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区文昌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17少年闰土》-梁一恒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跨越式教学设计格式(语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11册

    《少年闰土》的延伸课外阅读课(第2课时)跨越式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小学   梁一恒

    •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我”回忆起少年时和少年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 【设计理念】

           在第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训练阅读的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我”和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并重点研读相识部分,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味他的个性特点,并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设想如下:

           1、首先,我从复习闰土的外貌特点入手,通过学生的复述,唤起他们已经有的对闰土天真可爱的个性特点的认识,迁移到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从闰土的动作、语言上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6——17自然端,思考并交流: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开放的要求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开放的问题给予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阅读、思考、联想,在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多元解读,丰富闰土的形象。

            3、知识拓展。在学生感知了课文整体后,我让他们反复读课文,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自行研究,让他们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共议,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完全把握。

            4、与实际生活联系。学习了全篇,我向学生介绍《故乡》,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原著,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

    •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体会文章中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感受中年闰土这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农民形象。

            知识目标:在“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两个形象的对比中学习,并围绕前后的“变化”进行探究。

    能力目标:摘录外貌描写的片段,练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方法。

    •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阅读方法,更多感受阅读乐趣。

    • 【教学准备】

            1、小黑板(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

            2、将上课的文本材料装入信封。

    • 【教学过程】

          一、 展示学法。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应该如何写人吗?

            写一个人的外貌和动作,要写出这个人在外貌和动作上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个人物外貌和动作上的特征要熟悉,要求同学们平时注意加强观察、了解,观察得仔细才能写得具体,观察透彻才能写得深刻。

            在生活中,人的容貌、体态、衣着、神态,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修养、思想性格有一定关系,好的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人物的出身、职业、爱好、精神、气质以及人物的生活遭遇等等。

            描写人物的动作也要抓特征。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感情制约,又显示出某种社会意义,因此,在文章里,作者要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

           

          二、回忆反馈。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想一想,现在留在你脑海中的闰土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把他们写在黑板的右手边。

           生1: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项戴银圈。  

           生2:他生活在海边,是个健康的小男孩。

           生3:他机智勇敢。

           生4:闰土见人怕羞。                                                              

            师:但见了鲁迅却……

           生4:不怕。

           生5:他天真朴实。

          1、用《少年闰土》原文内容归纳闰土的样子特征。(让学生出来板书关键词语)

          2、背诵《少年闰土》第一段。(强化记忆)

         3、请学生们再次发表对少年闰土的看法。

         4、用            的少年闰土进行口头填空练习。

         

    三、猜想导入。【导入环节】

           师:刚才同学们归纳的是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的印象(板书:一见闰土)。这样一个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长大后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沉默)

           生:幸福的生活。

           学生猜想。

    四、一读文本,知大意谈感受。【精读、感悟环节】

           师:答案在鲁迅写的《故乡》里有,老师已经将它节选,放在大家的信封里。请大家打开看看,读读。

           (生阅读文章,约4、5分钟)

           师: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生:闰土长大后过着穷苦的生活。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闰土已经不是原先那个闰土了。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他身体增加了一倍……像是松树皮了”

           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这一段,想想闰土还是那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吗?同时把你认为好的词或句子下边划上波浪线。

            (生读)

           师:这一段让你知道,闰土已经大变样了,主要是什么变样了?

           生(七嘴八舌):身材、外貌。

           师:这是二见闰土,这一见闰土和二见闰土之间隔了多少年?

           生:二十余年。

           师:那闰土这时几岁了?

           生:三十多,近四十。

           师:这个年龄一般被称为是人的壮年时期,可是壮年闰土出现在鲁迅面前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生:脸色灰黄,而且有深深的皱纹。

           师:从“皱纹”你想到什么?

           生:十分操劳。

           生:十分疲倦。

           师:闰土为什么而疲劳?是什么压力使得他才三十多岁就有了深深的皱纹?到文中找找。

           生:“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师:一起来读读。

           师:从中你能猜想一下当时中国社会的大概情况吗?

           生:当时农村生活落后、贫穷。

           生:农民受到地主、官绅的压迫、剥削。

           生:……

           

    五、二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师:闰土除了外貌上有很大变化之外,还有哪些变化?

