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Unit 5 Let me show you our new school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艺术形式——剪纸的由来

    小问题:简述剪纸的来源。

    剪纸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 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小问题: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哪些启示?

    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剪纸艺术可以说是在中国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门类中最“中国化”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民间剪纸艺人在国外艺术博览会上表演剪纸艺术,往往令西方人惊叹叫绝,被西方人称之为来自东方的“艺术魔术师”。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平面图形设计构成形式中,也是最具有现代设计语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蕴藏着现代艺术的许多特征,非常值得我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借鉴。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无论图像的平面性、装饰性、表意性、写意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民间艺术它写意重于写形,写形则重传神,不以形为桎梏,随心所欲,浪漫的表现特征,追本溯源,应源于原始艺术。而这种原始艺术对人本精神的抒发与追寻,恰好是现代艺术所寻找的目标。

    纵观西方一百多年现代艺术的发展,从西方艺术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现代艺术的卓越大师级人物:毕加索、马蒂斯都是从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中吸取了最单纯、最质朴的表现方法而改写了西方现代艺术史。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尤其马蒂斯的彩色剪纸作品,画面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强烈,单纯、明快、造型夸张、韵律节奏感极强的艺术感觉,无一不流露出那种最原始的人本精神和东方艺术的韵味。毕加索在大量的作品中将表现对象采用解构重组的方法,所创造的“立体派”艺术,将平面艺术的空间表现从两维扩展到多维的立体再现,大大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力度。而毕加索的“立体派”艺术风格的创立,则得益于非洲的原始艺术与东方文明的启示。这无疑说明:艺术创新源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类文明的互相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才有可能产生质变。在现代艺术设计的领域要创新,除了从本民族的文化本源中寻找代表性形态语素以外,还必须与现代科学精神理念结合,才能产生精神的飞跃。传统艺术中的精神理念和表达形式,为我们今天从事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民俗原生态文化与文本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形象,缺一不可,己逐渐成为文化研究学者的共识。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文化型态的多样性,地方民俗文化的差异与个性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的多元化格局。民间剪纸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蕴藏着大量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图腾符号,是一种处在原生态的文化现象,对这一没有经受“漂白”的本源文化,最可贵之处就是它没有受到“精英文化”污染,因而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信息,为我们研究中华文化的发源和各地区先民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探索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中国化”之道,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

    民间艺术的作用不仅仅是起承传传统文化的“火种”作用,还是点燃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的“火炬”。研究和开发民间艺术,目的不在于缅怀昨天而在于展望明天。中国的艺术与设计要走“国际化”之路,如果跟着欧、美、日外来的强势文化步步亦趋,拾人牙惠,或被外来文化取而代之,要确立自己设计的国际地位是绝无出路的,它必须在本民族的传统中去找寻,创造出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现代设计文化,才是一条真正走向“国际化”的成功重要途径,,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设计的语言,也是我们研究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所在。

    • 读《匆匆》有感

    读《匆匆》有感

    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五( 3 )班 尤海兰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想必许多人都读过吧。这篇文章不长,但每次读来都觉得很真实,很亲切,给人不同的感受。

    这是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文章,形容时间正在我们的身边一点点流逝,无论是在洗手、吃饭时,还是在学习时,时间都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读了这篇后,我认识到:时间是公正无私的,不会为了你延缓自己,不会为了你去加速自己。除非你会正确运用、安排它,成为时间的主人。

    要成为主人,这并不难,但要成为时间的主人,却并不容易。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日子被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该如何去寻找它?要靠智慧,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学校上课时,不能开小差,提高课堂 40 分钟的效率。放学后,认真完成作业,留些时间复习功课,读读课外书,做些有益的活动,使自己放松一会儿,但又能从中得利:如画画、做手工、背诗词……周末时也没必要非待在家里不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适当出去玩会儿,劳逸结合,学得轻松,玩得尽兴,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从中我也体会到: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秒;不珍惜时间的人,即使多给他时间,他也只会白白浪费。

    我,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辅导老师:郭莉)

    点评

                     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为世人所熟悉的散文,描述的是时间流逝之快,希望大家能珍惜时间。小作者以自己的视角,通过自己的笔触,告诉大家小学生该如何珍惜时间,而自己要做时间的主人。

    • 居民服饰——平遥古镇的黄昏

    小问题:平遥古镇的特点是什么?

