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小学-人教版第九册《落花生》(第二课时)-黎映红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跨越式教学设计格式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

    《落花生》(第二课时)跨越式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小学 黎映红


    【教学内容】

    《落花生》(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支点,牵动全文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算很强,但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各方面的学习,能较好领会老师的教学意图,他们还喜欢阅读,阅读的面比较广。家长比较支持教学工作,能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小练笔,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拓展阅读小练笔,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学生熟悉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文章《落花生》,理清了文章的条理知道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边说边板书),通过学习感悟大家是否已经知道那一部分是文章重点?(议花生)(与学生一起理解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次要内容一笔带过,着墨不多;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主要内容占了很大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那现在我们大家就与作者的家人一起来“议花生”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味美、榨油、便宜、埋在地里)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板书:好处、特点)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指导朗读第一次议论,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父亲并没有贬低讽刺桃子、石榴、苹果的意思,任何东西都有他存在的方式样子,只要它对人有好处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就应该得到认同赞美)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板书:不好看,很有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二)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三)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三、拓展阅读

    1、出示文章并阅读、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资料读172页《话说君子兰》如有时间还可以继续阅读文章《竹颂》《孔雀》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借君子兰赞扬怎样的人,你明白什么道理?

    2)学生汇报

    2、教师小结

    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会用它比喻培养我们成长的园丁;老黄牛默默无闻,老老实实奉献自己,我们会用它比喻普通的劳动者;刚学过的文章《梅花魂》我们把梅花喻为……现在请你学习 “借物喻人”的写法,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写写,写出你从中领悟的道理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

    1.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梅花魂》《落花生》的写法,让学生仿照来写。

    2.小组互相说一说写什么,怎么写。

    3.写一段话。

    五、总结全文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对于我们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因为现在我们欠缺的就是像花生一样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默默奉献社会的人。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有自己特殊的一颗“花生”。



    板书设计


    种、收、尝花生

    (略)

    落花生

    好处 味美、榨油、便宜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议花生 不好看

    (详) 特点

    很有用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然后通过拓展阅读加深认识。

    可是对于借物喻人这种写法我指导得不够细,学生写的小练笔比较生硬。小练笔后交流也略显不足。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道理
    • 第九册
    • 文昌
    • 落花生
    • 好处
    • 学习
    • 学生
    • 父亲
    • 有用
    • 文章
    • 的人
    • 小学
    • 人教版
    • 花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