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翠园小学 莫翠婵 《我要的是葫芦》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

    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沫若在生命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他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对应物──夜空。

      在郭沫若看来,无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个体生命之中:“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好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波翻浪涌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三叶集》)当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联系,郭沫若以新的灵感方式改变了自己视觉感应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经大大偏离了古代作家的视觉常规。他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夜空引诱着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审美化的态度与无限的宇宙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节奏中,既有“鼓舞调”,也有“沉静调”(《论节奏》)。他的《星空》诗,便是“鼓舞调”的夜空的巡礼。在他笔下,夜空是那样奇丽可惊,那样荡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恒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许变换!/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机却永恒在转!”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就在写作《天上的街市》的半个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达夫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向慕“平和洁净”的诗的世界,呈现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洁净”的想像世界的图画。

       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诗人通过两个互换本体与喻体的比喻,将天与地连成一体。“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无数明亮的灯与星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诗的第2段至第4段描绘了诗人想像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这十二行诗句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其肯定的语气会使读者追随着诗人的想像,模糊着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里一定是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不是么?诗人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正在那里享受着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来,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到天上以后是不幸福的,他们被阻隔在天河两岸,一年只得一度相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天河变得“浅浅的”,不甚宽广,它不再妨碍情侣们自由往来。因而牛郎织女可以双双游逛天街,诗人甚至看到了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这虚幻的景象在作者笔下竟显示出生动的真实感,作者所描绘的美丽幸福的天街向读者提供着人间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在诗人郭沫若的心灵视野中,天上的世界对应着地上的世界。当地上的世界给他留下“眼儿泪流”“心中作呕”的印象:“游闲的尸,/淫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写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是引人欣羡的。诗人用“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淡淡的点染,已经使诗人为之不平的人世黯然失色。读者谙熟的人间街市,处处都烙下统治者丑恶的印记。一面是荒淫,一面是赤贫;既有寄生的傲慢阔佬和妖艳女人,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又有踯躅的乞丐和拉客的娼妓……人间街市是剥削阶级罪恶的温床,秽行的橱窗。诗人理想中的天上街市,如炫目的光束,划开了现实的浓重夜色。

      更令人神往的,是太空中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3、4诗节,引读者去想像两幅使人心醉的图画。一幅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过浅浅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幅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前一幅图画或者有天河溅起的清冽水花,但整个氛围静谧安宁;后一幅图画则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两幅图画,都传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神话人物的选择。牛郎是神话传说中惟一的劳动人民变作的神,诗人把他置于理想生活的中心地位,体现了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进步思想。二是对神话的改造。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并不美妙,天界统治者王母娘娘用玉簪划下的银河将他俩分隔开,每年只有一次在七夕的鹊桥上相会。诗人按照理想的逻辑,把不可逾越的天河变为“浅浅的”“不甚宽广”,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作美好生活的陪衬,为古老神话赋予新意,给诗中幻境着上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第五幕一场)在我国传统诗歌中,想像丰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作并不鲜见;借幻想的光明以指斥现实的黑暗已成一切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共同笔法。但是,那些作品和本诗有着质的不同。屈原的《离骚》,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种种自然现象,境界飘渺迷离,场面宏伟壮丽,达于想像的极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和斗争不懈的峻洁人格。但诗人不啻神游中每感失望,篇末望见故乡、回到现实时更抒发了令他哽咽的悲愤:“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李白梦游天姥山,以仙人出游景象为高潮,倾注畅朗饱满的诗情于斑斓壮丽的诗境。但瞬息之间,即被无情的现实扫荡一空:“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无可奈何地慨然长叹。苏轼神往“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欲乘风归去”,又忧虑“高处不胜寒”,只好在地上“起舞弄清影”,以求“何似在人间”的自慰。凡此种种都程度不同地给人以鼓舞或陶冶,但他们又都受时代限制,看不见实现各自理想的可能,因而给想像投下阴影。五四时代崛起的大诗人郭沫若,已经看见十月革命放射的人类希望之光,深信:“最终的胜利总在吾曹!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郭沫若《巨炮之教训》)他笔下的幻景分明已带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挞现实,引人向上。正如闻一多评价《女神》时所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时代的精神。”(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本诗的巨大艺术魅力,除上述立新意、辟新境外,还在于结构精巧浑成、匠心卓异。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像于星空,十分自然;第2节用轻巧的笔触略加点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胧的背景;第3节推出人物,想像更为具体、真切;第4节写到流星,这一飞驰苍穹的光点,使全诗境界顿显活跃。诗人像是采用了我国绘画中层层皴染的传统技法,使画面越来越清晰,幻景越来越动人。结尾一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给读者一幅历历可见的牛郎织女游乐图。诗收束了,但星际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

