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资源班班通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班班通

     “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一书中对“班班通” 的内涵界定为:“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为“通硬件”,即每个班级须配备一定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不同的硬件、网络和软件配置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班班通”。 最基础的“班班通”类型是使最基本的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即简易多媒体教室类型,将简易多媒体教室纳入“班班通”,主要是出于与“农远工程”模式一兼容的考虑;其次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这是“班班通”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第三大类是普通的网络教室和移动网络教室, 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室配置,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手一机”,在未来甚至可能发展到“一人多机”的形式。

         其次为“通资源”,即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信息化的资源。资源是学习内容的数字化表征,是信息化教学及其应用的基础。不同的硬件设备,与之相适的资源种类不相同,资源来源也不尽相同。

          最后为“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 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的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通方法”的含义也有两层。 首先,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将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设备串连起来,发挥协同效益,其中以教学方法为标志的各种教学活动是“通方法”的真正核心,也是选用相应的设备与资源的根本依据。 这个层次的“通方法”可以理解为是课堂内部的,硬件、资源、活动三者之间的一种 “通”,一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形成一种更为开放的“通方法”,即打通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在时间和空间的范畴上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意义和内涵,不仅实现教学内容、资源与外界的共享互通,还可以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体与外界主体之间的互通互动,使课堂中的信息真正流通起来,产生价值。 由此可见,“通方法” 才是“班班通”最后的落脚点,其本质是打造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班班通”并不是要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它与“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同存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班班通”也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该用不该用都要用,而是应该用的课程应该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用得上。 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行云流水,像运用粉笔和黑板那样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教学智慧与机智。

    • 二、班班通的三大要素

     

     

        “班班通”涉及硬件环境(包括网络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三大要素。基础硬件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基础, 教学活动是在当前硬件环境之下合理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过程。 “班班通”的关键在于“在合适的时间运用合适的技术完成合适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这三个“合适的”最终落脚点都在教学活动上。

    1.硬件环境的分类

          结合对目前各地班班通硬件建设情况的调研以及与多位专家的多次研讨, 我们总结出了 5 大类班班通硬件技术环境,共计 14 种环境配置。 具体如下表所示。

         “ 班班通”的建设可以分为常规教室的班班通建设与专用教室的班班通建设, 常规教室的班班通从简单到复杂又可以分为:(1)简易多媒体教室,它是以电视机与 DVD 和电视机与机顶盒两种形式构成的,它是最简单的班班通建设模式;(2)多媒体教室,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配备电视机、投影机、幕布、 电子白板等不同显示类设备构成的多媒体教室环境, 它是目前最常见的班班通建设模式;(3)网络教室,它是以计算机机房为核心(拥有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通过是否配备网络教学平台又分为两种;(4)移动网络教室,它是以无线移动设备组成的可移动式的网络教室, 实际上是网络教室的一种形式,因其在近期内发展迅速,有逐渐成为班班通发展主流之势,特此单独作为一个类型介绍。 专用教室根据各自用途的不同, 又可细分为专用于特殊学科教学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数字化科学实验室、 对班班通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与服务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主控室、录播教室、区域综合性平台等等。

         对常规教室的班班通形式从简易多媒体教室到移动网络教室的划分, 各类型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蕴含着一种逐步递进的关系,比如简易多媒体教室通过增加设备就可以变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也可以进一步改造成网络教室。 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不同类型的教室所对应于的不同种类教学资源, 以及所能支持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简易多媒体教室支持的教学资源类型最少,支持的教学活动类型少, 且以讲授和情境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室支持的教学资源类型明显多于简易多媒体教室;而网络教室和移动网络教室则在支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面更具有优势。 总而言之, 班班通的发展将会从简单逐渐走向多功能、综合性强,从主要支持讲授教学,发展到更好地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将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硬件技术环境的一个要素,虽然它们本属于软件的范畴,但并不属于直接作用于师生的教学内容及资源的范畴,其对教学所起的作用更大程度上仍然是支持和服务, 与硬件设施的作用更为相似,故将其作为硬件技术环境的一部分来划分类别。

    2.软件资源的分类

           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下简称“教学资源”) 是班班通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关键。 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使得我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不同术语名称的教学资源, 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并简化分类,真正让教师能够比较容易掌握。结合当前中小学实际常用的资源形态和学术界关于资源的已有分类, 我们将班班通利用的教学资源分为八大类:媒体素材、教学案例、课件、工具(学科工具和通用工具)、网络课程、索引目录、试卷试题测评工具、文献资料。应该说这八类资源能够真实反映目前中小学实际运用资源形式的基本面貌, 且分类相对简单,易于被教师接受、理解和掌握。

