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元坊小学-谢韵-英语-U6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詹天佑 拓展阅读—科学家

    小问题:文中的几位主人公为国家做出了哪些主要的贡献?

        
    唐敖庆

        唐敖庆,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他在组建理论化学队伍和研究机构中做出了业绩。他是中国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 、图形理论、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理论化学学科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主任,创建了中国的科学基金制度。 
        唐敖庆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新动向,开拓新课题,赶超国际学术先进水平,在分子设计和合成新材料方面已经或即将产生其深远的影响。50年代初利用国外已有的数据和资料,提出了一个可以计算许多复杂分子内旋转的能量变化规律的公式,即“势能函数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可以推算出物质的一些性质,为从分子结构改变物质性能提供了理论上指导的依据。 还曾以两年多的时间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成功地定义了三维旋转群到分子点群间的耦合系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连续群到分子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进一步统一了配位场理论中的各种方案,并提出了新的方案。 
       70年代初,唐敖庆就着手系统研究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作为理论化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十多年来,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数学技巧和模型方法,他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三条定理(本征多项式的计算、分子轨道系数计算和对称性约化),使这一量子化学形式体系,不论就计算结果还是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均可表达为分子图形的推理形式,概括性高,含义直观,简便易行,深化了对化学拓扑规律的认识。唐敖庆还将这一成果,进一步应用到具有重复单元分子体系的研究,得到规律性很好的结果。


    王选

        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1975年春,王选同志开始着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当时,他只是北大一位38的助教,8年疾病的折磨没有阻断他前进的脚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项目的研究成功将引起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项目的巨大价值和技术难度激起了他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他拖着病体查阅资料,在充分研究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大胆提出了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大胆决策,充满了创新精神,他不分昼夜,埋头苦干。1979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研制成功。 
        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王选同志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巨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吴大猷

        吴大猷,著名物理学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他七十年的研究工作,覆盖了物理学十分广阔的多个学科分支,包括核结构、散射理论、等离子体及气体输运、统计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和相对论等领域。吴大猷在他多年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撰写专著《多原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先后写出全面概括物理学基础,包括古典动力学在内的七部系列理论教科书。     吴大猷的成就和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的。


    吴文俊

        吴文俊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家,在数学的重要领域---拓扑学中有着开拓性贡献,他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2000年,他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温家宝对吴老表示欣赏。他说:“在老一代数学家中,您是最早把计算机应用于数学理论研究的。这是思维与工具的结合,基础科学与应用开发的结合。” 

    • 节日风俗——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小问题:元宵节的传说都有哪些?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 以祖国为荣—我已祖国为荣

    小问题:作者是怎样赞美祖国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以祖国为荣


    祖国啊,祖国你是那样繁荣,那样昌盛。 
    你有宝岛台湾,有神仙的故乡蓬莱阁。 
    你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向往的。 
    我以你为荣! 

    祖国啊,祖国你是那样雄伟,那样辽阔。 
    你有雄伟的山川,有一望无际的海洋。 
    你的一根手指,就能容下海内外成千上万的人口。 
    我以你为荣。 

    祖国啊,祖国你是那样美丽,那样优雅。 
    你有宽阔的草坪,明净的湖泊。 
    你那独有的魅力,就让我们无法抗拒。 
    我以你为荣。

    祖国啊,祖国。 
    我爱你的美,我爱你的宽阔。 
    我爱你所有的一切。 
    祖国,我爱你!

    • 写作素材一

    写作素材一

     

     与书为伴

    以书为伴,在文字上来表达,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爱书之人以户内有书为荣,即使身居陋室,只要手之所及即能开卷,那就是平生一大快慰之事。在这里,许多被人称之为无聊的时光被文字的魅力驱散,被油墨的氤氲填充,读书人将这里当作自己最后的、最坚实的堡垒,他们或许也会去经一经红尘、历练历练世面,但是,一旦受挫,或是举步维艰,他们会很自然而然地回到可以以书为伴的地方,让心安定。  

