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蓬余姐—七颗钻石研讨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

    • 教学难点

    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
    2. 学生的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引。
    • 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童话中的情感。

    2.多种形式朗读,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词语听写,引入课文

     

    1、听写:咽唾沫、匆匆忙忙、水罐、焦渴、递给

    2.出示词语,订正。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复习前一节课内容。方法简便有效。】

    二.创设情境,体会干旱

     

    1.来看“焦渴”这个词语,你有过渴的经历吗?那是什么感觉?

    2.地球上正经历着一场大旱灾,打开课本找找哪些句子描写了缺水干旱的情形。

    3.交流读出找到的内容。

    4.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图片内容描述:河流干枯了,小鱼死了;土地裂开了,禾苗干枯了;人们排着队去找水,可他们的桶里没有一滴水。)

    5.再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焦渴”一词的理解巧妙进入课文学习,引出童话开头干旱的场景,并以缺水干旱的图片和伤感的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入情入境朗读。】

    二.找出变化,品读神奇

     

    1.、一个小姑娘也拿着水罐去找水,可她那普通的木水罐却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2、交流汇报:

    指名说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装满  满的  银的  金的  钻石、水流  星星)

    3、老师也找到了这些句子,我们来读一读,把这一次比一次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两名学生轮读。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3)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4)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设计意图:水罐的一次又一次变化是童话故事最精彩之处,以轮读比赛的形式读出变化的神奇,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

    三.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听了刚才的朗读,我想你们的心里一定和老师一样,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变化的呢?

    1.看大屏幕,分组合作,迅速浏览课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水罐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

    空的变满的

     

     

     

     

     

     

     

     

     

    2.交流汇报: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品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如果你是小姑娘, 你会去哪里找水?可是没有水。请你读一遍,读出你的感受。

    小姑娘放弃找水了吗?为什么坚持找水?体会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再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又到了什么?

    (5)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水罐变化的原因,在汇报交流中体会各种不同形式的爱心,深入理解故事。】

    四.拓展升华

     

    1.有了水,地球又恢复了生机,看视频。

    2.课件出示句子,想象说话。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河流(               ),花草树木(                        ),小动物们(                 ),人们(                             )……

    你还能说几个句子吗?

    3.钻石和星星都象征着美好和永恒,爱心多么神奇,爱心又多么可贵啊,这七颗大大的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在我们的头顶熠熠生辉,让我们再读童话的结尾,把爱心留在人间。

    出示结尾部分,朗读。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水的可贵,并进行说话练习,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形成呼应。】

    五.扩展阅读

     

    读阅读天地二的小短文,并思考短文前的小问题。

    【设计意图:配套的阅读内容较少,学生基本上五分钟可以读完并有所思考。】

    六.主题写话

     

    任选一题,题目自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

    1.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 你的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有关爱的故事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两个写话题目,第一个是对课文内容的补白和想象,第二个是写学生具体生活经历,目的在于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  

    19、七 颗 钻 石

                            空水罐

                            装满

    神奇      满的     爱心

                            银的

    金的

    钻石、水流 

    星星

    • 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而童话故事一直是学生喜爱的题材,从本课的设计初衷到实施教学,有几点我觉得值得反思。

        一.PPT课件对教学帮助明显。在复习环节,我运用触发器突出“焦渴”一词,巧妙自然地进入课文学习。在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内容时,以几幅干旱图片和伤感的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在小组合作环节再次运用触发器,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品读文中两个关键句子,体会小姑娘了不起的爱心。在总结课文部分,插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欣赏有了水之后生机勃勃的地球,与前面的学习形成呼应,同时为下面的说话练习做铺垫。在PPT课件的辅助下,课堂变得生动、多彩而高效起来。

         二.朗读指导应扎扎实实。从本课来看,童话故事情节清楚,学生容易抓准。我以“默读课文,把描写水罐一次又一次神奇变化的句子找出来”这一问题为导航,学生很快找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拎起故事的情节。但要让阅读课堂走向深刻,就要重视朗读。学生在找到这些句子后,我请两名学生轮读,学生读的很好,现在想想,觉得作秀的成分太大。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的训练。如果请一个个学生练习读,在读中体会神奇,我想应该更扎实有效。

       三.小组合作应有始有终。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做得都很好,许多小组在讨论中完成任务,但在汇报学习时我没有让各小组把合作学习的结果说出来,而是直接牵着学生完成这一环节,这应该在今后的分组教学中注意。

     

     

    • 标签:
    • 水罐
    • 句子
    • 学生
    • 小姑娘
    • 设计
    • 变化
    • 神奇
    • 课文
    • 七颗钻石
    • 研讨
    • 爱心
    • 体会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