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区校本协同备课比赛说明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荔湾区校本协同备课比赛说明
    • 一.荔湾区校本协同备课比赛整体说明
    • 1.协同备课时间

    515日——524

    • 2.协同备课过程说明

    1)荔湾区校本协同备课比赛统一在“荔湾校本协同备课比赛”知识群中进行,地址链接http://lcell.bnu.edu.cn/lc/lc_index.jsp?id=2953&courseId=114639,建议对知识群进行“收藏”。为方便教师查看学习元,建议教师打开“荔湾校本协同备课比赛”知识群后使用“树状视图”查看,即可直接看到每一类别下的学习元。

     

    2)根据协同各学科分组和相关要求开展协同备课,教师可通过评论、编辑段落、微批注三种方法对于教学设计进行协同:

    评论:直接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整体评价

    编辑段落:对教学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修改或建议,或者分享相同环节的不同设计方法

    微批注:对教学设计提出问题、质疑并进行研讨

    资源:

    可参看优秀协同备课案例学习元:“201丑小鸭(紫蓬-丽景)”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6977

    3英语协同备课比赛中,各个学校在修改教学设计的同时需要参与英语教学策略的探讨,并将学习成果生成教学策略学习元(学习元具体提交格式和要求详见英语协同备课版块特别注意说明)。每个学校上传尽可能多的教学策略学习元,上传教学策略学习元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协同备课评价时的贡献度进行加分。

    4)各个学校实验教师可随时联系课题组进行专题讨论,课题组将每位教师的问题统一在学习元上进行集体回答。学习元:“荔湾区校本教学设计协同比赛FAQ”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0877

    • 3.协同备课结果评价

    此次校本协同备课比赛最终成绩由教学设计方案和协同备课过程两部分结果构成

    (教学设计方案具体评分规则见1语文教学设计评分量表2英语教学设计评分量表、协同过程具体评分规则见3协同过程评价量规)。

    其中,教学设计方案由学校互评和课题组评分两部分构成,协同过程得分由统计各学校与各位实验教师在学习元平台上参与程度、贡献度(英语协同备课比赛中加入“英语教学策略学习元”的评价)、讨论效度。及讨论深度四个方面进行评分。

    协同备课比赛截止日期为5250,过时协同备课数据将不被记录。525日——528将进行教学设计方案学校互评,各个学校以学校为单位需要对其他各学习元按照量规(见表1和表2)进行评价,并发布在学习元上(具体操作以课题组后续通知为准)。全部过程(包括各部分得分)在学习元上公开透明。

    协同备课比赛最终结果将在530日在学习元上公布,下学期负责人会议上进行奖项发布。

    • 二.语文协同备课内容

    语文协同备课内容

    编号

    学校

    协同备课内容

    年级

    参加对象

    地址

    201

    鹤洞小学

    识字课:《26小白兔和小灰兔》

    一年级

    鹤洞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13

    202

    蒋光鼐纪念小学

    课文课:《18四个太阳》

    一年级

    蒋光鼐纪念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29

    203

    三元坊小学

    识字课:《28浅水洼里的小鱼》

    二年级

    三元坊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34

    204

    何香凝纪念学校+龙溪小学+西塱小学

    课文课:《26蜜蜂引路》

    二年级

    何香凝纪念学校、龙溪小学、西塱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39

    205

    广雅小学

    精略结合课:《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4果园机器人》

    三年级

    广雅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42

    206

    环翠园小学(西关培正小学)

    课文课:《27卖木雕的少年》

    三年级

    环翠园小学、西关培正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46

    207

    文昌小学

    作文课:《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四年级

    文昌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47

    208

    卢荻西小学

    精略结合课:《21乡下人家》与《22牧场之国》

    四年级

    卢荻西小学全体语文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48

    注:1.何香凝纪念学校、龙溪小学、西塱小学试验教师较少,且均为低年级组,所以三个学校作为“协同备课组”进行比赛。三个学校共同协同修改二年级课文课《26蜜蜂引路》。

    2. 西关培正小学的试验教师参与环翠园小学三年级《27卖木雕的少年》协同备课。

    • 二.英语协同备课内容

    英语协同备课内容

    编号

    学校

    协同备课内容

    年级

    参加对象

    网址链接

    301

    三元坊小学(蒋光鼐纪念小学)