    以书为伴的人,总会从这个过程中,获得这样或那样的东西 —— 即使这些东西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追求平和人生的人,可以从书中获取无远弗界的宁静情怀;务实的人,可以从书中获取指导他更好去务实的富于目的的理论经验;就算一个不是想真心追求什么知识的人,他的茶余饭后,习惯随手翻一翻人们所谓的 “ 闲书 ” ,他作为人的这样一个符号,也会表达的相对完满。而有一个长久以来,一直被读书人传诵的故事,则充分说明了,即使就只是守着一堆书吧,那收获,也不是以常量可以计量的。这个故事始于明代,时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的范钦,穷其一生之力,建成千古名垂的著名藏书楼 —— 天一阁。鉴于多少以往藏书家的失败经验,范钦给他的子孙定下了几乎严苛的天一阁管理规则,这样一来,他的许多子孙,根本就无缘得见阁中浩如烟海的珍贵图书,只是为了先祖的一个信念,一代一代地,耗人费力的守着这一楼图书,直到清康熙十二年, 黄宗曦 先生登楼。此后,天一阁为《四库全书》的编篡、为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贡献非凡。在那个 “ 守护 ” 的漫长过程中,范氏后人也许没有获得藏书中的一鳞半爪,但谁又敢说,他们一无所获呢? 
       我相信,在人类这一路走来的漫长岁月中,以书为伴,一定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 写作方法——写好关于民俗风情的文章

    写好关于民俗风情的文章

    民俗风情和人事节日活动主要是人的各种活动,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中小学生同节日活动、民俗风情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指导他们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物,并学会记录这些活动的某些场面,写好这方面的作文。

    民俗风情、人事节日活动是十分丰富、复杂的,我们要写好这些内容,就要了解节日、民俗的特点,明确写作意义,然后还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我国节日活动、民俗风情的特点

    我国的节日和纪念日可分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两类。它们分别安排在一年四季中固定的时间里(有的节日各地有些差别)。比如,春季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清明节等;现代节日有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等。除了这些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外,各地区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如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沐浴节等。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民俗风情都有特定的含义,渗透着丰富的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和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有些节日是纪念先辈圣贤人物的,如端午节,有多种传说,但多数认为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有些节日是为了祭祀神灵祖先的,如农历十月初一的“祭祖节”;有些节日是人们祈求丰收,祝颂丰年,表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如正月二十五日的“填仓节”(也叫“天仓节”),顾名思义,它是民间象征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现代节日,多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比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的光荣传统而定的;“植树节”是为了促使人们积极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而定的。

    民间传统节日,来历和含义相当复杂。比如老幼皆知的“春节”(民间称为“过年”)就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照“年”字的意义来解释。“年”原来是谷熟的意思,由此推断过年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另一种观点认为,“年”本来就是一个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还有一种是民间传说中的解释:认为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毁坏庄稼。人们每到那个时候就倍加提防,避免受“年”的伤害。一次,“年”来到许多人围着火堆取暖的地方,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火堆中的竹子突然被烧得“啪啪”直响,爆声连天,吓得“年”战战兢兢,夹着尾巴逃跑了。人们为了祝贺胜利,消灾避难,每至岁首“年”来之时,就燃烧爆竹,烧烟花,挂红灯,以驱逐“年”的入侵,祈求丰收,祝愿人畜兴旺,这种活动就称为“过年”。这种说法当然不是很科学的。

    现代节日则大多数来历和意义都很清楚,而且大多数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机构做出决定的。

    我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元宵节赏花灯和猜谜等游艺娱乐活动,今天已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各地优美动听的民歌、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蹈、风韵别致的民乐、情趣盎然的竞技赛会等等,组成民族艺术的引人入胜的百花园,盛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生活。

    人事节日活动的作文

    写关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的作文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蕴含深厚的历史内涵,参加这些活动,写作这些活动使学生重温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倾向,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这些丰富的内容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写节日、民俗的作文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们民族的良好文化传统要代代相传,以人事节日、民俗风情题材来要求中学生作文,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更进一步接受民族的伟大的历史,热爱生活,并准备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写作这类作文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发展思维,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由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形式又是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时间性、空间性很明显,非常适合于中小学生写叙事类的文章。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作题材,在作文内容上就有了保证,又因为内容的丰富性,就必须加以剪裁,什么该略,什么是重点表现内容以及观察的角度等等都需要有恰当的安排。学生可以从习作中锻炼记叙能力,同时这些构思、布局、剪裁也相应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写好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还要求学生学会调查研究。你所要表现的东西,首先你就必须熟悉它,了解它。许多人事节日、民俗风情对于学生来说,一开始总是表面性的东西,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但却不一定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比如端午节,也许有的学生就只知道有龙舟竞赛,吃棕子、喝雄黄酒等活动,但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些活动,则需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怎样写好人事节日、民俗风情的作文