    平遥古镇的黄昏

    平遥位于山西境内,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扰,始建城墙。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扩修重筑,并全面包砖。以后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余次的修葺,增设敌台,更新城楼。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城池更为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将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为新旧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风貌;城墙以外,称为新城。

    平遥这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神驰的佳地。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今天我在表妹家看了一本关于伟人的书——《伟人的故事》。里面介绍了无数位英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最吸引我的要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了,它记叙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小时候的一件事。 
       周恩来从小就热爱学习,所以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长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轮到周恩来时,他大声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后大为满意,后来实践证明,这是他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离开学校时,他 曾经对 老师和同学们说过:“愿相聚在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日。”之后,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一直在想:我们中国有艰苦朴素、自强不息、刻苦攻关、团结一致的传统美德,特别是这次神舟五号的胜利返航,不仅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实力,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那么,我们准备好了吗?具备了 21 世纪少年儿童应该具备的素质吗?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是这样,请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不会白费,请相信为理想而奋斗是不会有错的,请相信到了明天将会有太阳升起,请相信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的。

    • 读《丑小鸭》有感

    读《丑小鸭》有感

          在《格林童话》里有一篇童话,叫《丑小鸭》。《丑小鸭》是由格林兄弟创作的。因为格林童话里有很多童话,我喜欢读《丑小鸭》是因为有教育意义和引导我们怎样做人。 
       《丑小鸭》获得的好评是由思想意义深刻,让人有一种尽善尽美的感觉。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就会像丑小鸭一样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一只鸭子非常大,只是丑的很,大家叫它丑小鸭。丑小鸭虽然让别人嫌弃,但还继续学习飞翔和自己生存。最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我们人类为什么不像丑小鸭一样呢?是因为我们人类贪图便宜,才铸成人类永远改不了的大错。而丑小鸭是谦虚的向别人学习。在别人抛弃的情况下还想着梦想。我们人类只是在残忍地杀害自己。丑小鸭虽然外表丑,但心里很美。我们要像丑小鸭一样奋发图强的精神学习。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互相学习。 
       我深深地被丑小鸭的精神所折服。丑小鸭是一个心里善良的鸭子,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丑小鸭经过了千辛万苦才成为一只美丽、高大、善良的天鹅。我要向丑小鸭一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 詹天佑 拓展阅读—写作素材

    小问题:文中的几位主人公为国家做出了哪些主要的贡献?

        
    唐敖庆

        唐敖庆,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他在组建理论化学队伍和研究机构中做出了业绩。他是中国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 、图形理论、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理论化学学科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主任,创建了中国的科学基金制度。 
        唐敖庆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新动向,开拓新课题,赶超国际学术先进水平,在分子设计和合成新材料方面已经或即将产生其深远的影响。50年代初利用国外已有的数据和资料,提出了一个可以计算许多复杂分子内旋转的能量变化规律的公式,即“势能函数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可以推算出物质的一些性质,为从分子结构改变物质性能提供了理论上指导的依据。 还曾以两年多的时间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成功地定义了三维旋转群到分子点群间的耦合系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连续群到分子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进一步统一了配位场理论中的各种方案,并提出了新的方案。 
       70年代初,唐敖庆就着手系统研究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作为理论化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十多年来,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数学技巧和模型方法,他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三条定理(本征多项式的计算、分子轨道系数计算和对称性约化),使这一量子化学形式体系,不论就计算结果还是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均可表达为分子图形的推理形式,概括性高,含义直观,简便易行,深化了对化学拓扑规律的认识。唐敖庆还将这一成果,进一步应用到具有重复单元分子体系的研究,得到规律性很好的结果。


