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2008.10刊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1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春萱 袁华莉 刘琦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主持的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在多年的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和策略体系。该模式从单元教学目标整体分析入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发挥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读写结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结构、四种主要课型,以及该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高年级 单元教学 语文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主持的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在多年的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和策略体系,并在各试验学校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该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环境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单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认知和体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层次整合。以下就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做简单介绍。

    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简介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践和思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力图通过逐层递进的单元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索与创造,最终实现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

    • “三阶段”:整个单元教学分为 “主题导入,单元指引”、“课文精讲,能力提升”、“学法迁移,总结应用” 三个主要阶段。

    • “四课型”:包含主题引入课、精略结合课、单元阅读课、单元写作课四种不同的课型,分别应用于单元教学三阶段,但是并非每种课型都需要实施。

    • 语文素养和思维培养并重: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模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其中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培养不再割裂而是与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 信息化教学资源:单元教学是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进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保证单元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

     

    下面就本模式的四种课型进行介绍:

    1) 主题导入课型子模式

    整个单元教学模式的开始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单元主题,通过梳理单元课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并初步理出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其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2 主题导入课型子模式

    在主题导入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单元教学资源的辅助下自主阅读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并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然后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合作阅读和交流、理清单元主线,最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展示功能进行单元讲授和总结归纳。

    2)精略结合课型子模式

    按照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体例,一个单元的阅读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其中,精读课文包含较多的单元能力训练点,需要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包含的能力训练点的同类迁移作品,教学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精略结合课型就是将本单元中或内容、或写作方法、或主题等相关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进行教学结合,在完成精读课的教学后,学生将精读课中习得的能力迁移运用到略读课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略读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3 精略结合课型子模式

    在精略结合课型教学中,网络环境作为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用于情境创设、知识回顾、内容展示、表格对比、复习检测等环节,大幅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更为学生深入阅读和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

    3)单元阅读课型子模式

    单元阅读课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和升华,旨在帮助学生围绕一个命题,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认识单元主题。其主要步骤如下(如下图所示):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单元课文回顾、延伸主题,并利用网络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赏析同一主题下的其它典型片段或篇章,帮助学生总结学法;然后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大量同主题、不同侧面的拓展资源进行自主拓展阅读,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接下来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网络交流平台进行解难释疑;当学生对主题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对单元主题和阅读能力技巧进行总结提升,同时从单元主题、学生能力及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语言表达任务,为单元写作打下基础。

    4 单元阅读课型子模式

    作为总结课,单元阅读课型子模式通过单元方法的总结、单元主题的拓展延伸、学生深入阅读、小组思考讨论等步骤,完成对单元知识的总结并实现学生对单元主题认识的升华,同时还为单元写作进行了情感、主题和方法铺垫。

    4)单元写作课型子模式

    单元写作课是整个单元的总结应用阶段。学生通过单元阅读明确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并通过单元知识的整体回顾和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单元写作课在单元阅读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单元学习积淀的情感、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在单元写作环节进行迁移运用和模拟创作。其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5 单元写作课型子模式

    在单元写作课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单元写作提供了表象积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对习作的“互评互改”,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协同建构。

    实施注意事项

    1)单元目标宏观把握、微观落实

    单元目标分析得是否正确、完整,影响到整个单元教学方向的正误。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对单元教学目标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按照目标层次、单元课文内容等进行微观分解,并贯彻到每篇课文中,以此来获得每一篇课文甚至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用宏观的单元教学目标引领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的每个课时教学目标都为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

    2) 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

    拓展阅读资源是帮助学生解读课文的支撑材料、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辅助资源、是学生拓展深入理解主题意义的必要资源。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否则不仅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削弱教学效果。

    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拓展资源常常有多篇,而这些资源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补充和深化,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

    • 单元背景知识资源。包含了简要介绍单元背景的知识、与单元内容相关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主题相关知识等内容;

    • 课文探究知识资源。包含帮助学生探究课文知识点的资源,如关于课文的知识性材料(作者介绍、难理解词语解析等)、帮助探究课文教学重难点的材料、帮助理解课文主题的材料等;

    • 单元主题知识资源。包括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与单元写作相关的写作训练材料、与主题深化理解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3)灵活选择精略结合的切入点