      语言平易、亲切。“好像”“我想”“你看”……如同对最亲近的朋友娓娓而谈,在不知不觉中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思绪,使之和诗人一起去仰首星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至于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音律的和谐悠扬,读来更不难体味。

               (选自《中国现代诗歌名作赏析》,《名作欣赏》编辑部1985年6月

    • 中学诗歌教学微探
    • 如何品出诗歌的味
    •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质量;

    3.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指导与建议

    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

    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准备,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这一过程不可轻视,因为搜集、筛选数据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习惯养成的过程。

    3.在学生搜集、筛选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还应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4.三项活动尽管都是讨论、辩论,但比较而言还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上网,在现代人的业余生活中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闲暇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上也确有宝藏与垃圾并存的情况,教师在这一方面加强引导很有必要。“上网利弊谈”,是一项侧重于讨论的活动,双方都承认上网有利有弊,但其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根本分歧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上。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只是考察的着眼点不同而导致结论不一。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要让双方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双方把自己的观点说透,以利于对上网有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在以后的文化生活中正确对待上网。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尽管也是一项讨论活动,但和前一项活动有所不同,这一活动辩论的色彩要浓一些。教师在指导这项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比如,在人文学科中,答案常常是丰富多彩的,而在自然科学中答案有时只有一个,有时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引导学生不能固执己见,仅仅停留在“只有一个”或“不止一个”的坚守上,而要摆出文学艺术中、科学中、生活中的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广开思路,活跃思维,甲乙双方都可以从对方论辩中得到启发。当然,编者所设置的这两个议题,是有其观点倾向的,希望通过辩论来突破传统思维的单向定势,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关涉到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正如课文《奇妙的克隆》一文所言,“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关于克隆的争议”的主题活动,实质上是涉及到科学和道德的两难问题。因此,要开展好这一活动,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这门科学(克隆)和由此涉及的道德问题有所了解、认识,了解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与人类生命有何关系,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所坚持的是什么,克隆在哪些方面涉及伦理道德,等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帮助人类逢凶化吉,同时,也有可能招致人类对自我的遗弃,对人类生命伦理、尊严的践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一问题上得到更为突出而深刻的体现。通过讨论,除了达到口语训练、思维训练的目的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科技之剑,让科学技术不仅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为学生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2)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深广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意味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会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包括伦理道德观的重整和转变,因而我们也不能固守传统,僵化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及伦理观念中,不能以传统观念作为唯一正确的标准来衡量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及价值理念,面对现代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必须有所完善和提升。

    5.关于口语与作文的指导。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次活动对口语交际的指导主要是,在讨论、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等。教材对本次作文的要求是“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其它未作限定。但是从教材提出的要求来看,以议论性文体为主。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三个问题的讨论中,选取一个议题,在查阅数据、与同学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要注意的是不要淹没在别人的、既有的观点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哪怕这一点心得还比较幼稚。

    三、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其次,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等,因为,在本次活动中,能够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认识问题追求深刻,有的认识问题倾向全面,有的认识问题热衷新颖独特,有的认识问题讲究辩证……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应予以保护,尤其要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再次,要注意评价学生在讨论、辩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三项活动都有讨论、辩论意味,因此,也可以用讨论的形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既可以在讨论中进行相互评价,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3.教师的评价宜从三个方面展开:(1)评价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进行再评价;(2)对于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同学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但也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在活动中也能参与的同学,即使他们表现得并不活跃,只要参与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可以把作文讲评与活动评价适当地联系起来。比如,在活动过程中善于搜集材料,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做到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 死水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 拓展阅读一

    网络:光明?黑暗?

    魏一帆

     

