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网校浅析第三课——网校应该何去何从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本课目标

    1.对与网校是否能取代传统教育能给出自己的观点

    2.了解网校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 课前交流

    上节课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中小学网校能否取代传统学校?在这里,我首先给出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 网校不能满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教育的职能要求学校不仅要保证学生学习知识, 更应关心学生整个身心、全面素质的发展。网校不能像传统学校那样注重学生的整体培养。多数为应付考试和取得文凭的网校把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品德等都置于次要地位;同时在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和情感、合作学习和社会责任心方面, 网校也无法取代传统学校所起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 网校只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 如果过分强调它的作用, 有可能使学生在网校的信息海洋中“迷航” 。在传统学校, 教师能在学生面对众多信息不知所措时帮助他们选择信息和组织信息, 教会学生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精神的态度对待眼前呈现的信息。但学生在网校巨大的知识海洋中却很可能不知如何开始, 甚至对学习产生迷茫的心理, 如得不到即时指导, 网校不但没起到应有作用,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真正提高成绩,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刻苦的学习,充分利用好网校这个工具,也需要老师的指引和帮助。

    由此可见,网校浪潮虽然对传统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它决不能取代传统学校。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只能作为一种互补的模式,扬长避短,共同构建信息时代多元化教学体系。

    • 一.对网校的建议

    上节课我们谈到网校现存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1.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小学网校虽然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是人们对它的把握和认识还比较肤浅,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能够匹配这种新型的网校教育观;在网上如何实施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网络教学如何管理;网络教育的特长与不足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基础性研究,让理论来为实践更好的服务。

    2.打破单独办网校的局面,广泛聘请多所重点学校一些有口皆碑的名师,将优秀的资源合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3.改变单一的课件,题海形式,注重交互性设计,提升网校的吸引力,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材料的开发。

    4.加强学习支持,建立多样化的反馈系统,如聊天室,BBS,并请学科教师或优秀的大学生负责答疑。

    5.中小学网校中的网络课程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优势,逐步引入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还应该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6.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和较为及时地得到教师的反馈以及指导,而在网络学习中,由于师生的时空分离造成了困难,因此,我们更要从各方面,包括完善交互平台设计;完善对学生学习前期,学习过程中的评测系统等等;并且根据评测结果给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步骤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7.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互相密切配合,技术要为良好的教学设计服务。

    • 二.课后活动
    • 标签:
    • 学校
    • 学习
    • 课后
    • 学生
    • 中小学
    • 信息
    • 传统
    • 取代
    • 中小学网校
    • 注重
    • 网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