    Unit 3 This is my room

    一年级

    三元坊小学、蒋光鼐纪念小学、龙溪小学全体英语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53

    302

    鹤洞小学(广雅小学)

    Unit 4 What Do You See

    一年级

    鹤洞小学、广雅小学全体英语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72

    303

    何香凝纪念学校+龙溪小学+西塱小学

    Unit 6 Let’s Try

    一年级

    何香凝纪念学校、龙溪小学、西塱小学全体英语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50

    304

    环翠园小学(西关培正小学)

    Unit 4 My favorite day is Monday

    二年级

    环翠园小学、西关培正全体英语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55

    305

    文昌小学

    Unit 11 Draw a Picture

    三年级

    文昌小学、广雅小学全体英语试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56

    306

    卢荻西小学

    Unit5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三年级

    卢荻西小学全体实验教师

    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21858

    注:1.何香凝纪念学校、龙溪小学、西塱小学试验教师较少,且均为低年级组,所以三个学校作为“协同备课组”进行比赛。三个学校共同对学习元“302何香凝+龙溪+西塱-英语-Unit 6 Let’s Try》”进行协同备课。

    2. 蒋光鼐纪念小学的试验教师参与三元坊小学三年级《Unit 11 Draw a Picture》协同备课。

    3.广雅小学的试验教师参与鹤洞小学一年级《Unit 4 What Do You See》协同备课。

    4.西关培正小学的试验教师参与环翠园小学二年级《Unit 4 My favorite day is Monday》协同备课。

    5特别注意:

    为了发挥教师智慧,积累更多英语教学策略,各个学校在修改教学设计的同时需要参与英语教学策略的探讨,并将学习成果生成教学策略学习元(学习元具体要求见下面),并推荐到知识群“荔湾校本协同备课比赛”http://lcell.bnu.edu.cn/lc/lc_index.jsp?id=2953&courseId=114639

    每个学校上传尽可能多的教学策略学习元,上传教学策略学习元数量和质量将作为协同备课评价时的贡献度进行加分。

    创建学习元时缩略图统一选择系统预设图片

    提交的学习元格式如下图所示。(具体参见学习元“自编Chant教学策略”http://lcell.bnu.edu.cn/do/lcpage?action=view&koId=15031

    每个英语教学策略知识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策略名称:将教学策略总结出一个能够方便记忆的名字

    策略简介:教学策略使用方法和流程

    使用范围:该教学策略适用于哪些年级、那种情景、哪种教学点的教学

    策略优缺点:该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达到哪些目标、达成什么效果及不足与局限

    教学案例:老师需要提交应用该教学策略的教学案例片段,并附上应用时的PPT

     

     

     

    • 表1 语文教学设计评分量表

    评价维度

    评分标准

    描述

    得分

    完整性和

    规范性

    10分)

    (8-10)

    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规范(包含课文概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致

     

    (5-7)

    比较规范,缺少一些设计过程,个别环节上有一些不一致的情况

     

    一般(0-4)

    格式比较随意,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设计,各环节各自独立,不能体现整体性

     

    可实施性

    10分)

    (8-10)

    方案对于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可实施

     

    (5-7)

    方案对于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的要求基本可以达成

     

    一般(0-4)

    方案对于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的要求超过实际情况,方案很难实施

     

    创新性

    10分)

    (8-10)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5-7)

    教法有一定创新性,能激发学生兴趣,既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般(0-4)

    教法一般,重在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培养

     

    媒体资源的支持性

    10分)

    (8-10)

    能够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5-7)

    能够较好的选择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一般(0-4)

    很少或不恰当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体现

    跨越式理念

    10分)

    (8-10)

    能够很好地体现“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能够提供充足恰当的扩展阅读材料,并能够设计恰当合理的说话/写话题目

     

    (5-7)

    能够体现“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能够提供扩展阅读材料,并设计说话/写话题目

     

    一般(0-4)

    不足以体现“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教学流程安排不够合理,不能提供充足恰当的扩展阅读材料与说话写话问题来锻炼学生的阅读与说话/写话能力

     

    是否提交教学资源PPT

     

    若没有则直接减5

     

    总得分

     

     

     

    • 表2 英语教学设计评分量表

    评价维度

    评分标准

    描述

    得分

    完整性和规范性

    10分)

