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瑞英----九月份读书报告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九月份读书报告

    九月份读书报告

    ——淮瑞英

    来到师大近一个月,对师大的环境、文化与节奏慢慢熟悉,首先感谢咱们实验室给我的机会,让我在其中成长。

    由于我是工学专业出身,对教育学这边的知识理论知之甚少,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我们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定位、背景等等。我觉得咱们实验室设置这个环节非常有意义,是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说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我从老师同学那里了解到,我们的这样的报告,主要是要督促大家多阅读学术性的文献,经过几节专业课,我开始慢慢了解一些常用的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知识和一些重要期刊文献,这个月,我选择《 How students learn》,我只阅读了第一章Introduction部分,但是我觉得它对我的影响特别大,让我开始慢慢接触到了“教育”,开始“入门”。

    另外,我一直以来对心理学完全不知道,但是又充满好奇,我现在也了解到我们教育技术是离不开心理学的,所以我现在非常喜欢教育心理学基础这门课,最近也在看心理学老师推荐的书目——《亲爱的安德烈》,但是我发现,这是一本文学性质的书刊,虽然我学理科,但是,我一旦读到文学色彩很强的书,就会心生很多感慨,请允许我发泄一下理科生的“矫情”。

    先说一说《How students learn》吧,看了第一章以后,首先我了解了学生学习新事物与他之前了解的旧知识是有关的。另外,知识的记忆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的作用也很重要。我觉得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实践都非常有用。

    比如说,经典的“一条鱼的故事”很形象的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时,他已有的知识概念,是后来学习的基础,并且这些原有知识有时候是有促进作用,有时候有阻碍作用,比如说“地球是球型”,孩子们会觉得站在球上容易掉下去,他们更愿意理解为“圆饼型”,这充分说明,这种原有的经验是不容易改变的,这就对我们教育者提出了警示,我们应该及时传授,纠正错误,否则会造成例如一些物理系专业的学生,即使是在考试中能得到好成绩,在实际游戏(有关势能)操作中,却如一个初学者。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理解,知识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让知识在环境中被理解,比如说,在船上,用叉子插鱼,理解了光的折射,就会事半功倍。

    再者,知识的记忆。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忆,会不容易记并且容易忘,经过研究发现,专家们在记忆知识时,为什么能记得多,是因为他们的知识都是经过组织的,他们在记忆这些知识的时候,对这些知识做了关联,想起一个就关联着想到了其他,这是一个提示,我们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尽量要给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关联记忆,把知识都联系起来,只让他们记住核心知识点等。其实,作为学生,知道这点也很重要,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技巧。

    最后,自我监督的重要性。《一条鱼的故事》也说明,作为鱼,它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一条穿着衣服直立行走的鱼舒服吗?经过对比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好的读者是深入思考这篇文章内涵的人,而那些poor读者,只读读表面而已,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工程中,effective learner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他们多多提供帮助,让他们多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等。作为学生,我们也要多多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犯过那条鱼的错误,要积极培养自己的意识,多思考问题。

    这一章的最后,还从四个方面讲了design of instruction: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以共同体为中心。在江丰光老师的学习科学的课程上,我们已经学习了这四方面的知识,在此我就简要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理解。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关心学生以后的知识基础和背景,生活经验,学生的课堂反应等。二、以知识为中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重点难点,注意知识的合理组织。三、以评价为中心,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或是上完课之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四、以共同体为中心,这点最难理解,因为它不仅包括生生之间的小组学习,还包括师生,教室内外,甚至是学校之外的一个大的共同体,这项要求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也最少,也是我们改进的方向。

    下面说一说我对《亲爱的安德烈》的感慨吧,它教会了我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我相信这对一个教育者是非常有用的,家长与孩子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各个国家的人有什么不同视角,首先我先摘录里面一段我觉得对我们有启发的话吧:“安德烈,我和席慕蓉的观点是一致的: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说到底,大概就是“实践”二字。

    再说说不同视角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中国人,他习惯了看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有一天,他走出国门,在外国看世界地图,半天找不着中国在哪,原因就是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世界地图,实际是球型,在合理的地方拆开到平面,使中国印在了中间,去了别的国家,当然也是把自己的国家印在中间。很有意思的例子吧。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母亲的谨慎认真,孩子的玩世不恭。更多的是看到了两代人的特点,或者说是两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一个是18岁自以为成熟的不成熟,和48岁成熟的睿智。最有意思的是,作为大陆人,我第一次看到了台湾人、德国人和美国人的视角,满以为美国人充满自豪或是傲气,但是他们这样说:“美国是强国,强国的意思就是我们可以对政治、经济、国际情形一概不知,反正承受的起,天塌下来有人撑着。我觉得美国青年的悲哀就是这个,我们对世界完全淡漠,只关心自己的小圈子”。我对德国的印象大体是他们的民族个性很强硬,尤其是这届世界杯以后,我对他们又加几分好感,早已忘了“纳粹”,但是作为德国人,他说:“如果50个德国人在街上长‘德国第一’会把人吓死......觉得德国是个不错的国家这种感觉是没有人敢显露、大家都要藏起来的。”作为中国人,每当看到奥林匹克的竞技场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不由产生一种爱国情怀,甚至会潸然泪下,我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台湾人说:“你知道,一个被长年过度灌食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就想吐。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它一经操弄就会变形。”多有趣的现象啊,除了感叹不同地域的人的视角不同,我更多的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是没办法真正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这点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多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九月份
    • 教育者
    • 记忆
    • 报告
    • 知识
    • 学习
    • 学生
    • 了解
    • 的人
    • doc
    • 读书
    • 视角
    • 觉得
    • 中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