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玉县第二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布沙热木.玉散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少年有梦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1.2《少年有梦》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是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单元第一课框的内容。第单元《成长的节拍》一共课时,本节内容是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系统学习之后,对新生活的又一变化的探究和体验。从内容上看,本课从“有梦就有希望”和努力就有改变”两个部分着手,引导学生指导努力才会有希望,让他们了解正确的努力方法,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努力方向!

      学情

      有想法──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有问题──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指导。没能力──另外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并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梦想与现实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培养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实现梦想

      教学难点:梦想与现实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我可以这样飞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少年有梦

      环节一:我有梦想

      【运用你的经验】

      幼儿园的小波:我长大以后要当警察,抓坏人。

    三年级的小美:我最喜欢去爸爸的蔬菜大棚帮忙,长大以后我想建更大、更好的蔬菜大棚!  

      七年级的小文:我长大后要周游世界,我想做环保志愿者,我还想……

      提问:你的梦想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和支持。

      提问: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学生回答:有

    两副图片展示,梦想的力量。

    师过渡:有梦就有希望。

    环节二:有梦就有希望

    提问:什么是梦想?

    学生回答: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和点评。

    总结: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10瑞恩的梦想。

    思考: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1. 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回答,老师出示答案。

    总结:少年梦想的特点: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促进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辨析:有人说,梦想是自己的事,与国家无关。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出示我国的运动健儿和航天员的图片。

    总结: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环节三:努力就有改变

      【探究与分享】

      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

      1.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

      2.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

      3.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4.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

      5.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并全班分享

      总结:梦想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梦想可能实现;梦想对现实有指引作用。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提问:那么,什么是努力?

    学生回答: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提问: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要怎样努力呢?

    【探究与分享】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中国男子游泳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金牌。  

    在这一鸣惊人的背后,必有远大志向的支撑和超乎想象的付出。“小时候,就想当世界冠军。这一直是我的梦想!”坚执于这份梦想,孙杨每天完成15000米,甚至是18000米训练量,连他的教练都认为,“这种训练量是对人的极限一轮又一轮的挑战”。

    在备战伦敦奥运期间,孙杨在澳大利亚进行了近乎魔鬼般的特训,在70天的训练中,他每天都训练10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只有训练。

    讨论:从孙杨夺冠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和点评。给出答案。

    总结:梦想的实现我们需要努力,而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需要方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环节四:规划梦想

      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以一个个阶段目标实现为基础的,努力也有具体的方法。我们从现在做起,确定我们初中的目标,并写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作业:写出自己初中三年的梦想和努力计划。

    板书设计

    少 梦想的含义、作用

    年 少年梦想的特点

    有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梦 梦想的实现需要怎样的努力



    2、懂得学习是


    ,把握学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学习”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内涵。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形成一定的搜集、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和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求新知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4、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能够辨证地理解学习中苦与乐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 

    2、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生学习的意识。 

    3、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才华。 

    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学习点亮生命”。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学习与生命同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从而有效突破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难点:对学习的认识。 

    突破方法: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学习不仅表现为学校课堂,而且表现为社会生活中的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没有终点的结论。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轻松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同时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启动思维 通过仝正国故事导入。 

    仝正国([tóng]同“同”。姓氏。) 

    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 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 

    201414日,65岁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位高龄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自信与快乐。教学中,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成功的舞台,这对学习动机的强化很有意义。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要求对几种情形作出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程: 

    教师:首先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板书:(一)打开学习之窗 1.“学习”一词的由来。 

    教师:“学习”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夏季之月„„鹰乃学习”:“学,效;习,小鸟频频习飞。”在今天,人们怎么看待学习呢?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14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教师:你认得这两个字吗?

    在你看来,1-7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什么?

    师生互动后共同得出:

    1、你认得这两个字吗?在你看来,

    至⑦各表达什么意思?

    学 ②双手 ③ 错误 ④学府、学校 ⑤孩子 ⑥习 ⑦ 雄鹰飞翔

    2、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学习,就是一定年龄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动脑思考,动手去做,不怕错误,像雏鹰掌握飞行本领一样。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重要的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教材p15),要求同学对下列几种情形一一作出判断多媒体展示: 

    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 

    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 

    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 ...... 

    教师: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探讨,我们对学习有着怎样的认识呢?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吗?为此,我们进行一场辩论。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教师: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呢?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p17)。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事例说明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并针对下列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认识到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本环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出问题:(1)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2)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4、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因为学习能使我们充满自信、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培养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本领,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案例分享:67日,永州市第四中学高考考点出现了一位老者的身影,与身边的年轻考生形成鲜明对比。一度,老者还被考点保安拦在校门外,因为“考生家长不准入内”。

    他叫罗伯中,今年85岁。很多高三考生的爷爷奶奶们,都比他年轻。罗老说,参加高考只为圆多年的大学梦。

    教师:罗老爷爷让你感动吗?让你感悟到什么?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5、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一个人如果放松了学习,在社会上就会失去竞争力,甚至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终生学习。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讨,我们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有谁知道:学习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 

    板书:(二)学习点亮生命 

    教师: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追问:为何而学?为谁而学?考高分是为了什么?为了获得别人的赏识,将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是让头脑变得丰富,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教材p18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自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旨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多媒体呈现: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提出的相关问题。 教师提问: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给你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探问对方,并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追问。

    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学习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知识增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遵规守纪;充满爱心;团结他人;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视野开阔;

    充满智慧;生活幸福……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学生: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急剧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掌握知识,无论是对个人、国家还是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根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活动六:“阅读感悟”(教材p18有关毛泽东少年时的学习故事,你有何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不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解疑,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有助于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其深刻内涵,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学生互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教师归纳: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三、课堂练习:

    1、仝正国55岁上高中,60岁终圆大学梦。2014年,65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第三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研究生梦。他坦言:我考研不是为了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仝正国的逐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2)学习是轻松愉快的,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4)终生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观念和行为习惯

    a1)(2)(3)(4 b1)(2)(3

    c1)(3)(4 d2)(3)(4

    22014915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全民终生学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促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促进全民学习、终生学习。之所以倡导全民终生学习,是因为(

    1)终身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要

    2)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

    3)学习与生命发展同步,学习能不断造就自己

    4)终生学习,能不断充实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社会

    a1)(2)(3 b2)(3)(4

    c1)(3)(4 d1)(2)(3)(4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要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好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点拨:学习点亮生命,即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知识整合: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与成长相伴;

    5)学习没有终点,终身都需要学习。

    2、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打开学习之窗”,努力学习吧!  

    六、作业布置

    阅读p19拓展空间,并思考:你认为学习是什么呢?



    说板书设计


    2.1学习伴成长

    一、打开学习之窗 (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与成长相伴;

    5)学习没有终点,终身都需要学习。

    二、学习点亮生命 (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2.2《享受学习》说课稿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作用  本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本课《享受学习》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能够喜欢学习。教学设计应通过体验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尤其是进入中学这一阶段对学习的亲身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受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其次,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

    说学情:

    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初中学习与小学不同,学业压力增大,面临挑战,个别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同伴的交流。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知识目标: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意识到学习能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穷快乐。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学习活动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会体验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读书郎》“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从这首歌曲中,你能读到什么信息?引出: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

    ㈡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学习中的苦与乐

    活动一:辩论比赛——学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正方辩题:学习是快乐的过程

    学生列举学习是“快乐的”原因: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自我,在精神上也会更加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

    既然选择了继续学习,你希望过一种怎样的学习生活()

    a 痛苦煎熬 b 享受学习

    反方辩题:学习是一个让人感到痛苦的过程。

    学生列举学习是“痛苦的”原因: 在同学们眼中学习就是写不完的作业,记不完的单词,背不完的课文,还有那令人讨厌的一系列考试。学习简直就是痛苦的折磨

    如果学习是苦多一些,那么你会选择( )

    a 放弃学习 b 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探求发现学习中的苦与乐,并及时的分析快乐的原因和感到痛苦的原因,同时能够通过讨论知道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二: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引申】课堂故事:下面是一位记者和一个放牛娃的对话.
      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牛啊?"
      娃娃答:"为了攒钱呗!"
      记者又问:"那攒钱干嘛呀?"
      娃娃说:"为了讨老婆."
      记者继续问:"为什么要讨老婆呢?"

    娃娃说:"为了生孩子."
    记者又问:"生孩子干嘛呀?"
    娃娃:"为放牛啊"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接受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教师:那么国家保护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的法律是什么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活动三:真情感言

    请同学们观看贫困地区学生读书的照片和汶川地震中学生的照片。

    设疑:1看到刚才到这些照片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既然学习很辛苦,那我们又何必知其苦而为之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照片资料,把自己的周围环境与照片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对照,体会到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多么的优越,意识到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也是一种幸运和快乐!进而分析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第二部分:探索世界的奥妙

    活动一:激趣引思

    设疑:1、埃及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2、世界上还有很多奥妙等待人们去揭晓,你还知道哪些奥妙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让学生自己探求世界的奥妙,以此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二:你知道原因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奥妙的认识,体会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心中!

    活动三:探究与实践

    故事: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摇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学习的无穷乐趣和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体会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帮助你发现学习的快乐,进而思考如何培养学习兴趣,以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学习之乐1:我们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快乐。

    学习之乐2:了解世界的奥秘,好奇心获得满足

    学习之乐3:享有学习的机会和权利

    学习之乐4: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不断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

    本课结束语: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带知之更多,不断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说板书设计

    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学习中的苦与乐 热 惜

    受 享受学习的权利 爱 学

    和机会是快乐的 学 习

    学 习 机

    习 探索世界的奥妙 会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3.1《认识自我》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自己》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的第3课《发现自己》中的第一目内容。对应的课标是“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这一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贵自知”,是告诉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认识自己很重要,其二是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增强自信;其三是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二是“多把尺子量自己”,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自己,也是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认识了自己的内容,其二是认识自己的途径,其三是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去应用,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说学情】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都更加关注自己。但由于知识、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时甚至会会失去自我。只有让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接纳自己、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不仅仅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还有他人对我的认识。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乔哈里窗这种方法进行自我分析。

    3. 情感态度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自我,从而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

    【说教学重点】

       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与途径

    【说教学难点】

      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与途径

    【说教学方法】活动法、讲授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令人难以置信的自杀》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课前老师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令人难以置信的自杀》在这个自杀事件中隐藏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ppt展示故事)

    曾经,一位非常幽默爽朗的同学突然死了,死因不明。看情形像是自杀,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说这样一位同学是绝不会自杀的,说不定是谋杀。事件惊动了公安局,展开了周密的调查,找到了这个男生藏起来的日记,才知道他因为个矮体胖,经常遭到大家调侃,非常难过和自卑。为了少被嘲笑,他学会了自嘲,经常是同学们还没有提到他的胖,他就抢先发话,拿自己的缺点调侃开涮,大家都以为他很想得开,也乐得打趣,他就成了大伙的开心果。他在日记里写到:我之所以把自己的伤疤揭开,就是乞求大家不要再拿我逗乐了。我自己都把自己贬成了这样,你们就不要说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放过我,把快乐建筑在我的痛苦之上。看来要最终摆脱这痛苦,我只有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提问:1、为什么同学和老师不相信他是自杀?

