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ianyuan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混合式学习环境 ( I )

    • 1 引言

    一种将面授教学与技术中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学习环境。

    • 2 分析框架
    • 2.1完成率和学业成绩

    与传统课程相比,线上课程完成率过低一直为人诟病。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的一份报告,对于他们在Coursera上开设的16门课程,只有4%的学习者最终获得了证书。哈佛大学在edX上的课程也只有6%的完成率。

    Educause上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里,哈佛大学的Justin Reich指出,目前的课程完成率计算方法只是简单地将获得证书的人数除以总注册人数,没有将学生自己是否真的有意获得证书考虑进来。

    • 2.2评估机制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方式需要整合传统评价方式和网络评价方式,必须综合考虑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两方面的内容,从而对混合式学习做出更全面的评价,促进混合式学习更有效地进行与发展。混合式学习评价中对学习者评价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入手,除了期末考试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评价,扩大平时成绩的计算范围,从平时完成作业情况、网上测试、论文提交与电子档案等方面的学习内容都进行评价,是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

          对混合式学习的评价:

    1. 交互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课为主,学生不能只一味地听教师讲课,而应该在听课的过程中积极地回应教师,及时提出疑问、见解和观点。
    2. 作业情况。主要是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并通过提交作业的时间即是否准时交作业的记录、提交作业的次数等信息来确定学习者提交作业是否及时,是否能完成所有的作业等信息。
    3. 微格模拟教学情况。学生学习了课堂的教学理论知识,能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准备好在微格教室的模拟教学的资料,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准备、自己要讲授的课堂内容的资料、多媒体设备的准备等等。
    4. 考试情况。无论在传统的学习评价还是现代的学习评价中,考试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项。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检验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对学生网络学习的评价:

    1. 交互和资源利用程度。通过学习者登陆学生系统的时间以及注销登陆的时间可以确定出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从交互和资源利用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2. 网上作业。网上作业主要是考核学生在线完成课程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可以在网上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提交作业时间的记录、提交作业的次数等信息来确定网上作业提交是否及时,通过系统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统计得分等信息来评价学生的网上作业情况。
    3. 答疑和协作。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或请教的次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次数等信息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主动学习的水平;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在论坛或讨论区上发贴的数量,来评价学生在协作方面的情况;从学生在讨论区发表的意见数量质量,回帖的次数可以从多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情况。
    4. 网络考试。在网络学习中的考试这一评价指标项最主要的是平时的小测,可以是每个单元学习完的一个小测试。网上小测试可以检验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 2.4 学生满意度

    国外一些学者和专家从多方面研究了课程的学习满意度问题。帕尔默和弗纳(Palmer&Verner,1959)在研究教学方式与学生满意度关系时,发现混合式教学法比较受欢迎,学生满意度高,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参与活动的目的能达成,满意程度也较高。贝茨等(Betzetal,1970)从学校环境与设备、教学管理措施与规划、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及同学关系六方面测量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被美国各大学广泛使用。华辛格(Wasinger,1974)及曼加诺和科拉多(Mangano&Corrado,1979)从学习环境研究学习满意度,认为合适的学习地点将有助于学生满意度的提升。马韦塔(McVeatta,1981)归纳了影响学习满意度的五方面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材情况、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学者素质。查德威克和沃德(Chadwick&Ward,1987)研究商科学生学习满意度时,认为:学业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教师素质与师生关系、教育成本、辅导人员、辅导就业、社交生活、教学过程等对学习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国内也有众多学者阐述了这一问题,如王耐寒(2011)从现状、影响因素和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并构建了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层次模型,总结了四大影响因素:教学交互、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网络课件。王昭君(2007)从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模型构建分析课程学习成效问题。邹晔(2004)从网页规划、资源设计、学习导航、评价体系、交互实现、教学视野和学习支持等方面进行测评。

