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区城关小学-二年级-卢海燕-《画风》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昌平区城关小学-二年级-卢海燕-《画风》
    《画风》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昌平区城关小学 卢海燕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读

    3.运用给出的诗歌句式,读写结合,内化语言。——写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感悟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运用句式,内化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类读词语境阅读 巩固生字

    (一)读词语

    第一组:宋涛 陈丹 赵小艺

    同学们,还记得这三个画风的小朋友吗?他们的名字中生字特别多,你能读准吗?学生读。你们读得很准确。

    第二组: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飘动的旗子 弯弯的小树

    生字朋友也藏在这组词语中,快来读一读。自由读。

    谁发现了这组词的特点?指名说。

    怎样的风车?——(转动的风车)……

    这组词,你们不但读得准确,还读出了这些事物的特点。好样的。

    (二)齐读儿歌,巩固生字。

    过渡语:老师把他们画风的这件事编成了小儿歌,生字朋友又跑到了儿歌中。快来读一读。自由读。

    出示:

    齐读。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环节的词语复习巩固充满情趣。老师把词语进行归类,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读词语,发现规律,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对阅读儿歌感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了解了文章内容。

    二、细读课文领悟创意

    出示三个小朋友图片:下面,就让我们和这三个小朋友一起去画风。宋涛、陈丹、赵小艺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宋涛说:“谁能画风?”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一)自由读文,批画语句。

    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6页,快读读课文。读完后,用“——”把描写他们画风的语句画下来。注意画完整句。

    画完的同学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风?

    (二)全班交流:

    1.赵小艺画风:

    1)三个小朋友中,谁是第一个画出风的?

    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指名读。出示画线句子。你读的准确流利,画的完整。

    好,我们都来看这两个自然段。自己读读4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感受到了风?指名说。板书:旗子飘。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画,但赵小艺却通过画飘动的旗子把风表现出来了。让我们从飘动的旗子感受到了风。

    赵小艺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出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眨眨眼睛、想了想”你体会到了什么?(爱动脑聪明)“我能!”怎样读?(肯定;自信;坚定。)读读这句话。

    看不见、摸不着,太难画了,但赵小艺能通过旗子飘让我们感受到风。让我们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自己读。指名读。


    2)赵小艺还会画风呢,她还会怎样画风呢?读读你画的句子。从哪感受到了风?板书:风车转

    我们看看,赵小艺怎么说的?“还”什么意思?“我还能画!”怎样读?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第八自然段。

    2.陈丹宋涛怎样画风的呢?

    板书:小树弯

    板书:雨丝斜

    为什么要擦去太阳,画上几朵乌云?(师小结:的确是这样,下雨的时候太阳会被乌云遮住,这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风。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人图:这三个小朋友都画出了风,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爱动脑)

    再读读4-8自然段,让我们感受他们画风的创意,想想他们是用什么方法画出风的?

    板书:借助其他事物

    (三)升华主题,分角色朗读课文。

    风,看不见、摸不着,这三个爱动脑的小朋友都能借助其他事物表现出来,他们让风藏在飘动的旗子中,藏在弯弯的小树上,藏在斜斜的雨丝中,藏在转动的风车中。我相信,你一定能让风藏在你的朗读中,让这三个小朋友的聪明才智藏在你的朗读中。

    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自信,我感受到了风的存在,感受到了你们精彩的创意。我也体会到了如果一种事物不好描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事物来表现。

    三、运用句式,内化训练

    1.你想怎样画风?想想刮风时,都哪些事物有变化?能按照这个句式说说吗?

    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展阅读

    读一读资料城的文章,边读边想:你从哪体会到了风?你想怎样画风?

    3.把画变成诗

    同样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运用下面的句式,给课文配上一首小诗。

    出示句式:

    风来了,

    风把 了,

    风藏在


    .读写结合,打写创作。

    开动你的脑筋,借助其他的事物,我们还可以画出不同形式的风。你还想怎样画风呢?

    题目自选:

    1. 仿写一小节小诗。

    风来了,

    风把 了,

    风藏在

    1. 运用下面句式,写一个自然段。

    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主创作

    2.交流作品

    五、延伸课外,激发兴趣

    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不好描写,聪明的你们通过描写它的表现把风生动地描写出来了。除了风,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比如“声音、味道”……这些你怎样写、怎样画?相信聪明爱思考的你一定有办法。


    板书设计15画风 爱动脑

    旗子飘 小树弯

    雨丝斜 风车转

    借助其他事物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