    学生:同学老师都觉得他是个很乐观开朗的人

          2、他为什么要自杀?如果他知道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还会选择自杀吗?

    学生:因为他觉得别人调侃他是在侮辱他,实际上同学们只是和他开玩笑,闹着玩把他当成开心果。但是他不知道同学们是这样想他的。如果他知道的话他不会选择自杀

    教师小结:看来这位学生之所以会自杀,主要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同学和老师眼中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也就是说他的死是由于对自己客观自我认识不够,所以说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自我认识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我!

    提问:你们平时是通过哪些方法认识自己的呢?

    一、认识自我的途径

    学生活动一:按照老师指令将自己眼中的我写在书上指定的区域内。然后踊跃举手和老师同学进行分享。

    师问:通过活动一,大家在对自我的认识过程中写道:我是一个个子高挑、双眼皮…..这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我的呢?(生答: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课件展示认识自我的第一二个途径)

    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前后4人一小组,互换书本(纸张),在指定的区域内如实写出你对他人的客观评价。然后在全班分享。

    师问:活动二又体现了认识自我的哪种途径呢?(生答:他人评价)

    (课件展示认识自己的第三个途径)

    师问:不同的人对我们会有不同的评价,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聆听《父子俩牵驴进城》的故事。.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了解了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他们分别是:通过生理、心理、社会等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学生复述)

    过渡:当我们通过这些途径对自己有了相对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便会对我们产生帮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课件展示“我”的性格特征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课件展示课本第27页探究与分享的案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通过回答课后的问题概括出正确认识自己的第二个意义。

    教师课堂小结:认识自我是一个长期过程,大家要保持耐心,不要着急,相信随着大家年龄和阅历的成长,我们一定会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收获了哪些感悟?

    说板书设计

    认识自我

    自我分析



    3.2《做更好的自己》说课稿

    说教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三课《发现自己》的第二框内容,通过前一节课《认识自己》,学生在掌握如何认识自己的方法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接纳自己的全部和欣赏自己的独特,引导学生能通过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和激发自己的潜能等方法去做更好的自己。 

    说学情: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自己,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容易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而自我认识的偏差必然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由此本节课基于以上学情,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和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是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以积极的态度去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培养学生做更好自己的主动意识。 能力目标: 

       能够积极、正确地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掌握改正缺点、激发潜能的方法。 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人要接纳、欣赏自己的具体要求;明确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实的行动。 

    说教学重点】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实的行动及具体方法。 

    说教学难点】做更好的自己的具体方法落实在学生日常具体行动中。

    【说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资源】《自己与别人》漫画故事、诗歌《学会欣赏自己》、彩纸、彩笔若干、其他故事、视频等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法、讨论探究法

    说教法:启发式、故事教学法

    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ppt出示莫言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并回答(学会接纳自己)

    (一)接纳自己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让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在传递信息中相互影响,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学生可超越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地留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

    师:提出问题,怎样接纳自己?看p33探究与分享,并回答。让学生感悟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接纳自己的有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过去。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勇气和智慧。

    出示ppt黄美廉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生:黄美廉的独特,靠着顽强的意志,通过努力最终成为了画家和作家。

    师总:黄美廉通多对自己的欣赏,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她的内心非常的强大。对于现在的我们要想她学习,学会欣赏自己。

    师:那么,我们怎样学会欣赏自己呢?

    (二)欣赏自己

    生: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奉献。

    师:接下来我们看p33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并让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1、过度的自信,骄傲自大,自以为是。2、缺乏信心、自卑。3、大家都认同。

    师总: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认真分析别人的意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除了接纳和欣赏自己,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要飞的更高。

    (三)我要飞的更高

    ppt故事一:中国的故事大王郑渊洁的故事

    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才华。

    故事二:牛顿的故事

    师:提问1、牛顿是著名的什么科学家?2、牛顿发现了什么?

    生:物理科学家,地球引力

    师:那我们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由不爱学习变成一个肯动脑筋,爱学习的学生。

    师:提醒不爱学习是什么?变得爱学习又是什么?

    生:由缺点变成了有点。

    师总: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变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故事三:易建联的事迹

    师:大家认识他吗?他是做什么的?

    生:认识,易建联,著名的中国篮球巨星

    师:他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的篮球巨星呢?在故事中提醒学生。

    生:因为戴忆欣教练看到了一个运动神经出众、灵气逼人的孩子,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易建联踏上了篮球之路。

    师总:因为易建联具有篮球运动员的天赋,和他后天的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质,最后成为中国的篮球巨星。所以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设计意图:通过以小故事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得到启发,做更好的自己。

    说板书设计:




    (1)全部

    接纳自己 (2)乐观心态、勇气和智慧


    (1) 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奉献

    欣赏自己 (2)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1)扬长避短

    我要飞得更高 (2)改变缺点

    3)激发潜能






    4.1《和朋友在一起》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共四课时,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系统学习之后,对新生活的又一变化的探究和体验。从内容上看,本课从“我的朋友圈”和“友谊的力量”两个部分着手,引导学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朋友圈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梳理朋友圈的作用,为后面三课乃至其他方面的人际交往课程的学习都做了必要的铺垫。 