    王选

        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1975年春,王选同志开始着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当时,他只是北大一位38的助教,8年疾病的折磨没有阻断他前进的脚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项目的研究成功将引起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项目的巨大价值和技术难度激起了他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他拖着病体查阅资料,在充分研究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大胆提出了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大胆决策,充满了创新精神,他不分昼夜,埋头苦干。1979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研制成功。 
        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王选同志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巨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吴大猷

        吴大猷,著名物理学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他七十年的研究工作,覆盖了物理学十分广阔的多个学科分支,包括核结构、散射理论、等离子体及气体输运、统计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和相对论等领域。吴大猷在他多年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撰写专著《多原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先后写出全面概括物理学基础,包括古典动力学在内的七部系列理论教科书。     吴大猷的成就和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的。


    吴文俊

        吴文俊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家,在数学的重要领域---拓扑学中有着开拓性贡献,他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2000年,他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温家宝对吴老表示欣赏。他说:“在老一代数学家中,您是最早把计算机应用于数学理论研究的。这是思维与工具的结合,基础科学与应用开发的结合。” 

    • 读书首先要学会思索

    读书首先要学会思索

     

    —— 著名诗人雁翼的读书生涯

    孙琴安

    与雁翼见过好几次面,谈诗、谈文、谈国计民生,今年四月,当他再度访沪时,笔者又专门抽出时间,前去就他的读书生活进行了采访。

    七十余岁的雁翼虽然两鬓发白,但思路依然清晰,精神尚健,一谈到读书,便十分坦率而直爽地说:“我小时候家穷,读不起书。但爸爸是个读书人,在家中对我的影响比较大。记得仅读了两年小学,便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而失学。”

    “第一部应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雁翼回忆道:“一九四六年底至一九四七年,我在战场上受伤,休养期间,有幸读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书中主人公保尔 · 柯察金也是因打仗受伤而退下战场的,与我的经历很相似,所以我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对我的思想成长产生过很大影响。后来我又读了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也深受其影响,他能自学成才,我为什么不能呢?这些书鼓励了我,使我懂得了人的自尊,人的自信。”

    雁翼在谈起这段读书生活时,态度十分虔诚,怀有很深的感情。由于他主要是一位诗人,于是我便问起了他所喜欢的诗人或对他产生过影响的诗人有哪些。他微微一笑,略顿片刻,认真地说:“对我有影响的诗人,中国现代有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等,古代的有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国外的则有惠特曼、聂鲁达,还有裴多菲、弥尔顿,而泰戈尔完成了诗的东西,甚至比诗更高。”

    “除了诗以外,您还喜欢读哪些书呢?”我问。

    他点起一支烟,吸了一口,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是小时候就爱读的。还读过《彭公案》《施公案》等,因而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此外,我还喜爱俗文学,如中国的民间故事,就读过不少。郑振铎写的《中国俗文学史》,我也比较喜欢。实际上有些方志,如县志、府志,里面也有许多好东西。”

    我真没想到这位写过不少优美诗歌的诗人,竟对俗文学如此感兴趣。接下来我又问:“您读过这么多的书,能否谈变您的读书心得或体会?”

    雁翼又吸了一口烟,把烟蒂掐灭,然后说:“首先,人要有思想,思想要自己去找,自己思索出来。我们读书,也要学会思索,如蔡东藩所著的那一套中国历史演义,我都通读了,而且思考了不少问题,如中国的历史都是替皇帝说好话的,人民性不足,等等。其次,对书、人、历史都要读全。如读史,不仅要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而且要读各家的史书,包括野史、随笔等,这样才全。再次,可以进行一些比较。拿文学作品来讲,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不错,契诃夫的剧本则更好,而普希金的长诗和小说尤其不得了。还有,莎士比亚的作品,我是喜欢的,但中国有些戏就超过了莎士比亚。”据雁翼说,他读的书比较杂,但长期以来一直有读书的习惯,直到现在,每天仍读三四小时的书。说着,他还指了指他的床。我发现在他的枕边,果然堆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卷起一半,显然是他刚刚放下。

    望着眼前这位资历甚深而又经历丰富的老诗人,我不禁想,也许正是因为他如此勤于读书,善于读书,他的作品才总显得那么敏锐而深刻;他的读书经验,无疑值得广大青少年朋友借鉴……

    • 居民服饰——培田民居介绍

    小问题:培田民居的特色是什么?