    • 1.1 课堂学习环境

    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基于班级授课体制下传统的黑板、教室学习环境,它为全体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物理环境和基本的媒体工具支持,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最重要外部条件。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投影仪,个人计算机,电子白板等逐步应用到课堂环境之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与学习者面对面地交流,不需要辅助其他中介交流工具,这样教师可以较为容易地控制课堂教学,学习者也可以十分方便地与教师沟通,获得即时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教师与学习者直接交流利于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学习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群体人际信任感和对群体组织的归属感,避免了学习孤独感的产生,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 1.2 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网络教育支持下的在线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者开展在线学习所需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在线多媒体辅助工具。首先,网络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得异地非同步学习成为现实。其次,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资源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与共享。最后,各种学习辅助和管理工具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为教师对学习活动管理、学习活动过程跟踪和活动评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 1.3 混合式学习环境

    混合式学习环境是在混合式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环境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环境两者优势融合在一起来而形成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所处的外部软硬件环境的混合这些软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所依赖的周围基本环境、学习资源以及所需的各种支持辅助性工具。传统班级课堂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和黑板、桌椅等硬件物理环境和多媒体教学仪器等硬件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网络学习平台以及网络学习、交流辅助工具。而混合式学习环境是基于以上两种基本环境,融合两者优势的传统书本学习资源与多媒体学习资源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最优化学习环境。

    2 混合式学习

    • 2.1 混合式学习的六大模式

    面对面驱动模式(Face-to-Face Driver Model):在所有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面对面驱动模式是最接近典型学校结构的一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是否引入在线教学要视个别情况而定,这意味着能参与到混合式学习当中的学生只是给定班级中的特定一部分。面对面驱动模式可以帮助那些学习较差、或是更高水平的学生借助课堂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来自定步调进行学习。

    轮换模式(Rotation Model):在轮换模式下,学生根据固定的计划在不同地点间进行轮换,以开展线上学习或面见教师。这一模式在小学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加州80%的小学都遵循了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

    弹性模式(Flex Model):那些为非传统学生或高危学生提供支持的学校通常会采用这种弹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的教学材料都是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的。尽管学校教师在学生需要时也会提供线下支持,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依然是自我引导式的,他们会在数字环境中独立学习新的概念并加以练习。AdvancePath学院即采用了这一模式,这是一所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学校,该校同学区内的合作伙伴协作,已满足那些具有行为问题、面临学习、经济/社会挑战的学生的需要。

    线上实验室模式(Online Lab Model):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线上,但作业却要在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室由成年人进行管理,但这些人却并非受过训练的教师。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可以开设那些自身不具备师资力量的课程,而学生也可以自定步调,在合适的地点进行学习,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

    自混合模式(Self-Blend Model):自混合模式盛行于高中,学生有机会学习在学校已经开设的课程之外学习其他课程。学生要在传统的学校环境中进行学习,但在此之外,他们也可以选择其他远程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这一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学生的自我激励水平必须要达到很高水平。对于那些想要学习额外的AP课程的学生、或是那些对传统课程之外的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自混合模式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模式。

    线上驱动模式(Online Driver Model):线上驱动模式与面对面驱动模式相反,再次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在远端进行,大多数的材料都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尽管可以开展线下交流,但通常学生有问题时依然会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一模式对于那些需要更多灵活性和独立性的学生来说较为理想。

    (选译自http://www.dreambox.com/blog/6-models-blended-learning

    • 2.2 混合式学习案例

    2.2.1 概述

    在过去的几年中,华府公立学校(DCPS)主要采取了三大混合式学习举措:

    自2013-2014学年以来,华府学区及学校领导对17所学校重新进行了设计(包括10所小学、4所初中以及3所高中),并将混合式学习融入其中。这些选定的学校都处于K-12模式之下,因此教师无需改变教学策略便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

    多数未入选的学校也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中开展了混合式学习,以在学校层面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则实行了学分修补制度,采用混合式学习的增强虚拟模式,在线上发布材料,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与学科高级教师会面2-3次。

    为了支持上述行动,华府学区在在线课程、网络和无线设施、终端用户设备以及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还在中央办公室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以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研究、施行与评估。

    自从混合式学习施行以来,华府公立学校记录了学生在数学及阅读方面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分析,这些数据来自于全区范围内的评估以及全国性的评估。

