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第三节 做一名高听商的教师——听课和评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第六章第三节 做一名高听商的教师————————————————听课和评课(张映迪)

    读书活动《读书报告6-3》张映迪201211012911.docx

    批注修改版(第三节 做一名高听商的教师——听课和评课)张映迪201211012911.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6-3》读书报告

    张映迪

    教育技术学院 2012级 201211012911

            对于《做一名高听商的教师——听课和评课》这一模块,仔细阅读后,觉得挺有收获的,先从典型的案例入手,到案例对比分析,再到课堂观察应当怎么进行以及要注意的细节,尤其是理论延伸的课堂观察这一部分,非常深入细致。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我们应当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我觉得它和对学生的评价同等重要,甚至还要处于更高的地位,因为一切教育活动围绕着教学进行,教学的效果是最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对于一堂课,执教老师进行锤炼再锤炼,不断地完善、揣摩,使教学达到更优化,这是最好不过的了,而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需要其他老师的听课建议.

            那么到底应当怎么听才算做到所谓的“高听商”呢?书中所提到的两个典型的两方面的例子非常到位地刻画了普遍教师的听课状态:听课仅仅为了过过场,完了就散了;找不到重点,将教学全程拷贝到听课记录上,没有自身的思考和感悟,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力,却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听课过程中“心不在焉”,对于评教更是走走形式,套用一些模板式的无关痛痒的话作为结论性语句……这些也许在一些老师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错过了一次听课评教真的就错失了一次成长的机会,因为思考所以成长,因为完善所以成长。

            书中提到了边老师的听课记录,没有对她的听课做出任何评价,但仅仅将她的听课问题和感想摘录依次列下,不需要过多的言辞,却强有力地给了我们震撼,看到了一个真正负责任、确实在思考和感悟、勇于批评指正的听课者的形象。

            其实自己是有亲眼见到过、处身于评教老师们的评教活动中的经历,不过那时自己还小,妈妈是中学老师,当时有两三次自己在她的办公室都赶上了老师们聚在一起的评课环节,放学结束后,五六个老师各自拿着自己的听课记录,有说有笑地围坐下来,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已经营造起来。紧接着老师们都迅速进入角色,各自根据自己听课记录上的内容交换意见和思考,默契的一个接着一个,最后,一个人总结发言,执教者始终倾听其他老师的发言,需要的记下笔记……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听课做得怎么样,所写的听课记录是否有自己真正的思考、有实质性的意义,但这样的形式、氛围是值得借鉴的,每个评教者都能较好的参与其中。至今我对这个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那么对于如何听课和评课,就要做好课堂观察这一关键部分,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听评课效率,而它对于传统听评课来说,更加注重的是证据、合作和效率。那么课堂观察要抓住什么才算全面合理,对于这一问题崔教授提出了LICC模式图,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建立框架,四个维度下又陈设了若干视角和观察点。

            我觉得比较创新、吸引我的就是,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形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个人很欣赏这种方式,因为它能够抓住评课者的思维,促使其时刻都以持有问题的心态去听课,这样更能驱使听课者更好地完成课堂观察。而且,更应当强调的是整个框架中对于一些课堂需要关注的点划分标准清晰,划分的非常细致也比较全面,深入到课堂的方方面面。有了框架,就需从中确定维度,制定具体可观察行为的观察表,而且对于不同的课堂,不同的设计角度,要应需求灵活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格

            说到听课和评课,在确立了目的和要求的情况下,我认为“边听边想”不仅是提高“听商”的重点,而是这全程中的基础条件,听课中没有了思考,哪来的想法?哪来的有价值的评课?同时,听课既是一个诊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自省的过程,若进行的好,必然受益匪浅。没有参与评课,听课也没有了意义,课评得恰当还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是这一系列活动的最终模块

            最后,希望教育界中能出现更多像边老师这样的老师,这样自始至终都能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驻扎在别人课堂上的听课者;也希望老师们在课堂观察这一方面有更多自己的体会,会听课更会评课,相互在评课的过程中使教学相长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教师
    • 一名
    • 评教
    • 第六章
    • 老师
    • 思考
    • 观察
    • 课堂
    • 这一
    • 听课
    • 第三节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