志的这篇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李大钊文集(上)——庶民的胜利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的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那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那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那一国或那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不是为打败德国人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

    这回大战,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社会的。

    政治的结果,是“大……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我们记得这回战争的起因,全在“大……主义”的冲突。当时我们所听见的,有什么“大日尔曼主义”咧,“大斯拉夫主义”咧,“大塞尔维主义”咧,“大……主义”咧。我们东方,也有“大亚细亚主义”、“大日本主义”等等名词出现。我们中国也有“大北方主义”、“大西南主义”等等名词出现。“大北方主义”、“大西南主义”的范围以内,又都有“大……主义”等等名词出现。这样推演下去,人之欲大,谁不如我?于是两大的中间有了冲突,于是一大与众小的中间有了冲突,所以境内境外战争迭起,连年不休。

    “大……主义”就是专制的隐语,就是仗着自己的强力蹂躏他人欺压他人的主义。有了这种主义,人类社会就不安宁了。大家为抵抗这种强暴势力的横行,乃靠着互助的精神,提倡一种平等自由的道理。这等道理,表现在政治上,叫做民主主义,恰恰与“大……主义”相反。欧洲的战争,是“大……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我们国内的战争,也是“大………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结果都是民主主义战胜,“大…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原来这回战争的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联合国的劳工社会,也都要求平和,渐有和他们的异国的同胞取同一行动的趋势。这亘古未有的大战,就是这样告终。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世间资本家占最少数,从事劳工的人占最多数。因为资本家的资产,不是靠着家族制度的继袭,就是靠着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垄断,才能据有。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作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第三,须知此次平和会议中,断不许持“大……主义”的阴谋政治家在那里发言,断不许有带“大……主义”臭味,或伏“大……主义”根蒂的条件成立。即或有之,那种人的提议和那种条件,断归无效。这场会议,恐怕必须有主张公道破除国界的人士占列席的多数,才开得成。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强盗和强盗夺不正的资产,也是一种的强盗,没有什么差异。我们中国人贪惰性成,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作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作,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作工呵!

    1918年11月15日

    《新青年》第5卷第5号

    •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简介

    李星华简介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李大钊就义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遗属限期离京。1927年5月10日,李星华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她从此辍学,在农村照料重病的母亲。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复学。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生活无法维持时,她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勤工俭学、给学校刻印法文讲义蜡版,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用。1932年春天,她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1932年初冬,因情况变化,她失掉了党的关系。第二年春天,把母亲接到北京,准备安葬父亲。1933年4月23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星华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父亲35天后,母亲赵纫兰病逝。她在亲友的帮助下,将母亲和父亲并排葬在万安公墓。这年暑假,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1935年12月,李星华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第二年她与贾芝结婚。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

    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到达陕北延安。到延安后,她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重新入党。1947年9月,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全国解放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1956年起,她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部负责民间故事采编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此集还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华一家受到残酷迫害。因郁愤成疾,她双目失明。在失明的情况下,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

    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为人民服务——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为人民服务——雷锋一生为人民

    小问题:雷锋同志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当被帮助的人要感谢他时他是怎么说的?

    雷锋一生为人民

    雷锋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谱写了一曲曲十分感人的奉献之歌。 
    雷锋每次出外乘火车,总是把座位让给别人,热心地为旅客抱小孩、找座位、拎东西、倒开水,还帮列车员打扫卫生。一次,他碰到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妇女丢了钱和车票,就用自己的钱帮那位中年妇女买了车票。大嫂激动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雷锋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一天傍晚,大雨哗哗下个不停,雷锋在回部队的路上,忽然听到一阵孩子的哭声,他赶快寻声找去,发现一位妈妈带两个孩子,肩上背着大包袱,正在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立即跑过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到那位妈妈的身上,又把军衣脱下,给冻得发抖的孩子穿上。接着,他问清了她们要去的地方,一直把娘儿仨送了回家。孩子妈妈非常感激地说:“谢谢你!同志。”雷锋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 标签:
    • 小组讨论
    • 思维导图
    • 意图
    • 故事
    • 生活习惯
    • food
    • 学生
    • 设计
    • 流花路
    • unit6
    • 健康
    • eat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