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地区跨越式中文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初探--2008.9刊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香港拼音《ang eng ing》教学设计方案+点评+教学反思论文.doc


    由于跨越式课题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20065月,香港著名慈善家、中华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梁洁华博士及其他一些热心中文教育的知名人士,与北京师范大学一起共同创立了“大中华跨越式教学基金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深专家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在香港开展“资讯科技环境下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并以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作为第一所试验学校,开始了该项课题在本港地区的研究。

    本刊曾于082月就跨越式课题内地拼音教学模式及教学案例进行过专题刊登。拼音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拼音是学生提前识字的工具,是学生进行网络打写的必备前提,但在香港,汉语拼音教学并未受到相应重视,小学生直到五年级还学习拼音也不足为怪。为了提高香港地区拼音教学的质量,由跨越式总课题组牵头,于20079月从深圳南山区白芒小学借调梁丹曼老师前往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支持。本教学案例即为梁老师借调期间与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共同设计的案例。

    本案例不仅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华文教学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对内地的拼音教学也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香港地区跨越式中文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初探

    ——《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教学案例1

    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梁丹曼

    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 跨越式课题组

    【教材分析】

    1.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汉语拼音课。

    2.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会4个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

    3.本课时所需时间为70分钟。(香港每节课为35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5.在自主阅读扩展资料的过程中,激发拓展阅读及中文学习的兴趣,并培养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4个后鼻韵母的发音、与声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重点。

    2a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本课时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以粤语为主的地区——香港的小学生。在该班运用普通话教学中文,学习汉语拼音已有2个多月,但由于是初学阶段,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仍需不断加强,因此教学课堂中还不能全普通话教学。

    本节课是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也是复习巩固拼音的关键期,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有运用拼音学新字的习惯。

    经过了3个月的反复训练,大部分学生较能顺利地进入跨越式网络平台,并自主地听读材料。但用拼音输入法打写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进行学生思维训练的环节会以口头表达为主。

    【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跨越式网络教学平台、拼音卡片等。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教学策略有:

    故事情境教学:教材安排了四幅情境图。第一幅图是山羊,图下是“羊”的读音,借yáng分析出ɑng的音。第二幅图是台灯,图下是“灯”的读音,借dēng分析出eng的音。第三幅图是老鹰,图下是“鹰”的读音,提示yīnging的音。第四幅图是钟,图下是“钟”的读音,借zhōng分析出ong的音。由此我借助4个图片创编了一个故事,营造出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资源拓展:提供大量含有ang eng ing ong的儿歌或韵文供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取乐趣的同时也复习了新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拼音王国里遨游,快乐地玩耍,并且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2ppt展示口诀,拍手读声母、韵母口诀。

    3.学生个别领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复习,提醒学生注意发音的方法,读准每一个音。

    设计意图:在教授新知识前,有针对性地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二)情境创设,学习韵母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编成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借羊妈妈寻找小羊这一线索设下层层闯关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同时,很好地落实了跨越式语文教学理念——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语言运用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反对孤立的音字词的学习。」

    1. 学习韵母“ang”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羊妈妈,学习韵母“ang”;通过设置帮助羊妈妈找回小羊这一任务,一方面驱动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帮助学习在明确任务这一具体语境中复习韵母“ang”。」

    ⑴引出学习内容“ang”:教师呈现并介绍羊妈妈,学生读准“羊”字音,并判断“羊”的发音由哪两个音组成?一个是声母“y”,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韵母朋友——“ang”

    ⑵教师示范读,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读准发音。(个别生读—全班齐读—赛读)

    ⑶玩游戏,巩固正确发音,引导学生 “ang” 与声母拼读。

    ⑷用上新学的词语或字说句子。

    1教授“ang”

    ⑸情境任务过渡:羊妈妈发现小羊不在家,很着急,她非常想大家帮助她一起去找小羊。出示羊妈妈的话,如下图所示,里面带有“ang”新字的句子,学生在读懂任务的过程中复习“ang”,接触新的汉字,学以致用。

    2呈现任务

    2.情境学习“eng”

    ⑴情境过渡:在寻找的路上,突然河的对面出现了一丝光。灯字由“d”和“eng”组成。从而让学生悟出“eng”的发音。

    3教授“eng”

    ⑵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

    ⑶情境创设:羊妈妈要过河,可是谁来帮它搭座石桥过河呢?辅助课件呈现生词及音节,学生读对了音节,就出现一块石头。(“eng”与声母的拼读练习)

    4eng”拼读练习

    ⑷用上新词或字说说话。(俩俩说-集体说)

    3.情境学习“ing”