    写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常用叙述的形式介绍其起源、来历、意义,以及历史演变等情况。但主要还是描绘生动丰富的庆祝活动。每个节日自它产生以来,就以鲜明的意义存在着,并在每年的庆祝活动中形成较稳定的风俗习惯,而且代代相传。诸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龙舟竞渡,“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或赏菊等,常出现盛况空前的热闹场面,体现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描写庆祝活动的盛况,要注意把写人记事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节日活动主要是人的活动,作文必须写出人们的活动情况,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人的思想感受,记事尽量做到有始有终。文章中有人、有事、有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描写活动盛况要表现全貌,但又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处处都轻描淡写,就会成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的“流水账”。因此,写这类文章要求在描绘总体面貌的同时,有选择地、详细地写某个重点活动场面,集中表现某种主题。这就是常讲的详略得当。

    这里想着重谈谈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指事情发展过程中对具体场景和环境的描写。

    “场面”与上文说的景物不同。景物的内容主要是自然景象和自然事物(如动、植物等),而场面的内容主要是人物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场面也离不开自然景物。

    比如,考场上紧张严肃的场面,春节有“团圆”的欢乐场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人活动的内容不同,产生的场面各种各样。一年四季中的各种人事节日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生活场面。

    要写好场面,最重要的是场面的观察。观察场面,首先要看场面的总体面貌,同时,又要看场面中各种人物活动的情况,特别要注意主要人物的活动。观察场面时要注意点与面的的关系,才能抓住重点事件,分清场面上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写总体面貌时,可以空间为序,选择场面的中心部分,逐步向四周观察;写人的活动过程,可以按时间顺序去观察,看清活动和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其次,观察场面时要顾及周围的景物和烘托人物活动的背景。再次,观察场面要认真看“动”的事物,理清事物发展变化的线索,捕捉精彩的细节和事物的特征。

    介绍节日风俗的来历和意义,能给人历史知识和民俗知识,启发人们认识到今天的各种庆祝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介绍时要注意时间日期的准确性,要求名称正确、语言简练、措词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把节日的来历和意义表达出来。如,《儿童节》一文: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亦称“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是根据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理事会上决定产生的。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反对帝国主义虐杀和毒害儿童,会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自1931年起,根据中华慈善协会的建议,曾以每年的4月4日为儿童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从此,每逢6月1日,我国儿童普遍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梁全智、梁黎《古今中外节日大全》)

    民间传统节日和习俗,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最早含义说法不一,其中有许多是神话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表达当时人们的意愿和理想,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有些则是包含迷信、唯心的成分,有的甚至是荒诞不经的,我们应加以科学的分析,摒弃其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前文提到的关于“过年”的民间传说就是很不科学的看法,我们只能采用“预祝丰收”这种积极的含义。

    写节日、民俗来历的含义的内容,可以查阅典籍,参考一些历史资料。

    写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还要抓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国是由5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程度很不均衡,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有一定的差别,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就有不同的地方。美丽的西双版纳,生活着傣族同胞,他们有独特的泼水节,就是傣历的“过年”,时间是清明节后十一二天(4月15日左右)。过“泼水节”时,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端着水,走到大街上,来到大路旁,逢人就泼。清水表示人们的敬意和祝福。泼水节还有划龙舟等习俗。江南农村有“洗浴节”(农历六月初六);藏族有“沐浴节”;云南有“大理三月节”,这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市举行,节日期间,举行深受人们喜爱的“打霸王鞭”传统舞蹈,还有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滇戏,花灯戏,也有场面热烈壮观的舞龙、舞狮活动。而在蒙古那辽阔的草原上,有显示北方民族强悍、骁勇、矫健的“那达慕会”。一年一度的节日,人们穿上华丽的盛装,骑着马,驾着大车,前来观看传统的竞技活动:赛马、摔跤、投射。

    即使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各地的纪念活动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闹元宵,辽宁等地有“踩高跷”的习惯,福建仙游的元宵“游灯”富有南方特色,北方人民则有元宵“打太平鼓”的习惯,还有“扭秧歌”的舞蹈习惯;广东梅萧镇元宵有“游花桥”的民俗。又如,春节观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而观赏冰灯,又是北方人民独有的一种艺术享受。这是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决定的。

    写这方面的内容会涉及到地理、气象、民族经济、政治知识和人们的审美习惯等许多问题,作文之前必须学习各方面知识。

    • 标签:
    • song
    • play
    • u6
    • practice
    • learn
    • touch
    • 英语
    • steps
    • 三元
    • clap
    • able
    • skill
    • 小学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