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红梅-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一组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组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一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概述

    本单元教学设计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前三篇为精读课文,最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燕子》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的景象;《古诗两首》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荷花》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珍珠泉》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单元写作是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四篇课文描绘了春天不同的美好景象,为单元口语交际和写作做准备。

    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顺序,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设计理念

    灵活运用211模式:注意课文学习与拓展阅读的过渡。

    教学贴近生活:这是开学的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大自然,此时正值春天,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设计教学。

    倡导小组学习。

    单元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积累反义词、量词和描写景物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燕子》《古诗两首》和其他喜欢的段落

    4.加强直观感受,想象画面;

    5.体会观察方法、顺序;

    6.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7.感受汉语和汉字的丰富多彩;

    8.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9.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两年半的非网跨越式教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经验。学生已经积累了部分字词,对于写话练习已经不陌生,且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8-10分钟)按要求写出段落。

    学生年龄尚小,想象力丰富,且天生对大自然有热爱之情,有感受美的潜力。

    学生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接触动植物,大部分学生喜爱动植物,且能口头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但积累的词语、句子有限,对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不深刻,难以切身体会他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或间接或直接地表达感情。

    单元规划

    教学阶段

    课时数

    课文《燕子》

    2

    课文《古诗两首》

    2

    课文《荷花》

    2

    课文《珍珠泉》

    1

    单元主题阅读

    2

    单元主题写作

    2

    拓展活动课

    1

    • 课文《古诗两首》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每个课时完成一首古诗的教学。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用优美的柳树的图片导入。

    二、初读古诗

    自由读诗,标记生字词,自己注音;

    指名读诗,教师和学生一起正音;

    识字、词。

    三、小组解诗

    小组内学生讨论各诗句的意思,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然后随机请几个小组来分享。

    四、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让学生们闭眼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朗读古诗并背诵

    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六、拓展阅读

    七、写话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用优美的春天的图片导入,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前一首诗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么美的柳树,才想起我们原来是在春天里,此时,我们正在河边散步,迎面吹来温柔的春风……”这样的景象,引入本诗。

    二、初读古诗

    三、小组解诗

    四、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五、朗读古诗并背诵

    六、拓展阅读

    七、写话

     

    • 课文《荷花》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有一天清晨,一位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你们猜这清香是哪儿来的?”

    学生猜后出示荷花池的图片和本文的标题。

    师:有人见过荷花吗?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1-2个人描述自己见过的荷花。

    图片结合简短的语句介绍荷花,唤起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或让不认识荷花的人认识荷花。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再指名读,重点纠正字音,如多音字“挨”在本文中读一声,与读二声在意义上进行区别。

    识字、写字,指导学生写准字形,特别是形近字的写法,如裳和常、蜻和晴,指导学生根据字的意义来区分汉字,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

    三、梳理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1)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2)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3)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拓展阅读

    五、写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有重点字词的课内句子和课外句子。

    自由读课文。

    复习课文的层次结构。

    二、细读课文

    1.第二、三自然段

    阅读要求:细读第二、三自然段,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画面,看看作者描写了荷花的哪些部位?

    生回答: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形状、荷花的颜色。

    引导学生认识文中先整体写了荷叶、荷花,“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后面三句“有的”的总写,体会文章先写整体再到局部的思路。

    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

    师:“有的……有的……有的……”描写了什么?(不同开放状态的荷花的形态和颜色)

    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师: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自然段。

    2.第四、五自然段

    阅读要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师: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

    师:作者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3.体会修辞手法

    师:自由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这里重点结合学生的句子,让学生认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

    三、拓展阅读

    四、写话

     

    • 课文《珍珠泉》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

    如果有学生见过,可以请学生描述他所见到的泉水在哪里,是什么样的。

    师:你们知道我国的“三大名泉”吗?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三大名泉:济南趵突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然后推火车读,正音。

    师: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内容?(珍珠泉的位置,泉水、水泡,以及作者的喜爱。

    三、细读课文

    师:作者怎么描写珍珠泉的位置的呢?(关键词:村子前面、山包上、穿过山包、石板路尽头)

    师:泉水是什么样的?

    师:水泡是什么样的?

    师:作者喜爱珍珠泉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阅读

    五、写话

     

    • 单元主题阅读

    第一课时

    1.简单地梳理本组的四篇课文,强调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和文字的优美。

    2.主题阅读一:以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等空间手法描写事物的优美文章。

    3.主题阅读二: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文章。

    4.学生挖掘阅读的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和词语并摘抄出来分享。

    第二课时

    1.创设情境:学生将扮演导游引导远方的小朋友参观学生的家乡;学生思考要给对方介绍什么景物,并将景物按某种顺序在纸上写出来或画出来。

    2.口语交际:学生首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设计的参观思路,并尽可能描述参观过程的细节,以及如此设计的原因;每组再选出一位学生在全班内分享。

     

    • 单元主题写作

    第一课时

    学生根据自己在口语交际打算向远方小朋友介绍的家乡的景物描写出来。然后小组内分享作文。

    第二课时

    教师提供一些描写景物常用的四字短语、优美片断,学生加以补充。然后学生各自修改作文。

    • 拓展活动课

    1.每位学生课前收集作家关于大自然的精彩描写;