      本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我与他人和集体” 中(一)交往与沟通中的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且发展不平衡。在人际交往中,学生逐渐想要脱离父母家人的长期呵护,投身于更广阔、更丰富的社会交往之中,渴望友谊、重视朋友的心理比较突出。但是由于生活阅历限制,学生在对朋友和友谊的认识上还比较冲动,缺少理性的思考,这一阶段学生的朋友观也正在形成阶段。所以,本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事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典型实例,利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合作学习,表达交流。在教师的帮助或引导下,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反思朋友带给自己的影响,从而乐于主动结交益友,与朋友共同进成长。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价值观。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朋友圈的梳理;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扩展朋友圈;学会辨别朋友的影响力,做出客观都选择。 

    3、知识目标: 

    知道人际交往范围和内容是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的;领会梳理朋友圈的重要性;理解朋友的影响力和友谊的力量。

    说教学重点 

    懂得朋友的影响力和重要作用。

      说教学难点 

    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

     说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探究法、活动法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经验引入 

    【教师】请思考:在生活中,哪些人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呢?(播放<课件2>运用你的生活经验”活动内容和要求) 

    提问: 

        1、运用你的经验,遇到这些事,你会找谁?     2、和朋友在一起是什么感受?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材38页“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然后学生分享交流生活中的朋友及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探究活动通过对生活中具体情境的选择,从学生切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出发。反思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的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到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和朋友的重要性。) 

       【教师】有朋友是什么感受?友谊的力量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课。(播放<课件3>呈现课题:《和朋友在一起》,教师书写板书:和朋友在一起。)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感受我的朋友圈” 

    【教师】进入初中,大家长大了。长大是什么感觉?长大有了小秘密,有了主见,长大需要陪伴、不喜欢孤独、孤单,就想朋友在一起的感觉。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那你们的这个小圈子是什么样的?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探究与分享:感受我的朋友圈”(播放<课件4>呈现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感受我的朋友圈”活动内容及要求,教师书写板书:一、我的朋友圈。)提问: 

    1、你的朋友圈在性格、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明确要求,完成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特点。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有变小的,但交往内容更深了。朋友圈都变化了。(教师书写板书:1、朋友圈变化了) 

     设计意图:本探究活动让我们填写曾与我们相伴的朋友,并思考有关朋友的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朋友圈的变化情况。) 

       【教师】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表情代表这种感受?(播放<课件5>呈现活动一:“感受我的朋友圈”qq表情,教师书写板书:在一起的感受。)(此处为第一个教学亮点,在“上课录像”---6分第50 

    始呈现)     提问: 

        2、和朋友在一起是什么感受? 

        【学生】选表情:鼓掌、大笑、愤怒、呲牙、微笑......,选择表情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很自然的说出和朋友之间的感受。 

        【教师】在学生的选择中,通过1、这个表情是什么感受?什么事让你产生如此感受?2、这是什么表情?为什么?3、为什么选这么暖心的表情?4、竟然是纠结看不懂的表情?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谈有朋友的感觉。 

    【教师】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真是“五味杂粮”啊,哈哈。大家看,这就是一个黑板(教师边说边将表情包粘贴到黑板上)粘上各种表情之后,变得不一样了。朋友的欢笑、泪水、甜蜜、苦涩让生活丰富多彩,有朋友要比没有朋友美丽的多吧!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qq表情来引导学生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心情和感觉。用这种绘文本(emoji)视觉情感符号将无形的抽象的情感、感受通过具体、可见、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和朋友交往中的喜怒哀乐,体会有朋友的丰富多彩的感受。) 

        活动二:“解惑与感悟:力量的传递”【教师】大家看看这个照片,猜猜应该是什么事?(播放<课件6>呈现照片:教室一角三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学习。) 

        【学生】观察照片的情形,推测关系:“朋友关系、师徒关系、伙伴关系等”。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是很准确。照片中的穿校服的同学告诉我“老师我没有朋友”。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一个人没有朋友,觉得这样很好很幸福。那没有朋友真的很好很幸福吗?你觉得呢? 

        【学生】三种观点。观点一认为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因为有时候伤心难过和有秘密的时候需要和朋友分享,需要朋友的帮助、理解。有朋友就不会很孤单,会很快乐等等(大部分同学的观点)。观点二觉得有朋友会很麻烦,有时候会学坏等等(个人同学的想法)。观点三中立,有时候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有时候想自己一个人(教师引导:生活中每一个都有这样的状态,有时候需要自己一个人,有时候喜欢朋友。) 

    【教师】我国有句谚语“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司马迁在《古今贤文》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习大大在多个场合多次引用,他说“13亿人口的中国的发展、强大需要世界各国的朋友”,何况我们个人呢?生活中怎么能离开朋友?“身心健康: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要内容。那这样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听一段对话,就明白了。进行第二个活动“解惑与感悟:力量的传递”。(播放<课件7>呈现活动内容,播放音频对话)(此处为第二个教学亮点,在“上课录像”----1130 开始

    呈现) 

    提问: 

        解惑:你听到了哪些信息?     感悟:你会为谁点赞? 