    2.2.2 要点

    •经过重新设计的小学采用了混合式学习的轮换模式进行数学与阅读教学。重新设计的初中采用了自混合模式进行数学教学。

    • 所有学校(不仅包括混合式学校)都采用了大量在线课程,包括用于阅读教学的Lexia、myON,以及用于数学教学的ST Math、First in Math以及i-Ready课程。科学课程、社会研究和外语课程也都采用了在线课程。

    •华府学区对其教师评估员重新进行了培训,培训涉及评估混合式学习的教室应采用的技术手段。

    •华府统计与策略办公室(Office of Data and Strategy)进行了大范围调查,比较在不同教学策略下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2.2.3 过程

    • 多样的形式

    在两所小学中,学生按照固定计划进行轮换,分别是教师领导的小规模小组教学、在线学习以及独立联系或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中学中,所有学生都配备手持电脑,可以自定步调学习在线课程,并获得教师小组的帮助。

    17所小学中,对1000多名3-5年级学习数学课程的学生而言,在2012-2013及2013-2014学年中,有一半的学习活动都发生在线上。同一时间段内,近2000名学生大量运用了混合式手段进行阅读学习。

    • 学校的大量投入

    DCPS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用于购置新设备,每四年对所有设备进行更新;邀请领域内专家协助学校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及在线课程;教学技术指导协助教师整合在线课程、设备以及面对面教学。

    • 主管部门的评估

    统计与策略办公室大范围开展评估,着重关注学校为改善差生成绩所采用的策略。

    2.2.4 结论

    • 在CAS和TRC测试中,混合式数学学习策略下的学生成绩高出19分;3-5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则高出13%。
    • 在NEAP TUDA测试中,4年级学生的数学与阅读分数分别提高7分和5分;8年级学生分别提高5分和11分;
    • 出勤率提高3%,旷课率降低10%。

    (选译自Proof Points: Blended Learning Success in School Districts, DISTRICT OF COLUMBIA PUBLIC SCHOOLS, Washington, D.C.

    3 理论基础

    混合式学习自身就是学习理论的混合。从总体上说,混合式学习理论应该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思想和教育传播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其它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混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

    人本主义思想在创设媒体观时充分考虑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经验、情感与自我实现创新的愿望,这对改变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上的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与复杂心理过程的技术作用观是一大进步。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以及为学生提供适当学习方法的观念,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混合式学习在强调把技术作用于学生时,也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经验,通过对教师、学习者及教学媒体的分析,将有助于技术对教学支持作用的顺利实现。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包括教育传播信息、符号、媒体、效果理论。其中教育传播媒体作为教育信息、符号的载体,它的选择对教育传播效果有着直接决定作用。而混合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传递媒体的优化组合,根据对媒体特性、开发成本、现状条件及绩效特性等来选择组合媒体,从而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4 学习活动的设计

    • 4.1 原则

    4.1.1 整合性原则

    首先,在活动内容设计上,要强调相关知识内容的综合。活动内容应不仅限于单一知识内容的协作,要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在活动资源设计上,将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相整合。这些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期刊杂志、印刷材料以及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具和设备等)、网络学习资源(包括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课件、教案、工具等)、资料室以及图书馆等。

    最后,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强调灵活与自由。活动的协作并不局限于小组内部,在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中可以是整个班级的协作、讨论和交流。另外,还需考虑交互、协作的非线性,即课堂协作与网络协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组合,按照实际学习需要和最优的原则将活动进行非线性地组织。

    4.1.2 协作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

    从活动的主题来看是协作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者相互合作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的。但在协作的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又是独立的学习单位,不能忽略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协作与自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彼此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要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将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结合起来,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协商、交流、协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者个体的学习热情,增大学习的信息量,使学习者在互补与竞争中共同提高,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知识的意义建构。

    4.1.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讲解,但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容易削弱教师对教学者的指导与监控。对于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应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即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身为主体的重要作用,更应将重心放在在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中如何有效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1.4 目标导向性原则

    在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中应注重目标的导向作用,切实保证活动目标导向清楚。目标导向应围绕在整个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在每个活动环节设计时都应清楚应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能力、达到哪些目标,并以目标的完成为最终评价标准。一方面,这些目标应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整合,即学习者小组共同达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者个体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包括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以及难以事先精确定位和具体描述的表现性目标。教师应通过网络和课堂等多种途径将这些目标及时传达给学生。