    2.课上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将优美的句子摘抄到卡片上;

    3.小组内再次分享修改后的作文,将优美的片断摘抄到卡片上;

    4.将各组卡片贴出来,全班相互观看。

    教学环境

    非网环境

    教学资源

    PPT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燕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燕子》是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学生学这篇课文时正是春天刚刚到来的时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轻快优美。

    • 教学资源

    PPT课件,包括“春天在哪里”的音频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并配有与歌词对应的景象的图片。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师: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学生根据“春天在哪里”的歌词回答,教师板书关键词。

    师:春天不仅在这些地方,春天还在我们的身边。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你在身边发现春天的景象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草开始钻出来了,树开始发芽了

    师:老师还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听,猜猜这是谁的声音。(播放燕子唧唧的声音,学生回答后再出示燕子的图片)

    板书课文标题。

    • 二、认识字词

    1.初读课文

    师:燕子。春天到了,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春天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划出生字词。

    2.认识生字,通过组词和解字义等方式与形近字区分

    -悄:“俏”读“qiào”。分别组词俊俏和悄悄地,俊俏的意思是漂亮、美丽,如文中的“俊俏轻快的翅膀”,悄悄地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可以让学生表演悄悄地走路、悄悄地偷听的场景

    -佛:“拂”的读音是“fú”,佛是多音字。组词为吹拂,仿佛,佛山。

    -惊:“掠”读音为“lüè”。组词为掠过,惊异。掠过指(1)扫过,闪过;(2)从…上面飞过,惊异,惊奇诧异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

    -站:“沾”读音为“zhān”。组词为沾水,站着(这两个词都可以表演出来)。

    3.写字

    让学生先从字的结构方面观察这些字,将字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进行分类。

    小组讨论写字的注意点,再全班交流:“燕”的上部分不是“艹”,“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横,“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教师示范书写“燕”“聚”“增”“圈”。

    随机指名让学生读带生字词的课内句子:“俊俏轻快的翅膀”“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飞倦了”“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让学生选择字、词造句。

    • 三、感知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板书:燕子的外形、春天的景象、燕子的姿态、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体会全文的风格:轻松、愉快。

    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轻快优美的写作特点。

    • 四、拓展阅读

    师:刚上课的时候,我们听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我们知道春天在这些地方(指示之前板书“春天在哪里”中的关键词),我们来看看春天还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阅读《春》《春天在哪儿》,划出春天所在的地方。

    之后再读《春回大地》《春姑娘》和朱自清的《春》。

    • 五、写话

    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段话,尽量用上“燕子、乌黑、俊俏、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吹拂、荡漾、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的关键词、句。

    2.体会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3.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2.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 教学资源

    PPT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句。

    复习课文结构。

     

    • 二、细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并在文中划出:燕子长什么样?春天有哪些景物?燕子飞行的姿态是什么样?

    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第一自然段)

    师:燕子长什么样呢?(板书学生回答的关键词)

    师:文中的燕子是这样的,看看其他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中本课的“课文学习”中的《燕子》和“阅读天地一”中的《燕子》

    (第二自然段)

    师:春天有哪些景物?

    师:大家想象一下,“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朗读指导,读出欢快的感觉。

    (第三自然段)

    师:在这么美的春天里,燕子也很开心,它们在空中飞啊飞,瞧,有的燕子从天空中掠过了,它们在哪些地方飞呢?

    朗读指导,读出欢快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

    师:燕子飞啊飞,飞了好久,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了电线上,看这像什么?(提示学生看课文插图)

    让学生体会课文将燕子和电线比喻成五线谱的效果。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三、品读课文

    1.体会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中的燕子。左边的一只燕子离我们近,我们才能看到它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中间的一只燕子离我们稍微远一些,我们能看到它在田园中飞;右边的燕子离我们远,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燕子的轮廓。

    2.想象美景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学生根据教师读的内容想象场景。

    学生再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四、拓展阅读

    师:燕子飞回来了,那燕子住哪儿呢?去哪儿生小宝宝呢?(学生回答“窝”)

    师:燕子也需要有一个家,或是燕子建造自己的家是非常困难的。(出示一张燕子做窝的图片)

    读《燕子做窝》

    师:课文描述的我们看到的燕子,如果你是一只燕子,你会看到什么呢?

    读《燕子眼里的春天》

    师:喜欢燕子的人不只有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人,而且大家不仅喜欢燕子,还喜欢其他动物,我们来读一读席慕蓉奶奶喜欢的燕子是什么样的,看看鹰是什么样的。

    读席慕蓉的《燕子》《遥远的鹰》

     

    • 五、写话

    先填写“我看见 ”,比如我看见一只麻雀、我看见一颗大树,然后扩写。提示学生可以用哪些观察顺序,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

     

    概念图

     

    • 标签:
    • 学生
    • 阅读
    • 单元
    • 燕子
    • 20140213085513
    • 珍珠泉
    • 课文
    • 春天
    • 学习元
    • 荷花
    • 自然
    • 拓展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