        【学生】听一听,回答问题。听到了“这个同学有点内向;这两个老师在帮助他;另外两个同学非常好,也在帮助他等等”。为老师的关爱和不放弃点赞,为这两个同学的付出和帮助点赞(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同时引导学生也要为穿校服的同学点赞,因为他进步和变化了)。 

        【教师】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带动下,这个男生有了变化和进步。这就是朋友的力量,朋友的影响和作用。(播放<课件7>呈现:二、友谊的力量,教师书写板书:二、友谊的力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一张学习照片入手,激发学生解惑探究的好奇心。带着疑问听一段真实的对话,通过谈话信息弄清楚人物的关系,以及“你会为谁点赞?”的感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老师、同学、朋友的力量和作用,更加地动心动情。)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朋友的影响力” 

        【教师】朋友对你哪些影响有呢?现在进入第三个活动“探究与分享:朋友的影响力”(播放<课件8>呈现 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书写板书:1、朋友影响力)     提问: 

        朋友对我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明确要求,参与活动,完成朋友影响力图,说一说朋友对我的影响。“学霸朋友对我学习上的影响”、“朋友告诉我做人不要太死气沉沉,要幽默。”、“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意见,做好自己就行了。”、“朋友值日劳动特别认真,我也喜欢上了劳动”等等好的影响。”“朋友一些小习惯对我的不好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的影响力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教师】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性格等都会影响。这就是友谊的力量。 

        (设计意图:本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填写“朋友影响力”图,引导学生思考朋友对我们的重要影响,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对自己有良好影响的朋友。)    【教师】你第一次收到的纸条是什么?大家猜老师第一次没收的纸条是什么? 

        【学生】第几题的答案,越好一起玩等等。考试的答案等 

        【教师】收到的答案,没收的答案,发生在什么场合?收到纸条的心情很美丽,那传纸条的呢? 

        【学生】考场。紧张、害怕、担心等等。 

        【教师】传纸条和收纸条都冒着被抓的风险,这么大的勇气,哪来的力量?     【学生】回答友谊、朋友 活动四“分享与践行:朋友的作用” 

        【教师】朋友的力量和作用。但老师认为朋友的作用在这种场合是不太合适的。因为考试严禁作弊,我们应该做一个诚信的学生。你和朋友有什么的故事吗?进行活动四“分享与践行:朋友的作用”。(播放<课件9>呈现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书写板书:2、朋友的作用)     提问: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谈谈感受。    【学生】看教材的四个场景,分享故事。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场景二,有话说:类似这种场景的朋友,是友谊吗?(播放<课件10>)(此处为第三个教学亮点,在“上课录像”----31

    10 开始呈现) 

        【学生】议议、讨论、展示想法。两类观点,观点一: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不能让朋友真正学会弄懂知识,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时候还是不会。如果经常这样帮他,会让他形成一种依赖的心里和在学习上偷懒的习惯等等。观点二:认为这是友谊。如果不是朋友就不会提醒他,帮助他缓解尴尬等等。     【教师】老师觉得朋友的作用体现在相互帮助,但不要将帮助形成依赖习惯。场景二的朋友可以在课下督促、辅导把问题弄会,课上还是靠自己回答。这也是友谊的力量和作用。 

    【教师】最近有个学生让老师挺犯愁的。大家来看看(播放<课件11>  提问: 

         如何发挥朋友的力量,帮助他呢? 

    我班有个小孩,这个小孩属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藐视一切的样子。问他问题啊回答或者什么的,都是代搭不理儿的。然后说话慢慢腾腾的,但是属于有点懂事的那种。从小家庭教育的缺失,爸爸在外地打工,和妈妈没有什么交流。他也是想和其他同学交朋友,但确实有点不合群。”  

    【教师】大家群策群力,如何发挥朋友的力量,帮助这位同学?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方法、展示呈现。其他同学主动接触、了解他,多和他在一学习、玩。让他的爸爸妈妈多和他交流和沟通,鼓励这位同学自己要主动和同学联系交往等等。 【教师】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老师希望朋友发挥支持、互助、暖心、祝福等的作用来传递友谊的正能量。(教师边说边将表情贴到黑板上)(此处为第四个教学亮点,在“上课录像”---3812 开始呈现)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体会朋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将这种感悟与体会,付诸于实践,发挥朋友的作用来帮助交友有困惑的同学。)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情感升华(播放<课件9> 播放背景音乐“朋友因为有你”) 

    【教师】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正值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通过学习,希望帮助大家感受朋友,喜欢交友,珍视友谊,和朋友一起健康成长。

    说板书设计:

    朋友在一起 

    我的朋友圈 友谊的力量


    4.2《深深浅浅话友谊》说课稿

    说教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的内容,通过前一节课《和朋友在一起》,同学说意识到了自己的朋友圈扩大了,交往范围也在扩大,认识到了友谊的力量。何为真正的友谊,同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了解学习友谊的特质和对友谊的认识的澄清。从而更好的认识友谊,体会交往对我们生命成长的意义及正确的看待友谊。 

    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他们要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体会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友谊带来的诸多好处。青春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产生一种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所以要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友谊,了解友谊,建立友谊。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友谊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带来烦恼。要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能力目标: 

       了解友谊是双向的,要了解友谊的特质,澄清友谊的认识。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能够正确的对待友谊和竞争的关系。 

    【说教学重点】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说教学难点】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说教学资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故事;林丹和李宗伟的友谊故事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 马克思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友谊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来了解友谊,学会维护友谊。

    (二)、讲授新课

    1、友谊的特质

    小冬和小宁是好朋友。小冬学习成绩好,而小宁的成绩总不令人满意。小冬在小宁的请求下经常帮助小宁复习功课、解答疑问,有时很晚才回家,常常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功课。为此,小冬也觉得很为难。

    怎样才能让小冬不为难?

    对于小宁来说,应该懂得交友是一个平等的、双向的过程,友谊是接受,也是付出,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彼此传递温暖。对于小冬来说,应该学会合理拒绝,在自己允许的条件下尽力帮助小宁。

    友谊具有怎样的品质?

