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课时·广化·李小燕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广化学校  李小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和比较读懂诗意,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2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同桌探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两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四、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拓展学法,感受意境

    1、运用学习上两首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3、 听老师朗读,看图画,然后自由读。

    4、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5、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六、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七、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172-174页的《一件运动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古诗的意思。

    2、复习字词。

    二、导入新课,比较异同。

    1、认真读前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学生自由读诗,讨论。(结合学生讨论,以表格的形式展示)

    3、比较第一、二首诗的异同。

     

     

    《牧童》

    《舟过安仁》

     

     

    人物数量不同

    一个牧童

    两个小孩

    所做事情不同

    牧童躺在草地上看明月

    两个小孩在撑伞

    作者不同

    唐代吕岩(吕洞宾)

    南宋诗人杨万里

    时间不同

    晚上

    白天

    有无声响不同

    有声响“笛弄晚风三四声”

    无声响

    、、、、、、

    、、、、、、、

    、、、、、、、

     

     

     

     

    《牧童》

    《舟过安仁》

    描写对象

    小孩

    给人的感受

    充满童真、童趣

    体裁一致

    七言绝句

    、、、、、、、

    、、、、、、、

    、、、、、、

    4、比较第一、二首诗和第三首词的异同。

     

    《牧童》《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题目形式不同

    直截了当

    有间隔号,由两部分组成

    所写人数不同

    一个孩子、两个孩子

    写了一家五口人

    体裁不同

    字数不同

    七言

    分上下两片,字数不均等

    相同点

    所写环境一致

    都是描写山村农家生活的情景

     

    所写内容一致

    都是写儿童生活的情景

     

    表达情感一致

    乡村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三、这三首诗描写的儿童生活,如果让你各用四字词语概括,你想用什么词?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

    板书设计:

    《牧童》             自由自在

    《舟过安仁》         聪明伶俐

    《清平乐·村居》     其乐融融

    四、拓展阅读

    自由阅读语文课本179-180页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小练笔。

    1、选择其中一首诗或词,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以《童年趣事》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诗歌比较简单,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得也比较到位的。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写儿童生活的,富有儿童的情趣,因为诗句浅白如画,学生易掌握,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考虑到我们曾学习过很多古诗,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古诗的方法,所以在指导朗读方面做得比较少,有的学生朗读时节奏感、情感把握不太准确。

    课堂中我还设计了两个小练笔题目。一个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当的描写人物的语言,把自己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诗句变成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声有色的故事;另一个是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目的是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

     

    .

    • 标签:
    • 描写
    • 下册
    • 课时
    • 朗读
    • 孩子
    • 第五课
    • 第二
    • 两个
    • 牧童
    • 学习
    • 生活
    • 学生
    • 感受
    • 五年级
    • 诗句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