    ⑴情境创设:过了河的羊妈妈遇到了一位路人——猫头鹰,连忙上前打招呼。

    情境学习“ing”, “ying”的发音。指出整体认读音节“ying”

    ⑵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

    5教授“ing”、 “ying”

    ⑶情境创设:ing和声母的拼读训练

    6情境任务:ing和声母的拼读训练

    4.情境学习“ong”

    ⑴情境创设:最后,羊妈妈在钟楼找到了小羊。钟楼的钟是由“zh”和“ong”组成。从而得出“ong”的发音。

    ⑵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

    ⑶训练“ong”与声母的拼读

    7教授“ong”

    5.复习拼读、书写指导并小结

    出示小短文:妈妈于找到小羊了,原来,小羊为了助同学补习,记了时间。虽然羊妈妈没有不高,但是小羊很心,因为妈妈担心了。所以,天他一知妈妈一

    设计意图:灵活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掌握两目标有效融为一体,既交代了故事的结尾,再次巩固学生对本课韵母的掌握,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另外,对于香港的小学生,由于在幼儿园就普及英语教学,因此对于拼音字母的书写早已很熟悉。因此针对学情,书写这一环节在香港地区则作为次要部分。」

    (三)比较学习,区别异同

    1.回顾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归纳后鼻韵母的发音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前鼻韵母连读的发音方法,进行分析:(1)比较四个后鼻韵母的组成(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后鼻尾音-ng组成的);(2)学会-ng的发音(舌根抬起,抵住软腭,鼻子出气);(3)用连读的方法练习发ɑngengingong的音。

    3.复习新学的整体认读音节。

    设计说明:汉语拼音的学习既枯燥又繁多,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比较法,把发音方法相似的拼音归纳成几大类,在区别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每一个拼音的准确发音。」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1.呈现拓展阅读任务:学会了拼音,就能拼读很多音节,而且还会认识许多字。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有趣的饶口令和儿歌,请同学们进入资料城,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或饶口令大声读一读,找一找:这些儿歌或饶口令中藏着今天新学的韵母ang eng ing ong,看谁找出来。同时,看看自己认识哪些字?不会读的可以找伙伴一起读。读完后,把你刚认识的字告诉旁边的同学。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把儿歌或饶口令记下来。(资料城中的拓展材料有:《菜地的歌》《盆和瓶》《碰碰車》《小良救羊》《羊和墙》《彩虹美》《灯和星星》)

    8拓展材料示例

    2.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阅读情况。

    设计说明:为学生提供与每课学习主题相关的优质的、丰富的、适合学生阅读兴趣和心理特点的拓展学习资源是跨越式发展实验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本课资源建设时,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二是做到图、文、声并茂,为学生提供多种表征形式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所学材料的理解和记忆。三是以儿歌形式为主,没有单个字词的出现,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五)熟悉键盘,打写创编

    1. 教师示范打写,并给出打写题目:大资料库里看到的儿歌或饶口令,都是用汉语拼音打出来的,你们看!老师是这样打出来的。(示范打写) 你们想试一试吗?

    1)输入包含着后鼻韵母的几个词语或一句话!

    2)给ang eng ing ong编顺口溜。

    2.学生俩俩表达

    3.学生选择打写题目(二选一),进行打写创编

    设计说明:本环节给出分层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打写和自主创作中复习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本课题将打写训练提前,尽可能在拼音阶段解决学生的指法和打写问题。学生只有学会打写,才可能将识字、阅读、写作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由组词-扩句-说一段话逐渐过渡。」

    【专家点评】

    本节课无疑是一节非常优秀的拼音教学课。不仅在香港很有示范性,即使是在拼音教学经验丰富的内地来看,也是一节极具亮点的课。

    一、回忆旧知,归类复习

    本课要学的是ang,eng,ing, ong等后鼻韵母,教师则和学生共同回忆所有学过的韵母,还将其明确地分类为单韵母、后韵母、前鼻韵母三类,通过共读拼音口诀、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新授打下基础。

    二、拼音教学,读用并重

    与内地学生相比,香港的学生对于汉语拼音掌握能力较弱,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速度较慢。但是执教教师仍然坚持读用结合,为学生创设言语应用的环境。每学习一个新的后鼻韵母,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认、读、拼、加音节加强印象,再通过造句子或者动作加声音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应用。

    三、巧编故事,学用结合

    教师非常巧妙地将四个后鼻韵母编入一个羊妈妈找小羊回家的故事中。情节丰富曲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带着惊奇和探索的心理,兴致勃勃地和教师对话,学习发音,读出音节,讲出故事。不仅学习了拼音,而且在将识字、阅读、说话结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跨越式教学不孤立进行拼音教学的理念。而且在故事中加入了闯关环节等,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中一年级的学生都能处于一种快乐、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四、态度教育,渗透其中