    培田民居介绍

    培田民居是指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培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培田民居1

    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培田民居2

    培田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大体由6座学堂、两座书院、三庵、两庙、两碑坊等古代文化宗教建筑和20座古祠、30余幢民居,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建筑用材为木料及砖。培田明清民居建筑群整体布局已具相当水准,宗祠、住屋、寺院、碑坊、街巷、水道、桥梁等村庄建筑之需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壮观和谐。就各式建筑而言,其建筑功用、外观构造、装饰色彩,均是上乘之作。

    培田民居3

    漫步培田古街,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岩公祠、乐庵公祠等20几座百年古祠,目不暇接。

    培田民居4

    村中间一座高堂大屋为“九厅十八井”建筑──官厅,又称侍卫府。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造的大型民居建筑。村东南角是一座比官厅更大的九厅十八井建筑──大夫第,又称继述堂。而像这样规模的建筑,又不是孤零零的几幢,数百年间,培田共建起30幢类似的建筑。看它的布局:尽管厅多井多房多,却井然有序;尽管建筑层层叠叠,采光通风出水却无丝毫滞碍;厅与厅之间既有通道相连,又有门户隔阻,使之各成单元,既利于大家族聚族而居,又不妨碍小家庭各享天伦。那一眼眼常年涌流清澈见底的井水,则除了供饮用外,还有除燥降温的“空调”功能。其整体布局之合理真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培田民居5

    登高俯瞰,山村周山龙盘虎距,河源溪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村口村尾“圣旨”、“恩荣”两座跨街碑坊遗址仍可寻觅。两条水圳穿行于村庄之间,如白练飘飞。各座古居井然有序,熠熠生辉,可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

    • 开卷未必有益,读书要慎重选择

    开卷未必有益,读书要慎重选择

     

    书是知识的源泉,它让你学习做人之道,学习更多的知识。古人最渴望的就是读书,希望获取知识来学习;而如今并不是人人都渴望读书,甚至有人会讨厌读书,包括天天与书接触的人,却更讨厌读书。就拿我们学生来说,书就是一种缠身之务,因为每天都要去读它、学它,学习太紧张,课外书并没有过多时间去看,而老师要求必须去看去读,说实话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时间也并不想多读,我们的精力并不够,而且我认为都过多的书并不是都受益匪浅,效率并不能保证。

    我就是一个病态爱书的人,也并不是太爱读书的人,但确实非常热爱文学的人。每当我一听到别人说某一本书非常好,内容写的怎么怎么样,我就恨不得赶快把这本书给“吞”下肚儿,之后脑子里有许多东西全都能记住,文章脱口而出,那多好!!!!!!事实却恰恰相反,当我到书店买书是,拿起名著总是翻翻看看就完事儿了,买回书去,不等看几页,就不想看下去。家长整天在耳旁唠叨,买书来你到底看不看,买那么多的书根本没用,你又不看买也是白花钱。也许我买名著并不适合我,别人虽然都读喜欢看,但我却不喜欢,我应该是还没有找到属于我的书,把我所诱惑所陶醉。我们不仅要爱书读书,还要有选择的读,所读的书是否适合我们?开卷是否有益呢?

    开卷真的有益吗?读书就无需选择吗?书,有好有坏,好书给人智慧,给人良好的熏陶。同样是好书,也要看适不适合我们读。读书就如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英国作家菲尔丁告诫人们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教坏的”因为读坏书受到影响,屡见不鲜。

    即使一个人读的都是好书,也应当加以选择。书籍如浩瀚的大海,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怎能读尽所有的书籍呢?世界上因为没有选择的读书而白白耗费了自己精力的人是很多的。我们中学生的识别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在我们见识有限,识别能力有限的时候,还是不要接触坏书为好。