    (8-10)

    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规范(包含课文概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致

     

    (5-7)

    比较规范,缺少一些设计过程,个别环节上有一些不一致的情况

     

    一般(0-4)

    格式比较随意,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设计,各环节各自独立,不能体现整体性

     

    可实施性

    10分)

    (8-10)

    方案对于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可实施

     

    (5-7)

    方案对于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的要求基本可以达成

     

    一般(0-4)

    方案对于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的要求超过实际情况,使方案很难实施

     

    一般(0-4)

    很少或不恰当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层次性

    10分)

    (8-10)

    能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学生已学内容带入新知并落实,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5-7)

    能够设计教学内容使教之由浅入深,能够初步完成新单词与新句型的学习

     

    一般(0-4)

    教学内容层次性不明显

     

    情境性

    10分)

    (8-10)

    能够恰当媒体等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在情境中支持学生“听力”和“说话”方面的训练

     

    (5-7)

    能够利用媒体等能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在情境中支持学生“听力”和“说话”方面的训练

     

    一般(0-4)

    不能够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只是词语和句型的操练

     

    交际性

    10分)

    (8-10)

    有意识恰当地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环节设计,基本保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扩展听读的时间为1:1:1,提供充足地说话练习的时间

     

    (5-7)

    能够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环节设计,基本保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扩展听读的时间为1:1:1,但学生自主说话时间不够充足

     

    一般(0-4)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能够保证学生又充足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

     

    是否提交教学资源PPT

     

    若没有则直接减5

     

    总得分

     

     

     

     

     

     

     

     

     

     

    • 表3 协同过程评价量规

    评价维度

    评分标准

    描述

    得分

    参与度

    10分)

    优(8-10分)

    所有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协同编辑(包括浏览、编辑、微批注、评论和上传资源等),持续关注方案的进化,参与频次较高,每位老师1~2)天/次登录平台参与对方案的协同,人均协同次数不少于8次。

     

    良(5-7分)

    绝大部分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协同编辑(包括浏览、编辑、微批注、评论和上传资源等),但参与方案协同的频次一般,教师2~3)天/次登录平台参与对方案的协同,人均协同次数达到5~8

     

    一般(0-4分)

    部分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协同编辑(包括浏览、编辑、微批注和评论),且协同频次和关注度较低,教师至少3天以上才登录平台了解方案协同进展情况,且人均协同次数少于5次。

     

    贡献度

    10分)

    优(8-10分)

    教师能够通过评论、微批注或修订,分享各种有意义教学策略修改建议,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对同组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良(5-7分)

    教师参与对方案的评论、微批注或修订,但只有较少部分内容能够对同组教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般(0-4分)

    教师只是单纯地对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评论,或局限于对别人建议的简单附和。

     

    讨论效度

    15分)

    优(12-15分)

    能够抓住协同备课方案的特点和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完善方案的格式纠正不当之处细化方案内容改进教学策略,使方案得到完善,最终形成一份组内人员一致认可的格式、内容完善的优质方案。

     

    良(8-11分)

    能够发现协同备课方案的部分问题开展协同,,最终方案得到了初步的完善,质量较好,格式、内容基本完整。

     

    一般(0-7分)

    只是对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评论、微批注和修订,并未能够发现其中核心问题并有效修订,最终形成的方案格式、内容不够完整,质量较差,组内对最终修订的方案缺乏共识和认同。

     

    讨论深度

    15分)

    优(12-15分)

    教师之间出现三次以上深度对话,教师能够在碰撞、交流中针对某些问题形成相关研究点进行深入研讨,并针对研究点分享超越方案本身的阅读文献同类型方案等,从而扩展教师的视野,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良(8-11分)

    教师之间出现两次以上对话和碰撞,教师在协同中能关注、应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点评,并进行一定的研讨。

     

    一般(0-7分)

    教师缺乏有效的碰撞和沟通,不关注别人提出的问题或对方案的反馈,各自完成对教学设计的协同编辑。

     

    注:其中参与度与贡献度两维度考察每位实验教师,再对所有教师进行平均。

     

    • 标签:
    • 进行
    • 教师
    • 方案
    • 教学策略
    • 校本
    • 学习元
    • 荔湾区
    • 比赛
    • 教学设计
    • 能够
    • 协同
    • 备课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