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教学设计(荔湾区文昌小学梁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有的人》教学设计

    文昌小学 梁勇

    内容概述:

    课文人教版第十一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经典诗歌。通过讲述反动派与鲁迅及和鲁迅一样的人两种人对待任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接漏了反动统治着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同时,又将鲁迅精神表达的无比充分,刻画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赞颂了革命战士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败和骄横。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

    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地五单元前三课,同学们跨越了时空六十多年与鲁迅先生交流,老师想了解一下现在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理解)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他还是一个……。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大家通过文章前面淡蓝色部分文字进行预习,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检查一下大家是否理解了诗歌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现在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大家来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怎么样,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读得跟他一样好,甚至更好!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全班齐读)

       三、再读初悟情感。

    1.现在大家有没有领悟到,臧克家爷爷在诗中想告诉我们什么?请你用适中的内容回答老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齐读第一节

    2.为什么这么说?理解生与死的含义(精神永存虽死犹荣,如行尸走肉灵魂腐朽生不如死)

    3.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文中哪些句子作出回答,他们的下场是什么?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表现在哪,他们得到怎样的评价?

    3.学生自读学习理解。

    4.检查自读学习理解(可用导读的方式,以读检查理解)

    5. “精神永存虽死犹荣”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怎么样?(旁边板书:值得赞美,敬重)“灵魂腐朽生不如死”这种人,又给你怎样的感觉?(蔑视讨厌憎恶憎恨不屑一顾)?那这些相关的诗句应该怎么读?好!现在你们就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一下你们的情感!

    四、品读“虽生如死”。(可用导读的方式,以读检查理解)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齐读这类人的可悲和可笑。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

       看到欺压百姓的人,我们怎样痛斥他们──;看到忙着树碑立传的人,我们怎样警告他们──;对那些眼里容不下别人的人,我们又该怎样咒骂他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把你的痛恨、蔑视、讽刺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女生读这类人的做法男生读他们的可耻下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群众的力量又是伟大的,人民的敌人痴心妄想着“不朽”,最终却只能落得──板书:遗臭万年。

       五、品读“虽死犹生”。(可用导读的方式,以读检查理解)

      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抽读。你的朗读中带着?(歌颂、敬佩、赞美)谁再来试试?很好,大家一起来读出歌颂和敬佩。

      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板书:俯)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

    .三读感悟写作方法

    1. 老师相与大家进行一场心灵的沟通,进行一次对答朗读,看看我们是否心有灵犀?

    师读二三四节,学生对答读五六七节

    (导出前后呼应)

    2.真好,看来我们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像刚才这样我们换一种方式读,看是否还有这种默契?

    师读第一节,学生读后六节

    (导出总分)

    3.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么读(两种人“分角色朗读”)

    (导出对比写法)

    4.你从刚才的朗读中

    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七、品读课题,总结延伸。

       1.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那是他的躯体,先生永远活在我们中间,那是他的精神,先生有一句诗最能概括他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谈谈理解,说说的到的启示。(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3.我们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逐步走向富强,这是有千千万万象先生一样的优秀的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奋斗、牺牲。

    你们能够说说你收集资料中的任务事迹(一句话概括说说)

    4.小组交流所收集的故事,

    5.用上我们刚才学习的写作方法对比与呼应写两节小诗,赞美歌颂你收集资料中的人物品德,抨击与之品德对立的人与事。

    6.诗歌交流,教师指导,共同学习理解。

       八、课外延伸。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歌是一首写人的诗歌,下面,我们再来阅读几篇写人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从中领悟写人的方法。

    布置阅读《法布尔的故事》、《勤奋人生》、《我的父亲老舍》、《不抛弃、不放弃》四篇文章。

    九、练笔反馈。

    同学们,请你用刚才学习到的写人的方法,又或者用你想用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你想写的一个人,写活。

       

     

    板书

    有 的 人

    ———纪念鲁迅有感

    活 俯 精神永生 流芳千古

    死 骑 虽生如死 遗臭万年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诗歌
    • 文昌
    • 教学设计
    • 荔湾区
    • 有的人
    • 精神
    • 学习
    • 理解
    • 现在
    • 鲁迅
    • 小节
    • 的人
    • 小学
    • 先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