    总之,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读书要慎重选择。

    • 居民服饰——苗族服饰文化

    小问题:苗族服饰有哪些特色?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分布在中国西南、中南广大地区,由于历史条件、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等原因,各地苗族的服饰有较大的差异,不仅省与省,县与县、甚至寨与寨之间都有不同的特点,故有“百苗”之说,尽管苗族服饰款式纷繁。各具特色,但均属短衣型。男子多是短装衣裤,或着大襟长衫.女装一般为上衣、下裙(裙有长短之分),配件花饰丰富、工艺精巧。全国苗族服饰大致可分为湘西、黔东、川滇黔、黔中南、海南等五个类型,每型又可分为二十余式。

    湘西苗族妇女着圆领大襟袖衣,宽脚、喜用折枝花鸟图案装饰,过去这一带妇女多穿红裙,由裙改裤是近百年的事。

    黔东苗族女装多为大领右衽半体衣和大领对襟无扣衣,百褶裙、裙子长短各地有异,花饰以变形动植物和合体图案为主.节日期间,妇女佩戴大量银饰。

    川黔滇苗族服装多大襟或对襟衣,蜡染百褶裙,喜用几何纹图案装饰,衣装多以麻布为料,盛装银饰较少。

    黔中南苗族女装款式复杂,衣着大领对襟衣,百褶裙较为普遍,上衣多附配件。

    海南苗族女装为右偏襟及膝单衣。内围蜡染短裙,花饰较少。

    男子服装,除黔西北、黔东北着有大花披肩的麻布衫外,多为大对襟衣或大襟长衫,长裤,包头帕,扎绑腿。参加重大活动时,也有穿红衣裙的。

    苗族服饰一般均有性别、年龄、盛装与常服之别,银饰是贵重与美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有些地区的姑娘们便银饰满身,光彩熠熠,别有风韵。

    苗族服饰的刺绣和银饰,其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构图奇巧。苗族历史和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大自然的动物花草,均为其创作内容。贵州苗族服饰集中了全国的苗族主要的服饰类型和工艺美术,是苗族文化的代表。

    • 开卷真的有益吗 ?

    开卷真的有益吗 ?

    人们教导我们说开卷有益。但开卷真的有益吗 ? 许多书籍既不适合儿童阅读,同样也不适合成年人阅读。有些书甚至应该禁止出版发行。市场上出售的许多书都充满对暴力和颓废情绪等的描写,我认为它们对青少年没有任何好的影响。所以开卷未必有益。我们应该看一些老师和家长推荐我们阅读的书籍。他们可以分清哪些是对我们有益的,哪些不是。而且,我们应该站起来抵抗那些危害我们精神健康的坏书。

    • 居民服饰——傣族服饰文化

    小问题:傣族服饰有哪些特色?

    傣族服饰文化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人口1,138,l00人,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男子服装各地基本一致,多用白布或青布,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短衫,下着长裤,以青布束腰,红、白布或蓝布缠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傣族男子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女子的服饰很有特色,但各地有所不同。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妇女一般上身穿白色、天蓝色或绯红色紧身内衣,外面套以大襟或对襟的圆领窄袖短衫。这种短衫独具特色,袖管又细又长,紧贴胳膊;衣服的腰身又细又短,腰背处有一小部分外露,下摆较宽而大。下身穿颜色艳丽的筒裙,长及脚面。过去,筒裙上有花条数道,花条的多少,表明所属阶层,规定极其严格,任何人不能违反。在这一地区,妇女有穿鞋的习惯,常见的有尖花鞋、朝鞋和拖鞋。她们一般都将长发盘结于头顶,插上一把月牙梳,有的还戴上一块花头巾,形象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德宏傣族妇女的服饰有所不同。她们在当姑娘时一般穿白色或绯红色的大襟短衫、长裤,将发辫盘于头上,腰间束一块小的围腰,结婚后才穿上对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区傣族妇女的发式也不一样,年轻的妇女是将头发束于头顶,中老年妇女则不再束发,而改戴一种黑色的高筒帽。

    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姑娘们常在头上插上精巧的小梳子,戴上色彩鲜艳的包头巾。有时采上几朵鲜花戴在头上。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傣族妇女的服饰还有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她们的腰际都系一根精致的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 “ 开卷有益”也未必有益