      光明与黑暗本是一对冤家,但“不是冤家不聚头”。“世界上既没有纯粹的黑暗,也没有纯粹的光明,只有在黑暗中才能发现光明的曙光。”
      远古时人类开始创造工具,并学会了人工取火;进入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我们的主观意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新经济迅速发展,一场场科技革命将我们推到了有史以来的文明制高点。人们一直尝试着用更新、更快、更成熟的手段去改造世界,网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最得力的“助手”。20世纪末,伴随电脑的遍及,一张巨大的科技网──Internet将全球的电脑用户联系起来,它让世界变“小”了,远隔天涯、素不相识的人们可以面对面般地交流;它也让人生丰富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尽览世间万象。同时,以网络为龙头的科技新经济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B to B、B to C……网络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在2000年美联社公布的全球经济发展报告中,仅网络一项科技新增长点所带来的价值就相当于十万家企业近两年创造的价值;而中国2000年的外汇收入中,电子商务占到了3.6%。在美国华尔街股市上,网络科技股占到了40%,带动了整个股市的一波又一波高潮。以往的一些大型公司也发现了网络经济中所蕴藏的巨大利润,开始涉足网络,如微软的“.net”计划,亚马逊的“全球商务”计划等等。网络所带给人们的巨大收益,令我们感到惊讶;网络今后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们感到兴奋。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但网络绝不是慈祥仁爱的圣母,它在向人们洒出甘露的时候,也将灵魂的渣滓抛给了人们。网络黑客的肆无忌惮让人心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00年统计数字中,黑客的破坏使全球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1999年美国军事演习过程中突然与五角大楼中断联系,导致一架 F16迷失航向,二名飞行员受伤,并且使五角大楼网络系统瘫痪近数十小时。结果发现竟是一名14岁的“黑客”的“功劳”!不单单是黑客,网络中还充斥着人类生活中所能见到的邪恶:色情、暴力、谎言、骗局……在今年3月初,一位四川女大学生沉溺于网吧,经常上网聊天,结果因交友不慎,自杀身亡。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也曾报道过网吧对于青少年的危害,许多孩子就是由于过分钟爱网络,结果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走向犯罪……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令人痛心和感慨:如此蓬勃发展的网络却带给人们数不尽的罪恶,网络到底是光明的使者?还是黑暗的化身?其实,古往今来,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曲折的。古时商鞅变法,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商鞅虽死但却奠定了封建制的基础;中世纪,布鲁诺为维护真理而殉难,但真理终究战胜了谬误;近代,大革命虽然被反革命势力绞杀,但蓬勃发展的共产党最终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网络,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也正印证了这个真理吗?
      光明中必然隐藏着黑暗,但黑暗中也同样孕育着光明。网络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拥有着光明的未来。我们不应该让黑暗再笼罩网络,不应让黑暗掩盖它的光芒;只有让它充分放射出它的光辉绚丽,才能造就人类美好的明天。

    • 黑夜

          黑夜

          海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拓展阅读二

    网络无罪

    刘超   

       自从1946年美国佛罗里达联邦国立大学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55年了。在这55年里人类利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因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的一个比计算机更伟大的产品──不知创造了多少令人难以统计的财富,难怪有人惊呼智慧时代的到来。
       人类曾经为了彼此传递信息而建起四方巍峨的烽火台,也曾为彼此互相了解而发明了电报、电话以及电视,前者是人类进入农业时代的产物,后者则是人类跨进工业时代的标志,因此不难看出,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通讯设备的能力,正在“一日千里”的变化之中。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在人类利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会危及到人类自身,但这都是必然的,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任何事物均要将其一分为二的对待,它必定有助于人,也必定对人类有所损坏。
       不错,网络的确会让某些人的人性变恶,使其失去作为人的理智。依靠网络进行犯罪活动,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坏的事例也的确屡见不鲜:1996年7月,南京紫金山地区某银行职员杨某,依靠网络进行犯罪,先后破坏该行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次,非法提取贷款总共一千余万元。两年之后杨某终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有依靠计算机网络诈骗而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因网络犯罪而判死刑的人;1997年,网络黑客大举进攻美国外交部和国防部,造成美国国家机构运作瘫痪,重要情报或被窃取或被删改,一时间搅得白宫和五角大楼乱成一团,该犯罪活动的主犯至今也未被抓获,事隔四年之后,时任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秘书迈克·威尔逊忆起此事还胆战心惊,称那是“上帝安排的悲剧”;1998年中,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经济犯罪巨头索斯莱利用网络系统破坏了当时泰国曼谷股票交易中心的商务网络,从而控制汇市和股市,大量转售泰国货币──铢,因此引发这场自1933年以来的特大经济风暴,一时间破产企业不计其数。可见,网络产生“麻烦”确实不小,但你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只是“凶器”,而不是“帮凶”。网络是无罪的,是纯洁的!
       人类发明了火药,发明了原子弹,发明了侦察卫星,但谁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啊!我们自身太愚蠢了,我们发明的东西杀伤了我们的肉体,毁坏了我们的文明,阻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计算机网络同这些东西在本质上是毫无差别的,真正毁坏人类的只有人类自身,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因网络的诞生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获得飞速发展,这难道也是网络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吗?与其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相比所得出的结果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标签:
    • 叶子
    • 几个
    • 学生
    • 之间
    • 事物
    • 的人
    • 我要的是葫芦
    • 葫芦
    • 小学
    • 自然
    • 喜欢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