    教师编的故事,想象合理,符合生活实际,而且将正确的行为渗透其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态度教育,无生硬地说教,无机械地灌输,令人耳目一新。

    五、资源拓展,巩固拼音、提前识字

    教师提供了大量包含朗朗上口的本课所学后鼻韵母的儿歌和韵文,学生在学完拼音之后马上进行儿歌拼读应用,既在丰富的阅读情境中复习、巩固了拼音,又通过拼读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同时这些儿歌又为最后的口语表达和儿歌创编提供了范例,实现了拼音、识字、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六、中文学习与思维培养并重

    让学生利用包含着后鼻韵母的字,自编句子或小故事,进行说话训练和打写创编,既在应用中复习了教学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中文学习与思维培养的统一。

    点评: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孙众 袁华莉

    【教学论文】

    香港中文跨越式拼音教学有感

    梁丹曼

     

    在香港实施汉语拼音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首先,香港以粤语为主,香港小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很少接触普通话,入学后除中文课堂外其余时间也依然以粤语为主,缺乏普通话应用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就好比教内地孩子学英语,而进行拼音教学时必须要全普通话教学,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小学生很不适应。其次,香港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英语与拼音形似而音不同,如何将其二分辨清楚,这又将是一大困难。

    本人于20079月开始借调到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担任该校一年级跨越式试验中文拼音教学工作。在与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跨越式课题组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和探索的三个月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一系列拼音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分享,希望对华文教学乃至内地拼音教学有所贡献。

    1.构造有趣、高效的课堂

    构造有趣、高效的课堂,让孩子觉得学习拼音是很简单的事情。主要策略有:

    1)内容形象化

    食指体操,辨别声调。汉语拼音与英语和粤语不同,由四声调组成。为了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普通话的特点,笔者从一开始学的时候,就教学生学习拼音四声调的手指操,用手指来指示四声调,并在书本上印发形象的图样,方便又直接。学生在进行食指体操玩耍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辨别了声调。

    儿歌串连,强调嘴形。为了防止学生将拼音与英语混淆,笔者采用儿歌串联的方法,使拼音发音形象化,以减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这一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大量儿歌,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张大嘴巴a a a,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反复的吟诵中,孩子们兴趣大增,熟悉了各个拼音的发音,也很容易的把它们跟英语发音分辨开来,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2)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法

    要使学习拼音更有趣,就必须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笔者努力地为儿童创设某个语言环境,如在教学生如何区分声、韵母时,笔者引导小朋友把声母当作大朋友,韵母当作小朋友,小朋友要大朋友带着才可以上街,并且大朋友要走在前,这是一个规律。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声母和韵母的区别,效果不错。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学习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等,笔者同样都运用了故事的形式带出它们的发音。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3)归类记忆法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都是以“看”来进行记忆的。香港的一年级孩子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这一难点部分时,笔者运用红蓝黄三种颜色来代表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此外,我还帮助孩子将15个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归类:和i交朋友的有7个;和y交朋友的有7个;只剩下wu自己了。学生通过老师一一归类,很快就记住了。

    除了在课堂上使出浑身招数外,在课后我也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的实施和跟进,力尽将教学效果达到较好的程度。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拼音教学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引导他们利用电脑网络去浏览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儿歌、故事等。开学之初,笔者便与教学拼音相结合,开始训练学生的拼音输入法。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也学会在键盘上找出并敲打出来,既温习了拼音知识,也学习了中文,还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另外,电脑上还提供了大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儿歌、故事,学生在浏览阅读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教学内容。

    3.教师之间积极互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任教的三个月中,笔者与一年级老师中文科教师、课程主任以及副校长坚持每周开一次中文科会议。大伙一起合作探究,集体备课,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会议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得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能在集体探索中得到碰撞和升华。

    4.家校联手

    香港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家校联手就会形成很好的教育合力。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跨越式课题组专门创建了一套与汉语拼音教材配套的有声网页,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在边听边学的同时,也能够辅导或考察孩子的学习。

    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一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辅助阅读和识字,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在课堂上表现越来越活跃,课下也乐于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这在以粤语为主要语言、普通话环境十分缺乏的香港地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 本案例是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梁丹曼老师在借调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期间设计并执教,由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跨越式课题组的共同参与完成。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学习
    • 学生
    • 教师
    • 香港
    • 儿歌
    • 发音
    • 汉语拼音
    • 跨越式
    • 拼音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