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送孟浩然之广陵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6-09-19 16:32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四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导入


教师支持
1、刚才播放的歌曲中唱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古到今,离别是最让人感慨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题,生随教师书空,并重点指导“陵”字的写法。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黄鹤楼你了解吗?广陵又是哪里? (3)简单介绍孟浩然。 过渡语:瞧,在我们的合作下,你知道了这么多,现在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吧! 再读诗题,相信会读得更加通畅。 学法指导:古诗的题目,有的概括全诗的内容,有的能揭示主题,所以理解好诗题,对我们研读古诗很有帮助。 【设计意图:在学习古诗题目环节中,我通过图片和文字以及讲解的形式让学习明白题目的含义,特别是对广陵和黄鹤楼之间的地理位置的出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理解“西辞”的含义。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初读古诗,正确通畅


教师支持
初读,通顺 准确 读准节奏 (1)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送别场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出示读书要求) (2)指名朗读,评价。 (3)这是一首七言诗,你们觉得它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4)读诗讲究意断而气连,那样才有诗的韵味,谁能再读一读? (5)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6)总结学法:你看,一首古诗看似短小,但是只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掌握它的节奏、韵律,才能读出味道。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指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把古诗读通顺,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三、初读古诗,初悟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 (1)矫正字音:中断、楚江、至此、青山、孤帆;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断、楚、孤、帆,师带生在田字格的练习纸上补充诗句 (2) 指读古诗 过渡句:古人作诗讲究有板有眼、有韵律,所以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出示幻灯片,指导按节奏朗读。 过渡句: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的话,画中都有什么景物呢?下面同学们默读古诗,把诗中写景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教师支持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就请同学们到小组中研读古诗,可以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看看大家能不能共同想办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标注出来,一会大家共同解决。) (预设:“故人、西辞、烟花、碧空尽 天际流”等字词) (2)小组合作,教师参与其中 【设计意图:再读古诗,我在小组中进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都动起来。大家共同理解古诗句的含义。】 (二)汇报交流,感受意境 1、理解前两句 谁来汇报一下前两句的意思? (1)理解“故人”一词,相机补充材料,初步体会两人的感情。 (2)想象“烟花三月” 读着“烟花三月”这个词,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江南美景?能不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古诗来形容一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发言)) (配乐播放图片)是呀,在这样的大好春光里,好朋友孟浩然要顺流而下,赴任扬州,此刻你觉得李白会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高兴、向往、伤感、舍不得……) 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句,读出独特的感受(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教师引读 A、江南三月,绿瘦红肥,莺啼燕舞,这美景不但在黄鹤楼,它将伴着孟浩然一路到扬州,何等快意,令人向往。让我们一起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身处天下名楼,送别诗坛名流,前往天下名城,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让我们再来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故人辞别,一丝惆怅不免涌上心头,让我们再来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设计意图:抓住“故人”来体会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友谊,通过“烟花三月”来感受江南美丽的春景,从而体会诗人的心情,更好指导朗读】 2、理解三四句 谁来汇报三四句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1)品读“孤帆”: A、知道什么叫“孤帆”吗? B、联系诗句想想,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这一条船吗? C、正是千帆过尽,百舸争流时,可在李白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呢?(只注视……心里只有……) (2)练笔抒怀 A、李白伫立江边,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用最美的语言写一写。 (播放课件:乐曲声中循环播放李白与孟浩然吟诗、畅谈、饮酒、游览等图片) B、交流练笔,随机评价。并让学生根据练笔中抒发的情感朗诵三四句古诗。生自由朗读,读出独特感受。 C、齐读后两句 D、拓展诗句,加深理解 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第二年所写的诗《江下行》中仍清晰可见。(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含义,通过练笔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两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 3、总结学法: 学习古诗,不光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联系写作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仔细揣摩,加上丰富的想象,才能欣赏到诗意的画面,品出诗的韵味,感悟诗人的情怀。 4、了解写作特点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并没有一个“情”字,可是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惜别之情,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借景抒情)诗人不直接写对友人的留恋,而是寄情于山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含蓄、温婉、浪漫、充满诗情画意) 5、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读 (2)找生配乐朗读、师范读(会背的可以背) (3)配乐齐诵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诗中哪一句写到了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师: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谁来读出这种劈开的气势,劈开后形成了天门山,像门户一样。指名读。这把利剑是什么?楚江(课下注释)介绍楚江: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齐读。 5、天门山的气势出来了,那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出示第二句)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 师: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碧水回)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门山,有转变了方向。 师: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谁有如此大的能耐让汹涌澎湃的楚江水“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师板简笔画或者贴图山、水)解释回:浩荡而来的楚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遇到了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折向北而流,“回”字就是回转,改变方向。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齐读。 6、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幻灯片出示一、二句)齐读。 过渡: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幻灯片出示三、四句)指名读。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喜悦。 师: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诗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 师: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汇报:生:小船上。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师:“出”是什么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门山由原来的看不见,变得越来越清晰。 师: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板书孤帆来,红日,板画或贴图孤帆、红日)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归纳:满眼的山水风光开阔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笔生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绿水衬托着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齐读。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7、引读三、四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青山像在比高矮呢,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青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呢,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8、引读全诗(出示幻灯片,配乐引读)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了这样的山(出示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指读),望见了这样的水(出示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指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出示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青山相对出”(指读),又拐了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青山相对出”(指读),那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9、(指名)生配乐朗读。师:祖国山河如此壮丽美,谁来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享受。 10、师: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绝唱,现在就有人把它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播放《望天门山》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望天门山》改编的歌曲,同学们跟着一起唱。 11、师:这么美的诗,让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试着背诵一下,让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指名背诵、齐背。 12、师:这么美的诗,我们不但要背诵,而且要能默写出来,下面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纸在背面“小练笔”处默写出这首古诗。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师支持
1、当堂拓展 欣赏几首送别诗,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两首重点来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芙蓉楼送辛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送别》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送别诗,体会古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 2、同学们,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又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总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送别诗,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体会诗人浪漫的情怀以及对友人的一片深情,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1. 层层递进,感受诗歌情境 古诗的教学,常常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看似没有什么可讲的,其实文字的背后有着精彩的画面,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就扮演着这样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课前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视频开始把学生带入到意境之中,在品读诗句的环节中,我抓住“故人”“烟花三月”等词,通过讲解、出示图片欣赏、教师引读、学生想象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意境之中,感受诗歌文字背后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资料拓展,增加诗歌厚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这一首诗又拓展了许多的诗句,在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时出示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在理解“烟花三月”时我让学生欣赏着江南春天的美丽图片然后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又拓展了五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山中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古人诗句的美好。不是只上一节课,只学一首诗,而是一步一步增加诗歌的厚度。 3. 潜移默化,传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做教师的都明白的道理,我们不是教会学生一首诗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在每一步的设计后都用简短的话进行总结,例如:“古诗的题目,有的概括全诗的内容,有的能揭示主题,所以理解好诗题,对我们研读古诗很有帮助”。“学习古诗,不光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联系写作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仔细揣摩,加上丰富的想象,才能欣赏到诗意的画面,品出诗的韵味,感悟诗人的情怀”。等一步一步潜移默化的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本节课的教学也许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会不断的学习完善我的古诗教学。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板书设计


教师支持
六、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断) 楚江(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红日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