    在中高年级,教师常常有教学内容太多、教学时间不够的感觉,而精略结合课型能够较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但选择合适的结合点却并非易事。我们建议教师可以从内容、写作方法、主题等方面进行考虑,将内容、写作方法或主题相近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这样学生就能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能力,完成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关键问题、表格、提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间的联系或者区别,从而完成对比阅读。这种文章之间的对照可以是相反对比(例如: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描写手法)也可以是相似对比(例如: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在迁移运用中训练学生的理解力。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认知

    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中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在单元教学资源中需要提供给学生的认知工具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语义和内容组织工具、进行探究学习的电子表格以及辅助阅读工具。

    • 课文探究学习工具:教师在单元教学资源中集成的表格作为学生梳理课文的辅助工具,例如:学生利用电子表格理清文章思路。

    • 知识组织工具:以概念图等为代表的知识组织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绘制课文结构、作文大纲等,以结构化书本或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 辅助阅读工具:单元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课堂内的拓展阅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因此网络阅读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使用阅读辅助工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刘琦.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能力生成导向单元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 王旭卿.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认知工具作用[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23-4

    [3] 陈玲.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

    [4] 高瑞利,孔维宏.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5] 何克抗,谢幼如,李克东,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

    [6] 何克抗.谈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北京教育,2002(12)199-216

    [7]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汪莹.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 配套教学设计方案

    简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要让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对教材深度把握的基础上,让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跨越式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本刊特刊登跨越式课题试验教师就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这一教学单元而实施的两种不同的单元教学案例。

    • 《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一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第一课时:《杨氏之子》、《打电话》

    教学设计: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李颖 执教: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王矿红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杨氏之子》(精读)和《打电话》(略读)两篇课文。其中,《杨氏之子》为短小文言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认识精妙语言的重要性。《打电话》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 学会生字新词;

    • 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文言文、相声语言的巧妙艺术;

    • 明白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与人沟通;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浏览本组课文、初步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1. 阅读本组课文导读。

    2. 通过预习,你发现了本组各篇课文体裁的不同吗?完成下表。

    课文

    《杨氏之子》

    《晏子使楚》

    《半截蜡烛》

    《打电话》

    体裁

    文言文小说

    故事

    剧本

    相声

    特点

     

     

     

     

    (二)学习《杨氏之子》

    1.复习引入

    1)读题,解题。

    2)回顾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3)通过拓展资源阅读文言文的特点、了解《世说新语》

    2.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留意老师的间隔停顿,自己做标记。(PPT显示全文内容,并作停顿提示)

    3.自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疏通文字并了解大意。

    2)教师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字音并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4.理解文意

    1)讨论决定此类文言文学习方法: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互相帮助解决疑问。弄懂关键词;用自己的话交流汇报句意。

    5.体会语言运用的机智和精妙

    教师提问、学生交流讨论,依次解决以下问题:

    1)引用原文: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提问:理解了古文意思了,那请问杨氏子的机智表现在哪?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6.背诵课文

    7.小结

    完成以下表格:

    课文

    《杨氏之子》

    《晏子使楚》

    《半截蜡烛》

    《打电话》

    体裁

    文言文小说

    故事

    剧本

    相声

    特点

    行文简练,语言精妙

     

     

    幽默逗笑、语言精妙

    (发人深省)

    8.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世说新语》的另外两篇短文:

    • 出示PPT,请学生试读、理解,汇报。

    • 进入网络教学平台,阅读带有译文的文章,了解全文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再次感受《世说新语》文言文的语言简练与精妙以及人物语言表达的妙处。]

    (三)学习《打电话》

    1. 出示PPT,请大家自由读《打电话》,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 相声有什么特点?

    • 这则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 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 这则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2.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四)拓展阅读,加深对语言运用精妙得当的体会和认识。

    1.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拓展阅读

    主要拓展篇章有:《周恩来总理外交的故事》、《外交官的故事》、 《杨子荣舌战“小炉匠” 》、《智取威虎山》精彩对白 、《曹操与刘备饮酒 》、《巧对毛泽东》、《欲擒故纵》、《绝妙的回答》、《歌德的机智》

    2.集体交流:教师带领学生就指定文章一起交流读后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半截蜡烛》、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执教:东风东路小学 陈丹妮

    教学思路:

    本课时紧扣“精妙语言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揣摩母亲、哥哥和杰奎琳的对话,领悟到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对方身份、揣摩对方心理,配合自己的动作、神态等,说得体的话;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积累、整理精妙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配合本组专题的“口语交际”,创设情境,以“劝说”为主题进行得体语言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得当语言。

    教学目标:

    • 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 理清故事脉络,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运用得当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杨氏之子》中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与人沟通时语言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人、对己的尊重。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剧本《半截蜡烛》的学习,看看从中我们又能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从已学课文导入新课,提示学生本课的内容与上节课关系紧密。同时教师在导入语中用的是“感悟到什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尽力而为的弹性目标,属于一种发散探索目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和我们写作文一样,剧本也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故事的背景、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伯诺德夫人一家几次企图转移蜡烛?情况最危急的是几次?像这样事情发展中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部分,就是剧本的高潮。

    [设计意图:在理清事件脉络的基础上,感受剧本的特点之一。]

    (三)围绕主题,深入探究

    1.对比妈妈、哥哥和杰奎琳的表现,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2.本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既不像杨氏之子那样能言善辩,也不像《打电话》那人一样极其夸张、幽默,他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不动声色、平淡无奇的话语能够打动德国军官?

    [设计意图:焦点汇集,引导学生做对比分析,进行纵深度的思维训练。初步领悟到要视具体情境,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神态等,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文本对比,了解剧本

    1.你是从哪找到答案的?从而引出剧本与记叙文的区别。

    (五)拓展阅读,感悟方法

    1.拓展阅读资源库,说说你的收获。

    2.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怎样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教师小结:符合特定的情境,适当的肢体语言、表情,得体的话

    [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大量的阅读体验中积极思考、归纳提炼,对学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的挑战。]

    (六)回归生活,积累语言

    1.现在就请你打开记忆的宝库,回忆一下曾经打动过你的一句话。并说一说打动你的原因。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方面成功的或失败的经验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七)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本堂课所学到的与人沟通的方法,进入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劝说”为主题进行得体语言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得当语言的能力。]

    • 《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二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 梁丹曼

    本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每课时40’

    12课时:单元总体阅读,学习理解字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34课时:《晏子使楚》+《半截蜡烛》结合教学,仿照《半截蜡烛》编写剧本《晏子使楚》并即兴表演。

    56课时:《杨氏之子》+《打电话》结合教学,续编《杨氏之子》(孔君平有事让杨氏之子转告给父亲,他该怎么把话说清楚,说简练)。

    78课时:单元主题阅读和拓展,收集有艺术性的语言并进行口语交际内容《劝说》。

    910课时:单元作文,演讲稿和国旗下讲话的习作,如何运用恰当语言呼吁号召同伴。

    3课时:讨论区发表感想;测验区复习并测试。

    《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课文分析:

    《晏》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也是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两课都是紧扣“精妙语言运用的途径和方法”,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因此在教学两课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 学会并理解生字新词。

    •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中,以及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都是巧妙运用得当的语言。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仿照《半》的形式把《晏》改编成剧本并即兴演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复习内容,激发兴趣

    面对楚王连续3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在3个故事中找出晏子的话,认真读读,看看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印象。

    内容小标题

    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智过城门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取笑侮辱晏子的人格。

     

    巧辩人才

    楚王企图用讽刺晏子的无能,来侮辱齐国。

     

    妙论盗贼

    楚王想用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之事来使晏子难堪。

     

    (二)深究体会,朗读感悟

    1.默读全文,找出晏子应对楚王说的话

    2.三次对话的理解并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什么样的国家?”

    1)重难点理解:

    • 换词理解:抓住“晏子看了看,说”来体会晏子的爱国之情。“看了看”换成“想了想”,可以吗?

    • 拓展《胯下受辱》,体会此处的“看了看”与《胯下受辱》里韩信的“看了看”的不同。

    2)交流体会晏子的言外之意。

    第二个故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重难点理解:

    • 出示古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来人们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知道哪三个吗?

    • 积累词语,摘抄下来

    2)交流体会晏子的言外之意。

    第三个故事:“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重难点理解:体会晏子的语言表达方法。

    2)交流体会晏子的言外之意。

    3.评价晏子的语言

    4.评价楚王

    (三)口语训练: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

    1.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有个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你知道孔融是怎么回答的吗?

