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花路小学-郑秀菊-英语-Unit4 What time is it?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陶行知的读书方法

    陶行知的读书方法

     

    小问题: 陶行知读书“诀窍”中的八位好朋友分别是什么?

           被誉为“平民教育家”的 陶行知 先生( 1891 年— 1946 年),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潜心摸索读书方法,他曾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诀窍”,演绎成一首《八个顾问》的现代诗: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时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地何去,  

                      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  

                      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先生的“八个顾问”、“八个贤哲”、“八位 何 先生”,就是我们青少年读书求知的良师益友、至爱亲朋!我们读书时能与这八位 何 先生结缘,能有这八位先哲带路,就敢想善问,能思会辨;就会开卷有益、学而致用,开拓创新、不断长进。  

      现在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打开一本书,想想作者是“何人”,写“何事”,想引导读者“何去”……就不至于被诲淫诲盗的书籍拉向深渊。看到一个题目,想想作者将写到哪些题材?情节将怎样安排?故事会怎样发展?再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想法,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作者的欠缺。这种站在自己角度自我审视想问题的读书法,能激发最大的阅读兴趣与最广的思维空间。读到某一精彩语段或场面,稍作停顿、掩卷思索一番:作者何以这般想这么写如许说呢?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体验?逻辑思维?……

     

    • 我的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

    思考:我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而我的读书故事,大致就与星空和心灵的慰藉有关。

    我第一次买的书,名字叫《星空之谜》。一年级放暑假时,爸妈白天都忙着工作,只是在下班后把我接回家中吃饭,晚上就又把我送到爷爷家看管。每个晚上,我就坐在爸的自行车后座上,看着头上的星星,不停地问爸爸种种有关星星的问题到达爷爷家。我问的问题很多,爸爸都耐心地回答。尽管有时爸也回答不上,但他在我眼中已是万事通。我问爸问什么知道那么多东西,爸爸只是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这都是看书得来的知识。多读书吧,你也会学到很多很多。”

    开学时,新华书店在学校里搞了个书展,于是我便买了那本《星空之谜》。《星空之谜》只是一本儿童科普读物,但它已经谈到很多我未曾想到的东西,如超新星、星云、黑洞之类,让我眼界大开。此后,图书的大门便向我打开,我进入了书的殿堂以后,便沉醉在里面,徘徊不肯离去。受爸爸的鼓励与影响,我什么书都看,书教给我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有趣的知识,逐渐成为教给我最多知识的老师。 
    上了高中,学业日益繁重,而且高考在前,人感受到的压力特别大,有时把人压得实在不知怎么面对和应付才好。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随手拈起一本书看看,缓和一下压力。这时看的文学作品开始多起来,而且也慢慢体味到里面描述的人生感受。同时,成长的过程中,想象与现实的距离也逐渐呈现在眼前,烦恼和孤独感也一天天地从薄到厚地笼罩在我身旁。有时候,连爸妈和朋友都无法理解我,我也无法做到与大多数人有相同的意见。书便成了最知心的朋友。读着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到自己再也不孤独了,因为写书的人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坚定了我的信念,而且他们向我提供着种种排忧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读书过程我中不断地反思,我也惭愧自己的一些幼稚的做法与自私,书像一个老师,不断地督促我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书让我了解不同人的想法,吸取别人思想的精华,让我学会了宽容。 
    今天,我上了大学,多读书成为学业要求的一部分,但它依然更多像是最好的知识老师 和道德 老师。读到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觉得自己读的书少。其实我读的书也并不多,不过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确是事实。我的读书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始于头顶上星空的启发,走向心灵道德的安慰。

     

    • 读书与快乐

    读书与快乐

    思考:为什么作者说“读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也能够使我们成为快乐的人”?

           有人认为读书很苦、很累,有人认为读书是在消磨宝贵的时光,也有人认为读书是一种负担,而我认为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读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也能够使我们成为快乐的人。 
       读书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不可不读。试想,倘若世界上没有出版物,人类的思想得不到传播,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莎翁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的供养品。”华裔作家陈若曦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透过书籍更好地认识世界。”因为人的活动天地毕竟有限,只有读书才能更好地与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接触。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读书足以冶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看来读书是有许多好处的,尤其是读那些名人名著,就仿佛是和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 
       读书能使我们成为快乐的人。许多名人曾经把读书当成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曾有名人描述过读书治学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裳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许多名人名家都是爱书的人,他们大都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成名的。像毛泽东、鲁迅、丰子恺、郭沫若、巴金、朱自清、王小波及在当今一些中国文坛知名度很高的优秀作家等。他们既能在自己的写作上取得很大的突破,同时也能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最大快乐,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坦诚地说过:“我从来不把书当成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他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其实,当我们读书尤其是读一些好书的时候,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与快乐,还能从中领悟书的无穷魅力。因为我们可以了解名人名家的思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同时也能使我们在交流中获得新的体验。 
       也许,你现在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者,也许你现在还没有在文学绿地上播种出丰硕的果实;也许你曾在书的海洋中游荡过,而收获很少。这些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倘若你能坚持下去,尽力在书海中获得人生的最大快乐,我想,到那时,你会成为一位名人的可能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想。我相信到那时,你也会如愿以偿,名扬中外,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如今,我时常把“读书人快乐,快乐读书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我发现读书就像观赏一盆玫瑰,不要总是抱怨在玫瑰花下藏着许多刺,因为在万刺丛中还有一朵盛开的玫瑰。

     

    • 鲁迅自传(1)

    鲁迅自传(1)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O年五月十六日


    注解:

    〔1〕本篇据手稿编入。它是作者在一九二五年所作《自叙传略》(收入《集外集》)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

    〔2〕段祺瑞(1864—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一九二六年他制造了镇压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事后,又发布秘密通缉令,据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京报》披露,“该项通缉令所罗织之罪犯闻竟有五十人之多,如……周树人(即鲁迅)许寿裳……均包括在内,闻所开五十人中之学界部分,系(教长)马君武亲笔开列”。

    〔3〕林语堂(1894—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曾留学美国、德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语丝》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在上海编辑《论语》、《人间世》等刊物,提倡幽默和闲适。一九二六年六月他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秘书时,曾推荐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

    • 标签:
    • 难点
    • 英语
    • 句型
    • 短语
    • 学习
    • 学生
    • 单词
    • 教学内容
    • what
    • unit4
    • 流花路
    • 目标
    • 巩固
    • 小学
    • 动作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