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绽放异彩(文昌小学 黄群华)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绽放异彩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绽放异彩


    文昌小学 黄群华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内容摘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之巨大,应用之广泛,大家有目共睹,自从有了它,就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语文也不例外,一直困扰语文老师的很多问题,也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迎难而解!本文从巧借信息技术激兴趣、妙用信息技术解疑难、活现信息技术引注意,深入信息技术助拓展四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谋求最佳“教”的效果,获得最佳“学”的成效。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之巨大,应用之广泛,大家有目共睹,自从有了它,就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语文也不例外,一直困扰语文老师的很多问题,也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迎难而解!

    一、巧借信息技术激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很多素材都是静止的、呆板的,这对激发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起到作用。鉴于此,如何让静止的东西变得活起来,就成为了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东西。多媒体教学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我曾经为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所困扰,因为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对四季的印象一点都不明显,他们没有那种“春天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是美丽的……”的感觉,如果光是按照书本上所说的来上,孩子不但没有兴趣,也不会认同。为了吸引他们,我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鸟语花香、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动画片,让他们尽情欣赏。画面一出现,孩子的眼球立刻被吸引过来了,他们边看边发出了“哇、哇”的赞美声,并且很快就投入到了交流中。完后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这些画面吗?……”这些问题一提出,他们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了,都开心地谈起来,等他们充分交流后,我再话题一转,告诉他们,这就是春天,我们今天就来学春天的课文。孩子听了立刻来兴趣了,达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再比如上《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其实文章孩子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对邮票没有太多的认识,上课前我先让他们用纸和图钉来模仿书本,先是不打孔来撕纸,再用图钉来打孔,打完后再撕纸,他们通过前后对比明白了齿孔的作用之大,也激发了学文的兴趣。

    二、妙用信息技术解疑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篇课文,总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为了让孩子理解课文的难点,我们授课的老师总是冥思苦想,找寻更能帮助孩子理解的办法。但事实往往是:我们做了一大堆的功夫,孩子最后理解起来还是不到位。怎样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文章的难点呢?给孩子最直观的印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给孩子最直观的印象,信息技术功不可没。如上《三个儿子》一课时,在预习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学生:“明明有三个孩子,问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当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他们反过来问我。于是在备课时,我就在这一地方下了功夫。我为学生创设了阶梯性的问题:先是问他们,孩子的妈妈提水时感觉怎么样?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有什么想法?然后问他们孩子们看见妈妈各有怎么样的表现?你喜欢哪一个孩子?最后再将老爷爷的说话提出来。在讲述这三个问题时,我反复利用多媒体,不停地撤换画面,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读相关的句子,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有了阶梯性问题的过渡,孩子们理解起来容易多了,最后基本上都明白到:因为只有第三个孩子会关心父母、会孝顺孩子,所以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所以他说只看见一个孩子的道理。再如上《阿德的梦》一课时,孩子对可视电话、太阳能汽车等都比较难以理解,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让他们先上网查阅了有关的信息再上课文,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他们一下子查找到了很多的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所以最后上课时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有些孩子还能帮助老师解答一些问题呢。

    三、活现信息技术引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难以集中,如何将孩子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是提高课堂效率很重要的一环。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能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如上《坐井观天》一课时,由于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又比较显浅易懂,所以学生很容易走神。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系列课件,将图文结合起来,一环紧扣一环地向学生提问,不给他们走神的机会,结果效果还不错。如一开始,我先是设计了这么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青蛙和小鸟争论什么?它们是怎样争论的?”让孩子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句子、交流,在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让孩子们去品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去深入理解青蛙和小鸟不同看法的原因,在充分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最后将难点提出来:为什么青蛙会说天只有井口大,让他们充分讨论,从而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最后我还让他们写如果你是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什么呢?来拓展他们的思维。结合了课件和最后的补充阅读,《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后,孩子对课文想说明的道理可以说是彻底的理解了,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学习中,效果很不错。再如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孩子其实对方位的掌握其实是很不够的,更不说跟方位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了,怎样让孩子弄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这些问题,我还是借助了信息技术,我用电脑给他们画方向图,用电脑给他们解说,他们通过看和听,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深入信息技术助拓展,升华文章内容。

    文章的拓展部分上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媒体的灵活运用,能让拓展部分绽放异彩。如上《三个儿子》一课时,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让孩子听着《感恩的心》去回忆父母的付出,然后将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开始我只是播放音乐,孩子写不出什么东西。后来我加插了一些图画,如地震来临时,父母临死前还紧紧抱住孩子的动人画面,孩子生病时,父母彻夜不眠的图片;自己遇到困难时,父母想方设法解答的情景;周末父母陪孩子匆匆忙忙到少年宫学习的动人情景;受了伤的父母救助孩子的情景……,有了直观的感受,孩子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再加上我深情的讲述,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快进入了状态,都将和父母之间感人的场面回忆起来了,写的东西既生动又感人,很多孩子边写还边哭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了父母的艰辛,知道了自己犯错所带给父母的伤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的拓展环节,我让孩子们去了解邮票的历史、邮票的意义……孩子们借助了信息技术,了解了很多很多的相关知识,填补了他们这一方面的空白。信息技术在拓展延伸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形式,信息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和跨越时空的表现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为优化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能提供了可能和捷径。


    参考资料:

    1、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冉自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3、《语文新课程标准》。


    4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文昌
    • 语文
    • 异彩
    • 孩子
    • 绽放
    • 拓展
    • 学生
    • 理解
    • 信息技术
    • 问题
    • doc
    • 父母
    • 小学
    • 语文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