    2.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

    (四)延伸《半截蜡烛》的学习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体会为什么小女儿能说服军官?(语言表达的方式、语言表达时的神态)

    2.揣摩角色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半》《晏》的主要内容

    1.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情

    起 因

    经 过

    结 果

    《晏子使楚》

     

     

     

     

     

     

    《半截蜡烛》

     

     

     

     

     

     

    2.教师小结

    (二)出示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作对比,归纳剧本的特点

    1.学生自主对比阅读,并思考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归纳

    • 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 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三)深究晏子与楚王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为接下来的课本剧表演铺垫。

    (四)引导学生仿照《半》把《晏》改编成为剧本

    1.激发学生改编《晏》为剧本

    2.把剧本打写在电脑上

    (五)小组合作表演

    • 《语言的艺术》案例点评

    点评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袁华莉、孙众、余胜泉

     

    上述两个单元教学案例虽然在教学思路、课时安排、拓展材料选择等方面显著不同,但都很好的体现了跨越式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相关理念,其主要特色如下:

    一、从单元着手,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和整合,处理好课文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

    两个案例都从单元的高度,在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宏观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巧用材料,对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这种整合是在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和高度驾驭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的。而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和高度驾驭,则体现在对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

    二、不同课文精略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精略结合课型是跨越式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课型,是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深度的重要途径。这种课型利用精、略课文的联系点,巧妙地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文章间实现迁移运用。上述两个案例在对教材深度把握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精略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以“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领略语言的精妙与啰嗦所造成的表达结果的不同为出发点,将《杨氏之子》与《打电话》结合,进行对比教学,在对比中让学生深刻领悟语言表达精妙的重要性,深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之一——认识“精妙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同时将《半截蜡烛》与口语交际《劝说》结合,让学生在《半截蜡烛》的学习中领悟到精妙运用语言的方法和途径,并配合本组专题的“口语交际”,以“劝说”为主题进行得体语言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得当语言的能力。案例二则分别以重大场合的语言艺术和生活中的语言艺术为切入点:将同是反映重大场合中充满爱国情怀的主人公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机智巧妙地运用语言的《晏子使楚》及《半截蜡烛》相结合,先进行《晏子使楚》重难点教学,再以《半截蜡烛》为蓝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初步学会运用剧本这种文体对《晏子使楚》进行改编,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将同是反映了生活中的语言应用艺术却有两种不同结果的《杨氏之子》和《打电话》进行结合,在对比教学中体会合理应用语言的重要性以及恰当运用语言的途径和方法;另外,通过单元拓展阅读和《劝说》口语交际将单元教学目标深化,并通过演讲稿和国旗下讲话的习作,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应用。

    两个案例,虽然切入点不同,但都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对单元内不同课文进行了精妙的结合,成为两个案例共同的特色。

    三、选择了恰当的拓展阅读材料,有效支持本课教学目标

    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是跨越式课题的特色之一。无论哪种课型,必须在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强的拓展阅读材料,并进行恰当定位和合理运用,以有效的支持各个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述两个案例都在不同的课时和教学环节选择了恰当的拓展阅读材料:

    案例一的两个课时共提供了三次的拓展阅读:第一课时有两次拓展阅读,因为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所以第一次拓展阅读本文的出处《世说新语》中的另两篇简短的文言文,而这两篇文章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同样地反映出古代儿童机智巧妙的语言。因此一举两得。第二次拓展内容则与课文的情感教学目标相关,通过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加深对语言运用精妙得当的体会和认识。第三次拓展阅读在第二课时,因为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用语言来达到目的或者摆脱困境,因此拓展阅读材料也紧紧地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选择。案例二的两个课时也提供了两类的拓展阅读:第一类是第一课时解读《晏子使楚》课文教学重点时教师所提供诸如《胯下受辱》等阅读材料,旨在帮助学生体会晏子的心理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二类则是第二课时的对比拓展阅读材料,如《生死攸关的烛光》,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深化、迁移。

    四、通过全面拓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拓展不仅仅是指教学内容上的拓展,而是指拓展课堂的广度、深度与学生参与度。拓展课堂的广度就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堂参与度包括参与学生的人数以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参加、踊跃发言、相互协作,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没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成就感;拓展课堂的深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加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这是教学的目标。

    上述两个案例都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在每个课时提供大量恰当的辅助拓展材料有效拓展了课堂的认知广度和深度,通过提供网络交流平台供学生进行协作交流、并设计一些深层次问题或对比阅读等,提升了课堂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认知体验,实现了课堂教学深度的拓展。正是在对课堂教学全面拓展的过程中,两个案例都实现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说明:

    刘春萱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袁华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刘琦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孙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博士生导师

    1 本研究成果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跨越式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体智慧。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学生
    • 语言
    • 单元
    • 阅读
    • 网络环境
    • 主题
    • 课文
    • 语文
    • 晏子
    • 拓展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