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4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六年级下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同情穷苦人民悲惨生活,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现实并对美好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表达效果。 3、通过文本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切实关注人物命运,明白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幻想世界的美好。 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生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针对本文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初步感知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分可怜的,她希望过着幻象中幸福的生活。学生存在的困惑点是:由于学生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学生所享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学生很难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感知作者写作意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在讲课过程中力求一篇带多篇,通过扩展阅读,激发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阅读兴趣。

分享收获


教师支持
1、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齐读课题。 2、同学们在初读这篇童话故事之后,都想和大家分享哪些信息。 预设: 生1:关于童话故事内容的信息。 教师小结:师1:这位同学和我们大家分享的是童话故事内容方面的信息,非常好,说明你对故事内容非常清楚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2:关于作者安徒生 教师小结:师2:你是和我们分享了作者安徒生的一些信息,很好,说明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提前做足了功课。希望别的同学也和他一样。老师也有一些资料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生3: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师3:这位同学和我们分享的是他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解非常好,你说的很好,大家一起来交流总是会进步的很快,你真棒!生4:文章体裁 教师小结:师4:特别好,你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体裁,那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童话这种体裁吧。\我相信一定有同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体裁,谁愿意来介绍下? 出示课件: 认识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唯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走进文本


教师支持
1、请同学们把书拿好,听老师给你们讲故事,在听的过程中请你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把最能打动你的画面记住。刚才最能打动你的画面是什么? 预设: 生1:小女孩的鞋跑掉了,一个小男孩捡跑了。 教师小结:师1: “文章中作者是如何呈现你所描述的这幅画面的,请你给我们读一读。”生2:在大年夜的晚上小女孩兜着很多火柴在街上卖。 教师小结:师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叙述这幅画面的,你来读一读。” 生3:蜷缩在墙角的小女孩。 教师小结:师3:“文中的相关语句是哪些,读一读。”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请你们先自己默读5—10自然段,结合表格内容进行画批,然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谁愿意来说说?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可怜的小女孩吧。 播放视频文件:(视频文件到第一次出现彩色画面时停放)同学们,这时候的画面和前面的画面有什么不同?(黑白、彩色)黑白和彩色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结合刚才的表格说。(黑暗)现实、(美好)幻想。如果说现实是作者对实像的描写,那么幻象就是作者对什么的描写?在文中这样的写作手法叫虚实结合。谁能尝试的说一说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它的好处是什么?用虚拟的场景画面也就是小女孩幻象的美好来突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残酷。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5、从刚才的画面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其实她只是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民中的一个缩影。我相信,现在你们一定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悟,一定能够读出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你们先试着自己填一填。 出示填空: 作者揭露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黑暗残酷 ),她对(美好)的幻想生活充满( 期待\向往 )。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现在请同学说说。你们太棒了,请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记在书上。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6、此时此刻,当你们被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深深触动后,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又想对安徒生说什么呢?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出示:“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老师朗读故事结尾)好了,故事结束了,谁来说说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指什么?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扩展阅读


教师支持
《母亲的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啊,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有的是“愉快”和“幸福”,但有的则是“忧愁和贫困、苦难和悲哀的化身。”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还是请您把他带走吧!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卖火柴的小女孩

预览 下载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