    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能让我们得到认可。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友谊是一场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

    2016422日下午,连城县宣和乡的吴姓两家人因子女感情不合,婚姻破裂,男方要求女方退还彩礼钱,双方发生口角及肢体冲突。接警后,连城县公安局朋口派出所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处置,正当事态得到基本控制时,一名年轻男子突然冲了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朝男方一亲属一拳挥去,双方再次出现肢体冲突,事态矛盾升级。民警经查证得知,该男子叫汤某(男,24岁,连城县朋口镇人),事发当日,其接到“哥们”吴某(女方哥哥)称其父母被人打的电话后,并立即来到现场“帮忙”。办案民警依法对涉案人汤某处予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上述案例对我们交友有哪些警示?

    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友谊?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三)、课堂小结

    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品质

    2、澄清对友谊的认识

    友谊不是不变的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四)、随堂训练

    1、友情是我们期待的,是弥足珍贵的。下列各项特质有助于我们获得长久友谊的是( a

    忠诚和信任 ②理解和支持

    分享 ④志趣相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小红和小丽这两个好朋友,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可最近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小红开始瞧不起她,并告诉小丽不想和她做好朋友了。对小红的行为你的认识是 d

    a.朋友要坦诚相见,这样做是对的

    b.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小红不是真正的朋友

    c.小红是诤友,因为她能直言不讳地对小丽提出批评

    d.交友要讲原则,对于小丽的退步是不能宽容的


    说板书设计

    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品质

    2、澄清对友谊的认识

    友谊不是不变的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5.1《让友谊之树常青》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第一框题《 让友谊之树常青》。第二单元主题聚焦“友谊”,既是基于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重要地位,也是对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需要的回应,更体现了友谊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交往品质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6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良好的交往品质和交往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说学情

    学生步入初中后,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 对同伴友谊的渴望更加强烈。同伴间的交往关系在青少年交往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康发展、学业的顺利完成、社会技能发展等方面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第一框 “让友谊之树常青”,解决同学中交友的困惑:在同伴交往中,中学生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主动开放自己去建立友谊,以及如何去呵护友谊,处理交友方面的冲突和伤害。  学生都希望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友谊,但并不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建立友谊,学会理解、倾听、接纳、批评等情形去处理友谊中遇到的问题。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开放自己并付出行动去建立友谊;正确对待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2.能力目标: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学会呵护自己的友谊,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 与冲突,学会正确处理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知识目标:知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和持续的行动,懂得友谊需要精心呵护。  

    说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友谊 确立依据: 

    1、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的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强。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中学生希望自己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友谊,但是他们常常为寻找朋友感到为难。 

    2、还有一些学生,不愿甚至害怕与人交往的问题。害怕与人交往有很多原因:早期生活事件的不良刺激——小时候因和别人交往受过挫折或者看到别人受过挫折;缺乏独立与人交往的经验或以前基本没有和别人单独交往过;比较胆小,害怕与人交往;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开始友谊,建立友谊,就是重要的了,所以如何建立友谊,将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如何呵护友谊 

    确立依据: 

    1、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同于敌我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需要一些技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别人指出来,改正后才能进步。古人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的学识和性格难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果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开城不公地指出对方的缺点,或者他不能接受,那双方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里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尽量不要当着第三者尤其是异性的面指责对方,以免伤了他的颜面;也不要在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这样做;真正的朋友应该在尊重对方的情况下善意地批评对方,促进对方进步。明明知道对方的缺点却不告诉对方,担心对方取得更大的进步超越自己,这不是真正的朋友! 

    2、如何把握好朋友间的距离,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人说,人像刺猬一样、离得太远,冷;离得太近了、扎。距离太远,彼此不能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失去了朋友的意义;距离太近,难免会发生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惑,进而抓住呵护友谊的智慧和方法,也就成为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说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参与能力。 

    情境分析法:利用情境材料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真情告白”“情景模拟”等学生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 

    说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经是初一学生了,也许你依然对小学阶段的同学情记忆犹新,小学虽然毕业了,但你们的友谊没毕业。也许你还为那就兄弟有难您说话的誓言而感动,明天友谊的小船可能说翻就翻,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话题(ppt主题、板书《让友谊之树常青》) (两幅图片:小学同学,友谊小船) 一、建立友谊 活动1:【学哥学姐话友谊】 

    教师播放微视频《学哥学姐话友谊》 

    (微视频内容:在操场、走廊、教室的场景,男同学之间 女同学之间,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提问:分析学哥学姐 建立友谊的方法? 

    学生: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互相帮助、赞赏对方。(板书:建立友谊) 

    提问:除了这些方法,同学们还有哪些建立友谊的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发现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会有意外,还会有点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开放自己,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板书:主动开放)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男孩,把他化名为小童,他今天以录音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同帮他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好不好? 活动【小童困惑:主动交友 遭碰壁】 

    小童自述:我叫小童,性格内向,胆子小,小学阶段就没有朋友,经常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弥补我的孤单。到了初中换了新环境,想结交朋友,听了大家建立友谊的各种方法,我也想试着建立自己的友谊,就主动向小刚说却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录音) 场景:“咱俩交个朋友好吗?”  小刚一脸茫然,没吭声。(动画场面) 师:小童采取主动,对方不理睬他,这真是件尴尬的事啊! 提问:难道小童这种性格内向的人,就真的交不到朋友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这名同学:那你愿意与小童这样性格的人交朋友吗? 学生回答: 

    师归纳:通过刚刚同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的建立是相互的,双向的,即使一次不成功,也不要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建立友谊。 

    (板书:持续行动) 

    小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建立了友谊,拥有了朋友,真是件高兴的事啊!(播放录音) 

          怎样能使友谊更长久呢? 二、呵护友谊  

    活动3:《小童困惑:想对朋友好一点,该怎么做?》 场景:倾听他的烦恼?帮他学习?默默地关心支持他?给他买礼物?„„  提问:请你为小童出主意,哪种方式会使友谊更长久? (请在一件事情或一个场景的描述中做出选择) 同学回答:倾听他的烦恼?„„ 同学回答:默默地关心支持他?„„ 同学回答:帮他学习?„„ 同学回答:给他买礼物? 