          (生沉默,读文。)

           生:第五自然段,“他站住了,脸上……分明的叫道:‘老爷!……’从中可以看出,二十多年后再见面,已经是主和奴分得很清楚。

          (师板书:主奴)

           师:原先很亲密的关系,变得……

           生:陌生,生疏。距离远。

          (生读这段。)

          

    六、三读文本,体味作者感情。

          师:闰土再次见到鲁迅,他的神态是有变化的,找出描写的词语,有直线画出来。

          生:欢喜、凄凉、恭敬。

          师:“欢喜”是为什么?“凄凉”和“恭敬”呢?

          生:再次见到鲁迅,是两个好朋友在过了二十多年后的重逢,所以是“欢喜”。

          生:闰土生活得很苦,很想向好朋友诉诉苦,所以是“凄凉”。

          生:闰土以为鲁迅也已经成为了平常所见的“老爷”了,跟他不是同一阶层。

          师:作者见到闰土,心情又如何?

          生:兴奋。

          师: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兴奋?

         生:小时侯是依依不舍,时常怀念。多年不见,现在再次重逢,心中欣喜。

         师:“兴奋”之前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出惊。

         师:“出惊”就是……

         生:吃惊、惊讶。

         师:为何“出惊”?

         ……

         师:“兴奋”之后呢?

         生:叹息。

         生:叹息闰土贫穷的生活,不幸的遭遇。

        (师板书:出惊 兴奋 叹息)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呢?到第二段找找。【阅读拓展】

         生:悲凉。(师板书)

         师:其实回故乡,作者还见到了许多故乡的人,这些人物都有极大的变化且生活在社会底层。同学们可以读读鲁迅写的《故乡》全文或《朝花夕拾》等其他的作品。

         师:这部分节选的内容没加题目,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加一个。

         ……

        

    七、总结阅读方法,并进行外貌仿写。【写作环节】

         学习外貌描写的段落。(请同学们把他们写在《少年闰土》词语归纳的右边)

        (抓住“灰黄、深皱纹、眼睛红肿、破毡帽、极薄的棉衣、瑟缩、手像松树皮”等词感悟)

          除了外貌,还有什么变化?

         (态度恭敬)

           师:《少年闰土》和本课所学的内容中都有人物外貌描写的段落,请大家摘录并选一位你身边的老师或同学进行观察,描写他(她)的外貌写在老师发给你的补充文稿背面。文中不出现人物的姓名,把他的名字写在正面。

           生先个别创作,再同座交流,最后挑选其中佼佼者作全班交流。

          

    八、荐读:

          1、《故乡》全文

          2、《朝花夕拾》或其他鲁迅作品中感兴趣的。

     

        【课堂板书】

    写人方法:                                        闰土

    A外貌表现人物的特点。                        一见闰土    再见闰土              “我”                                      外貌

    B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  见多识广                                                                     紫圆脸 灰黄皱纹开裂

    C以事表人。                                        机智勇敢    态度恭敬        出惊—兴奋—无言               银项圈 破毡帽薄棉衣

                                                                天真活泼                                                                     刺猹 提纸包长烟管

    •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能实现课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实现了学生从对闰土外貌对比到对同学外貌描写的知识迁移,基本掌握了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强烈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外的阅读兴趣,但在上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情境创设不够。初读文本后,以为学生对文本应该有感受,但没料到发言者寥寥无几。如果在此时引导学生回忆少年闰土与鲁迅的亲密,无拘无束地交谈,或许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学生会更有话说。

          二、引导过多,导致学生说得不够充分。当学生说自己的理解,找出了某一段落时,我总是比较着急地将其余学生引导到这一段,一起学,一起读。然后再接着续上前面同一问题时,本来有话说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没话说了或是不想发表意见了,因为很多我已经帮他们说了。

           三、读写结合缺少指导。课前打算将两段人物外貌描写的文字抄写至小黑板上,但考虑到重点是课外阅读指导,便当做作业完成,于是没有在课堂上出示这两段话,更未进行指导。导致学生交上来的外貌描写的作业不尽人意,大多学生不能抓住特点来写,且都只能写上寥寥几句。

            四、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牵强,缺少与阅读过程的有机联系。假如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能及时点出阅读的方法,最后再总结,或许会更自然些。

    • 标签:
    • 进行
    • 阅读
    • 人物
    • 描写
    • 少年
    • 延伸
    • 课外
    • 文本
    • 教学设计
    • 阅读课
    • 故乡
    • 学生
    • 鲁迅
    • 外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