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津小学-李彤-我要的是葫芦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葫、芦”等11个字,会写“练、习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4.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通过续编故事,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类识字、语境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熟练地认识生字。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不同人物的理解。

    3.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生字,在互相阅读作品中,巩固生字,读写有机结合。

    4.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通过续编故事,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2.感受创编的乐趣。并在创编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

    【学习者特征分析】

    1.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较好的识字基础。一部分学生的识字能力很强,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表演。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乐于写作,特别是对创编,续编故事很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葫、芦”等11个字,会写“练、习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资源设计】

    1.PPT课件

    2.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阅读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4.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通过续编故事,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他还种了一棵葫芦,大家还记得吗?

    2. 我们一齐回忆一下他种的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3. 这真是一棵可爱的小葫芦啊,经过了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没有)

    5、你是从文章哪里知道他一个小葫芦也没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使学生能尽快的进入课文,同时在复习中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研读文本,感悟主题。

    (一)学习文章第四自然段

    1.请画出种葫芦的人一个小葫芦也没得到的句子,读一读。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2.读了这个句子,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种葫芦的人会没有收到葫芦呢?

    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下来?

    设计意图:从开头的生长喜人,到最后居然一个葫芦也收不到,形成巨大的反差,当中的原因,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所在,学生也在这反差中开始思索。】

    (二)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是呀,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会一个小葫芦也没得到呢?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学习二、三自然段。

    2.自读文章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下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3.小组交流。组员之间将自己找到的答案相互交流,互相启发。

    4.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1)怎么想: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指导朗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3)怎样说: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4)对于邻居的劝告,他又是怎样说的?

    那个人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5)指导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带有“?”的句子也同样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5、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的阅读,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学会寻找包含在现象中的深层次的原因。】


    三、教师小结,深化主题

    1.教师引读课文,回顾全文。

    2.小结全文,说理。

    师:你看那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就是因为他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他最后是得不到葫芦的。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生答)

    师:你懂得了什么?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的实际,深化内涵。】

    四、拓展阅读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请大家进入资料城,自己读读其中的小故事,思考一下,故事中的事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1.必读:《堤溃蚁穴》P186、《愚人买盐》P189《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P190

    2.选读:《买椟还珠 》、《禾草一起除》

    设计意图:既扩大阅读量,又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并深化本篇课文的情感主题】

    五、说话写话练习

    1、你们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吗?

    2、续编《我要的是葫芦》: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跟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                       )

    3、指名到前面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4、这回他为什么这样做了呢?(生答)

    师总结:也就是说他注意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对写故事也很有兴趣,而且有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拓展阅读中的输入,学生写起来会比较顺手。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六、总结

    师:读完大家写的故事,老师相信,这个种葫芦的人,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老师更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从种葫芦的人身上懂得,事物间是有联系地,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从小事开始重视,防微杜渐,才能不至于酿成大错。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感悟道理,从故事中受到熏陶,学生的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



    七、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续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像种葫芦的人这样的经历的呢?

    (选做)



    【板书设计】

                                                        14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