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 李海莺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GCCCE20跨越式第四届年会论文模板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

    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 李海莺 zslhying@126.com

    【摘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有效地运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进行教学能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下;低年级古诗教学;理解感悟;拓展阅读;打写训练


    1 前言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参加《基于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以下称“跨越式”)课题实验以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我就以我所执教过的第三册《登鹳雀楼》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的。

    2 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以自己过去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意义建构的结果。因此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被看成是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

    上课开始时,我提出说:“同学们,你们想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您们去一个美丽壮观的地方游玩!”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黄河边上的鹳雀楼以及鹳雀楼的远景、近景。“如果你登上这座鹳雀楼,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怎样想呢?”在学生欣赏完课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紧接着,我切入课题,“唐代的诗人王之涣也登上了鹳雀楼,并写下了一首诗。”我出示古诗,并让学生初读古诗,一下子,学生就深深地走进了古诗里,每个同学都认真地在朗读古诗。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就能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3 自主阅读,了解诗人和背景

    适当的了解诗人和背景,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学习。《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全诗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学生有限的阅历和体验,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设计了“关于诗人王之涣,你了解他的什么?还想不想了解得更多?”这个教学环节,在本课教学资源的资料城里面给学生提供了一篇名为《王之涣简介》的文章,里面概述了王之涣的生平爱好,人生经历以及背景性知识的介绍等,学生通过上网进入资料城阅读这篇文章,读完以后对王之涣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更好地理解诗文做好准备,还为学生后面的自主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4 自主质疑、合作解答、理解古诗、感悟古诗、朗读指导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我没有过多的串讲字义和词义,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我是这样做的:

    4.1小组合作学习,自主置疑、合作解答

    我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古诗意思。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组合作,互相说说,你读了这首古诗,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又想说些什么呢?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兴趣很大,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些学生问个别词的意思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解决个别词的意思了。

    4.2教师重点指导个别难理解的字

    比如:依、尽、入、欲穷等词,因为这些词古义和今义差别太大,给学生适当的帮助是必要的。

    建构主义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4.3、结合插图,小组内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解决了第1和第2个问题,再结合课文插图,学生当然能说古诗大概的意思。

    学习古诗,除了理解古诗以外,更重要的是感悟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灵魂。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让他们欣赏徐徐如生的画面,提出和诗歌作者能产生共鸣的问题,这样,他们感悟古诗也就水到渠成了。

    4.4再现上课开始时欣赏过的课件,并提出了问题

    如果你登上这座鹳雀楼,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怎样想呢?”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我记得当时上课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回答令我很惊讶,他们就好象自己登上了鹳雀楼一样,身临其境地说出了所见和所思,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5通过多种层次地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完成课文教学

    学生理解了古诗,也体会了诗歌的意境,那么,有感情朗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5 不同形式表达:深化对古诗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古诗的主题

    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一首动听的歌曲。

    在理解古诗的大意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还激发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的景象,可以试着说一说。

    2、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配上适当的动作。

    3、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古诗中描绘的景象。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小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4、喜欢歌唱的同学也可以为古诗谱曲吟唱古诗。

    (二)简单汇报。

    (三)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并联系实际谈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再努力,才能做得更好。)小结。

    6 拓展阅读,积累经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想实现目标的要求就是要紧紧围绕教材,大量进行扩展阅读,在大量阅读中识字,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阅读,强调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 。

    为了实现对教材的拓展,拓宽阅读的层面,我组织了两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朗读,一类是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为主的哲理文章,另一类是王之涣佳作,同时,我还把这些拓展阅读的材料按照难易度分为四种不同的星级,让学生自由地在网络上选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这样也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7 打写训练,发散思维

    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三个不同的题目: 1、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你喜欢《登鹳雀楼》吗?请你把它改写成一个故事。2、你还有更好的改编材料吗?你也可以把你更喜欢的一首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3、学了《登鹳雀楼》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并联系生活实际或学习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三个题目中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写出了不少有创意、新颖的作品。

    跨越式发展实验”进入课堂,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运用“跨越式”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何克抗

    《论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何克抗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教小学生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尝试》 《教育评论》 2001 5p.81-81 黄冠明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生
    • 东区
    • doc
    • 古诗
    • 朗读
    • 小学
    • 中山市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