    3.教学活动的分类

          “班班通”最后的落脚点是“通”方法,方法又是蕴含在具体教学活动之中的。 为了给教师具体的方法指导而非泛泛地说教,就必须:(1)明确提出在特定环境、特定资源下可以开展的合适的教学活动;(2)进一步明确提出在特定教学环节下可以进行的合适的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手把手、比较具体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使其掌握方法,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借鉴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及其学习过程的阶段界定,我们提出一般意义上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新课传授)的五个基本环节。 它们是:(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2)复习旧知;(3)呈现新知;(4)巩固与练习;(5)应用与创新。

    • 三、优质资源班班通

           2012年9月29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优质教育资源必须顺畅到达班级,才能真正发挥优质资源对教学变革、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因此,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我国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传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传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优质资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 四、班班通的综合解决方案

     方案1: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配套什么样的资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合适的这一基本要求要被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 就必须细化 5 大类 14 种技术环境下,各自所对应的、适当的 8 类教学资源,并且明确每个特定环境特定资源下适宜采用的、5 环节分别对应的教学活动, 这正是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之所在。这三大要素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因此它们可能的排列组合很多,其中哪些是适合的,哪些是不适合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排列组合。以多媒体教室环境为例,展示该环境下的班班通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旨在使大家对于环境、 资源和活动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系统的认识。

           方案2:

           杨现民老师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构建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生态图。他认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连通性、可持续进化等特征。班级资源库、校本资源库、区域(省、市、区)资源库和国家教育资源云平台不应作为一个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存在,而应通过有机组合形成更高层面的开放学习资源生态系统。封闭生态系统由于缺少信息流通,将形成一个个缺乏进化能力的资源孤岛。各级资源库系统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传递实现相互连通,方可维持整个资源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和持续进化。

    方案3:中国联通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

            方案4:

            UT 斯达康一直关注中、 小学远程教育市场的发展并大力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 最近几年,UT 斯达康推出了基于 IP 城域网的奔流(RollingStream)中、小学远程教育系列解决方案,重点是“班班通堂堂用”解决方案。 奔流中、小学远程教育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 IPTV 技术并充分考虑中、小学远程教育市场需求的电信级产品,可以帮助政府发展成本低、功能强、易使用、易监管、安全性高、可大规模推广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解决方案,配合政府推动“班班通堂堂用”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 五、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意义以及建议

    杨现民老师从生态学视角,总结了优质资源班班联通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每个班级组成一个个小的资源生态,唯有班班资源生态的联通与融合,方能促进整个资源生态系统的和谐、繁荣与发展;

    (2)课堂教学是资源应用的“主战场”和教育变革的“主阵地”,优质资源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卫星、电视、互联网等)递送到班级,支撑教师的创新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3)发达地区与西部偏远地区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班班联通,将大大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为优质教育资源在一线教学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以“有效整合、协同创新”为指导理念,对中小学教师应用班班通优质资源的方式方法提供一些建议: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条件,适当引入同步课堂和名师课堂,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考虑到农村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非所有的名师资源都是适用的,远超学生接受水平的名师资源,反而会给农村学生带来严重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进行预选筛选和判断,选择的标准要遵循“适量、适度、适用”,万不可以名师的 “名气”为先。教师要提高优质资源的判断能力,秉承“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基本原则。

    (2)提高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改造能力,根据教学需要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备课素材、多媒体课件、虚拟学具、视频公开课等)。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即便是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也不一定具备专业的课件制作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是对现有素材资源的集成和重组。首先,要能够从多种渠道(各种学科资源网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区域教育资源库、校本资源库、开放课程资源网站等)获取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图片、动画、讲义、小工具等);其次,根据教学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最后,再将生成的新资源重新发布到各种资源平台上。

    (3)利用云平台上的个人空间,自动获取系统推送的优质资源,积极创作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空间资源的协同科研和协作教研。个人空间是实现网络接入畅通(Clear)、信息连通(Connection)、资源流通(Circulation)、情感沟通(Communication)和知识融通(Convergence)的虚拟学习空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教师作为教学变革的实施者,急需开展资源应用、专业发展、科研与教研、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创新,探索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空间在资源流通和情感沟通方面的优势,通过协同创作批改教案、组建科研共同体和构建学科教研社区,实现教师“教学、科研、教研” 三位一体化创新发展。

    • 七、参考文献

    [1] 杨现民.优质资源班班通:从建设汇聚到创新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祝智庭, 管珏琪.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 中国教育信息化

    [3]http://www.docin.com/p-464009841.html

    [4]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rXLRnM6xXdDgAH_FY53C5KMVuSLcftnkfPKLNwR4zv_YhdnCHpZeTZJpCb2w-s1LZ4JaNZY1UaaHiq-FElnY-HdzPVUODGKGorRhEjZJ3

    [5] 刘定富.“班班通”系统设备选型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