    教师总结:每个同学在呵护友谊的方法上选择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来自于朋友的关心,帮助,倾听和默默关心和支持,都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的温暖。只要朋友需要你的时候总是能站在朋友的身旁,都是来自朋友的用心呵护,都是能使友谊长存的好方式。 

    (板书:关爱支持

    活动4:《小童困惑:朋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 

    小童自述: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小刚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却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录音

    (场景)昨天,我发现小刚不对劲,眉头紧锁,下课发呆,凭我对他的了解,肯定是出什么事了。放学时,我决定要问个明白,看看怎么能帮助他。没想到,我刚问了几句,他就不耐烦的说:“你不要再问了,我不想说。”(录音,动画

      提问: 继续追问?or 不问了? 

    教师:如果你是小童,是继续问,还是不问了,请同学们举手表决,现在就请双方各选出3名代表走到前面来,为自己方的观点进行阐述。 学生现场辩论: 

    师归纳:从同学们的争辩中,让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朋友并不是无话不谈的,要给朋友一个空间、把握好朋友间的界限和分寸,这样去呵护友谊,才能是友谊更长久。                          (板书:尊重理解)  

    活动5:《小童困惑:与朋友发生冲突,想和好怎么办?》 小童自述:有一天小童和小刚发生了这样的事!(录音) (场景)“我”和小刚在操场上踢球,小刚一脚把球踢在我脸上,当时我的脸火辣辣,“我”跑向小刚,没等小刚说话我就狠狠踹了小刚一脚,小刚也不示弱,回了我一拳,嘴里嘟囔着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现在想想我也有不对的地方,特别想和小刚和好!(录音动画) 师:如果你是小童,你想对小刚说些什么呢请听 :小童对小刚的真情告白! 小童 小刚两名同学进行现场告白! 

    师: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冲突,你们是怎么样化解矛盾的? 教师总结:这对好朋友都有勇气承认错误,反思自我,宽容他人,朋友间的冲突化解了,感情加深了,友情更加牢固了。(板书:对待冲突)  

    活动6:《小童帮同学解决交友困惑》 

    小童自述: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从交友的困惑中走出来了,掌握了交友的智慧,在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同学请我来帮忙分析: 教师大屏幕出示场景:请3名同学现场模拟:  问题:1.你如何评价小清的说法,小玲的做法? 通过大家对小清,小玲的分析,  

    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大家能够宽容在无意中伤害我们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以后在沟通上注意方式,方法,顾忌朋友的感受,对于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选择宽容,我们要维护、珍惜这份友谊。 

    对于有意伤害朋友的行为,它已经触碰了朋友的底线,有意揭露朋友的隐私,是对朋友的伤害,我们不能接受这段友谊,选择结束这段它。                                        

    所以,我们不可能和所有人成为朋友,真正的闺蜜知己只是少数,但我们要与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板书:对待伤害)

    师:今天通过解决同龄人小童的交友经历过程中的困惑,让我们懂得,交友需要热忱,激情,更需要智慧和方法。播下友谊的种子,我们更要学会呵护友谊!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才能常青!


    说板书设计

    板书呈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让友谊之树常青


    5.2网上交友新时空说课稿

    说教材:

    网上交友新时空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的第二课时。七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学会了如何适应中学的生活,并与班里的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在第二单元里,学生走进了另一个神秘的课题《交友智慧》。本课时在整个单元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交友的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带着这种期望心理,带着这种求知欲望。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由浅入深,自然过渡,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     七年级学生好动。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加强组织教学是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备课要精心设计,周密设计由浅入深,课堂讲解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语言要精辟,形象生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课堂上要有讲有练,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适时练习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边讲边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网上交往的利与弊,懂得慎重结交网友,能够正确看待和对待网上交友,不沉湎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知道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不能沉湎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

    懂得网上交往的利与弊;

    懂得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我们要慎重结交网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慎重结交网友

    难点:对网上交往特点的理解;理解慎重结交网友的原因,学会慎重结交网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网上交友的视频、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网上交友利与弊的典型事例,准备网上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活动一: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正确对待网上交往》的视频。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学生谈感想。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想导入新课:你有网友吗网上交往有什么特点?网上交往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弊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网上交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五课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

    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网上交友经历

    教师: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如果有,是怎样的感受?

    学生谈自己的网上交友经历及感受。

    活动二:总结经验

    教师:看了正确对待网上交往的视频,听了同学们网上交友的经历与感受,你发现了网上交往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总结。

    教师出示:

    网上交往的特点

    1、虚拟性;

    2、平等性;

    3、自主性;

    ……

    活动三:辩论赛

    教师:网络交往利弊谈,网络交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辩论。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网上交往的利:网络交往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

    网上交往的弊端: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注:如果学生的辩论观点及论据很少,辩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补充说明。

    活动我思我悟

    网络交往的利弊主要取决于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网络交往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交往的利弊主要取决于人如何对待网络交往。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对待网络交往,趋利避害,网络交往就能充分发挥它的利,避免网络交往的弊端。

    活动五:案例分析

    教师出示教材上吴凡的故事:

    有个特别谈得来的网友突然消失,吴凡到处打听,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吴凡既疑惑又失落。有的网友告诉他,网上的交往都是虚假的,下了线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不能当真。

    教师质疑:网络交往可信吗?网络交往能当真吗?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结论: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因此,网络交往需要慎重。网上交往,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使用它。

    教师质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上交友?