    “ 开卷有益”也未必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

    其二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 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 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 20 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俗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这句名言是说什么书都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么,那个人如果看了不良的书,看过瘾了,可能会做出不良行为。

    所以,我希望大家切记,开卷是未必有好处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本书的内容是全部正确的。前几个星期的一个早晨,我们班开了个 论会,正方观点是:开卷有益;反方观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我是反方的,我首先是这样理解“开卷未必有益”的:开卷未必有益包含两层,一层是开卷不一定有益;另一层是开卷也不一定没益。

     

    • 怀念母亲 知识宝库—季羡林生平

    季羡林生平


       季羡林(1911-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3年3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季羡林散文集》。《赋得永久的悔》、《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留德十年》、《牛棚杂忆》.《悼巴老》.《观剧》、《黄昏》、《寂寞》、《回忆》、《禅与文化》.《病榻杂记》 .《季羡林文集》.《糖史》《天竺心影》.《中印文化交流史》、《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 居民服饰——傣族民族特色舞蹈——象脚鼓舞

    小问题:象脚鼓舞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傣族民族特色舞蹈——象脚鼓舞

    一位傣族的舞蹈家曾说:“象脚鼓舞是傣族民间舞的灵魂。”象脚鼓舞是傣族民间流传最广,也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男性舞蹈。象脚鼓舞傣语称“仿光托”,流行于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定等地。傣族古代生活在亚热带森林环抱的地方,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逐渐学会了驯服大象,与大象成了朋友。为了表达对大象身后的友谊,傣族的先民就仿照大象的脚,把原木镂空,蒙上牛皮或羊皮,制作成鼓,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象脚鼓了。敲着象脚鼓跳着舞蹈,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象脚鼓舞。象脚鼓舞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形式。舞时表演者背着长鼓,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迈开舞步,分别用拳、掌、指有节奏地击鼓面,脚和膝部向前移步,稳涟地起伏, 形容大象在森朴中漫步的样子。打鼓时舞者腰部、腹部、臀部随着膝部的起伏斜前、斜后晃动。鼓点和动作韵律紧密配合。舞者膝部按节奏曲伸,小腿敏捷地跳跃,提气,收腹,挺胸,加上头部、眼神巧妙配合,显出稳健、豪迈、有力、热情而潇洒,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独舞讲究功底和韵味,舞步线路变化多端;集体舞讲究整齐对称,队形多为方阵或圆形。

    傣族把象脚鼓称作“熬滚”(人的影子),从中可见象脚鼓在傣族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了使鼓音圆润柔和、余韵绵长,打鼓前须用糯米粑粑粘在鼓面上。打法有多种,有一指打、二指打、三指打、拳打、掌打、肘打、甚至头打、脚扫,个别地方用槌打。打鼓者进退左右、双膝微屈、弓步跪步、腾挪跳跃、做出各种舞姿,气氛热烈欢快,扣人心弦。听到浑厚的象脚鼓的召唤,小卜少(姑娘)、小卜冒(伙子)们就从四面八方围拢来,环绕着跳象脚鼓舞者翩翩起舞。敲象脚鼓为孔雀舞等舞蹈伴奏时,已经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节律和鼓语,舞者可以从鼓语中听出“好好抬,好好抬,翅膀好好抬”,“好好跳”、“转圈圈”等多种意思。在西双版纳还有二人打鼓比赛的游戏,比赛由动作娴熟的两个小伙子出场,二人身挎短象脚鼓,边跳边舞、相互追逐,间或有斗脚、拱臂、起跳等动作,从中斗力斗智,最后以抓抢到对方包头或帽子者为胜。

    • 十六年前的回忆——夜送鸡毛信

    小问题:雨来在送鸡毛信的过程中心情是如何变化的?思考一下是怎样的信念使他坚持完成了任务?