    • 4.2 流程

    4.2.1 前期

    活动的前期设计是为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部分要素进行设计,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提高教师对协作学习活动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活动前前期设计包括学生个体特征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活动目标分析(参考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小组设计(小组规模、小组划分、组织结构)以及混合式学习环境设计。

    在分析设计学习活动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到,有些内容适合教师讲授,而有些内容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还有些内容适合课堂协作完成,有些内容则更能发挥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开展协作学习的优势。对于包含结构良好的知识与技能的封闭型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学习者自主学习方式。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网络学习为辅方式进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或发散思维型的问题,一个学习者的力量难以顺利完成的、需要大家共享资源、相互协作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来延伸课堂学习,因此这可以涉及更多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对于复杂的作品设计任务,可以进行分工细化、互帮互助进行作品设计。

    4.2.2 中期

    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活动其设计的方法、过程、操作步骤、教师的角色以及评价的侧重点将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类型的分析是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只有明确了混合式学习环境含义与特点,教师才能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习者特征来设计有效的协作学习活动。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协作学习活动进行不同的分类和解释,赵建华,李克东从协作学习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将协作学习分为七种主要模式,即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尹睿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归纳出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类型主要有问题讨论、作品设计、资源搜集、作品研究、角色扮演五种。黄荣怀教授依据四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其中协作学习活动大致包括资料收集、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反思等。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具有物理与在线虚拟环境综合特点,交互方式多样,组织形式灵活,并通过活动目标有机地将协作学习活动融合为一体。鉴于其诸多优势特征,并从学习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可以分为:概念学习类、问题解决类、作品设计类。

    4.2.3 后期

    • 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从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包括对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态度、协作学习的态度、网络学习平台的态度、对学习效果的认同态度等),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小组和班级的贡献度,交互程度和班级小组分享资源与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分析讨论帖子的深度、数量、引起互动性,个人述职报告,观察,建立学生档案袋和网络学习历程数据分析等。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与学习者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可以直接对各个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在班级全体成员问题讨论、成果汇报、组内协商等多个环节。其次,教师通过对网上发帖数量与质量的分析,以及通过网络平台的在线活动记录功能,观察和了解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相关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教师对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 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评价,从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三方面展开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否提高等。

    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学生问卷调查、汇报总结、作品评价、在线测验和访谈等。通过课堂学习任务成果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各学习小组的学习和协作效果。同时,注重对作品成果本身的评价,以提出修改建议促进小组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此外,教师利于网络交流的间接性,避免学习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愿直接当面回答和表达心理感受的情况,向学习者发放问卷调查,并对个别典型的学习者进行访谈,以了解学习者对最终活动的认识与体会。

    • 教师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评价

    教师对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评价可以从: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习者的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和特点,是否发挥了混合式学习环境的优势,提供的学习资源在数量、质量、相关程度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和提供学习工具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目标要求等方面进行。

    采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制定教师评价量表、学习者问卷和学习者学业成绩情况等。教师通过观察学习者的最终成绩来反思自身在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一方面,调查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反思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情况,另一方面,使学习者为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情况提供反馈意见。对于较为复杂的情况,教师可以制定评价量表以科学和规范化的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价。

    • 教师对活动过程引导与管理的评价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引导与管理评价可以从,教师自身是否参与讨论,是否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和深度,教师的问题解答是否及时、满意和准确,策略支持是否发挥预期作用,规则制定是否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

    采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制定教师评价量表、学生问卷和学生学业成绩情况等。活动过程的引导与管理为开展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在线通讯工具中交流谈话记录进行查阅,反思在为学习者提供帮助的过程自身的言语和实践活动,将其与学习小组和学习者个体最终成绩相对比进行自身评价。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和与学习者个体访谈的方式侧面了解学习者对教师引导与管理的看法,实践学习者对教师的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活动引导与管理策略。总之,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使得评价内容更加丰富、评价方法更加多样。

    • 标签:
    • 28385
    • 24847
    • c23
    • 24230
    • 20064
    • 30340
    • 23398
    • h2
    • 25104
    • 25945
    • span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