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4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六年级下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党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情感熏陶。 3、 德育目标: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4、 美育目标: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相关资料,才能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创设情境


教师支持
创设情境,单元整组导入。 1、(教师播放“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可曾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2、汇报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 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课件出示李大钊的画像)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在课前了解了多少? ②学生简单汇报收集的资料。 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 (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③小结: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3、揭示课题,齐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埋藏着许多回忆,是什么事情值得作者如此难忘?为什么过去了十六年还能这样清楚地记得。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自读课文


教师支持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读书反馈。 (1)读词。(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 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体感知。 师:课后习题已经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再想想课文写那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师: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同学们 5 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生:(浏览课文,简述课文的内容)。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给予学生静读课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读课文,说事件、找时间中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品词析句


教师支持
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 2.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6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生选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上挂至课文的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局势越来越紧张”和父亲态度的对比,感受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此时表达的是自己读书后的感受,观点可能不太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2、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革命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 (设计说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李大钊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段话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将依循文脉和学情,将教学的 7 重点段放在第七自然段,并以此为点,上挂前文。) 过渡:这是被捕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李大钊,那被捕时的他又是怎样的革命者形象呢?请大家一起看看课文。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走进人物内心。 师: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李大钊同志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敌人呢?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面对这样的敌人,面对这不妙的情形,李大钊怎么还是这样不慌不忙,父亲应该知道,一旦被捕,可能就要判重刑,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他还是那样不慌不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2、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师:“严峻”?可以是“严肃”。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3、感情朗读、以读激情。 看到这样的李大钊,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部分,读出李大钊的沉着冷静,读出你对他的深深敬意。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课外拓展


教师支持
1、读到这儿,你们对于李大钊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你们回家后把它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李大钊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十六年前的回忆

预览 下载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