    夜送鸡毛信

    这天夜里,雨来和铁头两个儿童团员在村西头站岗放哨。他俩手里都拿着红缨枪,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四处观察着,两只耳朵也仔细地听着大路上的动静。

    夜深了,村里村外静静的,黑暗中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冷风一阵一阵吹来。村边有一个用谷草和秫秸搭起来的高窝棚。雨来和铁头冷得不行,就站到了窝棚里。到底是孩子,两个人站着站着都困了。雨来脑袋耷拉到了胸前,身子东摇西晃,铁头推了雨来一下,说:“别睡觉啊!”雨来醒了,可不一会儿,铁头又困得不行了,把头靠在红缨枪上,身子也东摇西晃的。雨来用胳臂肘推了铁头一下。两个人都不敢睡觉了,瞪起大眼睛,仔细监视着大路。

    突然,他们听到有人走路的声音,一个人影越来越近。雨来伸出了红缨枪,低声喝道:“谁?站住!”来人也低声说首:“是我!”俩人一听声音,知道是武装班长申大叔。申大叔掏出一封鸡毛信,说:“你们俩谁送去?沿村往西,快传!”雨来抢先说道:“我送去吧,铁头已经送了一趟。”雨来接过信一看,鸡毛信上还有三根火柴,是一封十万火急的信。雨来把红缨枪交给铁头,拔腿就跑,这信得快送啊!

    雨来一直往西走,不走大路走小路,淌过一条小河,绕过一丛矮树棵子,只听见鞋底嚓嚓的响声。往西送到哪儿呢?那时候打仗,收信人没有一定的地址,只能朝着大概的方向去找。天黑黑的,只有几颗星星眨着眼,雨来想起了狼。听人说,狼都是夜里出来。你在前头走,狼就跟着你,走着走着,狼就把两只前爪搭在你的肩膀上,你一回头,它就咬断你的喉管。唉呀,真吓人!雨来胡思乱想,又觉得一只狐狸在跟着他,狐狸那毛茸茸的嘴巴好像触到了他的脸。真像人说的,胆子越小越害怕。

    雨来壮起胆,心里对自己说,不想狼也不想狐狸了。还真怪,胆子大起来就不害怕了。 
    雨来不害怕了,连跑带颠的,也不觉得冷了。跑着跑着,突然听见一声枪栓响,有人喊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雨来吓了一跳,黑暗中只见前面有一堵墙,还有一棵树的黑影,莫非碰上敌人了?可是,往回跑来不及了。这怎么办?身上还有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 
    只听那人又喊道:“不准跑!敢跑我就开枪!”雨来还没回答呢,那人又命令道:“拍着手过来!”这可怎么办啊!鸡毛信怎么办呢!雨来的一身热汗变成了冷汗。雨来正在不知怎么办的时候,那人又喊道:“再不过来就开枪了!”

    雨来只好拍着手往前走。走了几步,雨来突然蹲下身子,迅速地把信埋在地里。那人问道:“你蹲下干什么?”雨来说:“我的鞋掉了,提鞋呢!”雨来一边拍着巴掌,一边用脚踢了一点土,把信埋上。雨来拍着手向墙根走去。那人探出墙头又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雨来一听这声音觉得挺熟,就说:“你是谁呀?”那人说:“你管我是谁!”这下,雨来听出来了,高兴地说:“嘿!你是王二哥!”敢情和雨来是一个村的。“深更半夜的,你来这干什么?”

    “我来送信啊!鸡毛信。”

    “什么?信呢?”

    雨来这才想起了那信埋在地里了。王二哥从墙头上顺着那棵树溜了下来,着急地又问:“信到底在哪儿?”“都是你,你一喊叫,吓得我把信埋在土里了。”

    两个人顺着雨来的来路,猫着腰去找信。上哪去找啊。王二哥的两只手在地上摸来摸去,冻得冰凉冰凉的,雨来也冻得手生疼。还好,王二哥摸着了那封信,从土里刨出来,好好的。

    雨来高兴了,十万火急的鸡毛信送到了,原来是一份军事情报。

    • 标签:
    • 活动
    • 图片
    • show
    • 观察
    • 学校
    • 学习
    • unit
    • 学生
    • 单词
    • 功能
    • school
    • 四年级上册
    • me
    • let
    • 2.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