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坪小学-卢剑秋-语文-小伙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28、小伙伴.doc


     

    贵州福泉市试验区教学设计集

     

     

     

    课程名称:

    28、小伙伴

    教师姓名:

    卢剑秋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以外国小朋友为人物的小故事。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学情分析:

    通过跨越式“211”模式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当今小学生受尽宠爱,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单纯的说教往往会不起作用。因此我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故事,并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读着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设计理念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211模式)的理念。

    2.语文学科教学“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2.从品读大量有关“乐于助人”的故事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用写话来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教学策略

    1、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重点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地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理解课文。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较重的语音,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2、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明白事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字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朗读课文。小组接读,比一比哪组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

    2.课件出示插图,思考:猜一猜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这一设计目的是通过观察插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文中的四个人物,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3、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玛莎的小伙伴,可是,在春游那天,几个小伙伴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学生说,相机出示第一段。

    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1)小伙伴们是怎样关心玛莎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8小节,并用“——”画出维加的话,用“====”线画出安娜的话,用“…….”画出安东的话。同桌互相检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集体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2.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4、分角色朗读。

    a集体分角色读。

    b四人一小组读读、演演。

    (设计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美课文。)

    三、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春游结束了,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回家后,请大家把你们的收获告诉爸爸妈妈,并能用你的行动表现给大家看。

    四、拓展阅读,深入主题。

    过渡:课文里的小伙伴——安东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请快速进入资料城,看看有哪些人像安东一样?

    翻开阅读资料,自读儿歌,短文。老师巡视指导,自己喜欢的短文多读几遍。

    五、写话训练。

    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安东一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先说一说,再写出来。

    (设计意图:将不容易领悟的道理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别人有困难时,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学反思: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本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目标的落实我分三步走: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地有重点的朗读训练,理解词句,理解课文。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相机创设情境,设问导思,进行说话训练,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运用跨越式课题211模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落实的不好,前面的20分钟没有掌控好。经过反思后,我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炼,节奏不紧凑,有的环节处理得拖沓,不干脆。比如复习生词,我让学生小组开火车与词语打招呼后,又全班齐读。其实学生开火车认读了之后就已经达到了复习检测的目的,后面的齐读显得意义就不大了,而且还浪费了时间。再如引出第一段时,学生其实很容易地解决了我之前的问题“玛莎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孩子们也说出了玛莎此时心情是难过的,我只需要引导孩子把描写玛莎的句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读出语气就行,但这里让孩子们齐读了整段话,这也没有实际意义,指名两名学生读过后也没有引导读出语气。

    2.课堂的问题设置不具体,指向性不明确。比如在朗读的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这环节,学生活动的开头,我设置的问题“他们是怎洋关心玛莎的?”,学生在画完文中四个人物的对话后,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来汇报我提出的问题,当我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孩子们甚至面面相俱,只有葛欣怡同学怯怯地问,“是不是说他们做了或者说了什么?”这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问题设置得过大了,指向性不明确。如果我把问题设置为“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或者像评课时吕主任说的,直接设置为“我们先来看看维加是怎么做的?”学生就不会在那儿都圈子了,我也不会被学生的回答绕懵了。

    3.不敢大胆地放手,把课堂交给孩子。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个环节,葛欣怡同学询问我的时候,我也没有大胆地抓这一课堂生成,如果当时我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稍加引导,学生和我就不会在那儿兜圈子了,既浪费了时间,又打断了课堂。还有写话环节,我先为学生搭了一个支架“写字课上,同桌的铅笔丢了,你是怎么帮助他的?”“同桌的语文书没有带来,要上语文课了,你是怎么帮助他的?”……我是担心他们找不到“生活中的麻烦事”的素材。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反馈的写话时,我才发现我的支架搭得多余了,大部分孩子并没有按照我给的素材写,他们有的写自己是怎样帮助别人的,有的写别人是怎么帮助自己的。所以,我们有时真不能低估了孩子的思维,要给足孩子空间、时间以及我们的耐心,由扶到放,甚至大胆放手,让孩子去想象,去思考,去探究,这样,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总之,通过这堂实践课,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跨越式课题研究的这条路上,我还要改进、优化、探索的东西很多很多。不过,相信在专家组的引领和指导下,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 标签:
    • 陆坪
    • 小伙伴
    • 教学设计
    • 语文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