    活动六:案例分析

    请阅读教材第57页小梅想见网友的故事及回帖内容。思考交流以下的问题:

    一、你赞同网友小饭的观点吗?为什么?你可以运用理论说明,也可以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看法。

    教师出示:

    赞同。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二、教师:你认为小小和米多的看法有道理吗?我们能不能与网友见面、将“线上朋友”转变为“线下朋友”呢?

    学生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教师出示:有道理。尽管我们可以将“线上朋友”转变为“线下朋友”,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坦露给对方;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等等。甚至即使见面后感觉良好,也不能毫无保留,也要保持警惕。

    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能不能与网友见面、将“线上朋友”转变为“线下朋友”,并分别说明能或不能的理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小小和米多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活动七:出谋划策

    如果你也给小梅回帖,你会建议她怎么做?

    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

    教师出示:网络交友尽可能保持网络聊天交友,在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和网友直接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危及自身安全。如果在网上认识很久,又确实需要见面的,必须征得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要选在公共场所。同时,要加强戒备。

    注:引导学生说说如果必须见网友,应该怎么做?

    活动八:说一说,网上交友如何保护自己?

    教师提出上述问题:那么,我们在网上交友时如何保护自己呢?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下列结论:

    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网络道德和规则,遵守法律。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交友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资料,如真实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不向网友提供自己的照片。

    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等。

    活动九:对比谈感受

    教师出示网上交友和现实交友的两张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让我们感受到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不同。

    教师出示结论:

    网上交友和现实交友的不同:

    网上交往比较广泛,自由,放松,超越了时空限制,扩大了交往领域与对象,但网上交往是虚拟的,不够真实的。

    现实交往受时空限制,范围较小,但交往具体真实,虽然可能不够放松,但亲密程度更高,更可靠,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活动十:议一议

    小陈沉湎于网上交往,天天与网友聊天,不接触生活中的人;甚至一切都网购,从事网络工作,不到现实生活中工作。

    教师质疑:你赞成小陈的做法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赞同。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不管互联网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四、谈收获,提升认识

    学生谈收获。

    五、课后拓展

    做个小调查,了解中学生网上交友的普遍程度、网上交友的动机、网上交友的标准、网上交友的方式、网上交友的时间、网上交友的影响,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说板书设计

    网上交友新时空

    、网上交往的特点: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

    二、网上交往的好处

    三、网上交往的弊端 理性看待网上交友

    四、慎重结交网友 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网友转化成现实中的朋友,需要谨慎

    不能沉湎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




    6.1《走近老师》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框题《走近老师》。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以师生关系为核心展开教学,以“师长情谊”为主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师生关系。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老师、师生交往的角度获得成长经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为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说学情

    现实生活中,学生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的信息更为多元化,甚至对老师提出挑战。初一上学期,学生对老师还比较敬重的,但初中老师和小学老师比,风格会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不适应。初二是逆反高峰期,新教材将师生关系提前至初一来讲,更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说教学重点:风格不同的老师。

     教学难点:了解教师的职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不同教师具有不同风格,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2、了解教师职业特点,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3、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与不同风格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学生能够概括出身边各具特色的老师形象,活动可以较为直观地引出“不同风格的老师”这一话题。 

    2、在“议一议”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对老师这一角色的认识,从情感态度层面引入知识层面,学生对老师这一职业有更为理性的了解和认知。 

    3、在“辩一辩”的活动中,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思考教师这一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教师职业价值,培养尊敬教师的道德品质。 

    2、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3、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理解、体谅老师。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雨中温暖的一幕 

    教师提问:这熟悉而又温暖的背影是哪位老师? 是哪位学生如此幸福? 学生回答:英语刘老师。 

    学生:描述当时情形,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教师小结: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和老师朝夕相伴,每个老师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一框《走近老师》 

    【设计意图】选择授课班级的师生实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容易引起共鸣。 二、新课学习 

    (一)风格不同的老师 

    【学生活动】猜一猜:猜猜他/她是哪位老师? 1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出两名同学,一个模仿一人猜 2 规则:老师的标志性动作或语言,不能透露学科 3、志愿者:记分员1人,记题员1 

    4、评价:一分钟之内猜,全部猜对每人加10分; 部分猜对加5分; 全部不对0分。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会尽可能地回顾他们印象中的老师形象,通过讨论、模仿、描述等活动,学生能够概括出身边各具特色的老师形象。活动可以较为直观地引出“不同风格的老师”这一话题。同时可以训练学生们的言语能力,如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能力。 

    【过渡】 

    教师提问: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那么,你喜欢哪位老师呢?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学生: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用开头脑筋,回想身边的老师,去发现不同类型老师身上的优点,并将这种欣赏的眼光分享给其他同学,落脚于p64页【方法与技能】中“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在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老师时,教师会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不同风格老师的特点,既包括优点也包括不足,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 

    【教师小结】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我们要承认不同,并学会接纳不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长处。每一个老师都应当得到我们的尊重。正因为老师们风格的不同,才让我们有了特别丰富多彩的课堂。 

    【评价】完成任务单一、二题 【过渡】 

    我们在评价每一位老师的过程中,有喜欢的方面,有不喜欢的方面。对同一位老师,有的同学喜欢,有的同学不喜欢。这都说明,在同学们心里,对老师这一职业角色,有着自己的期待和评判标准。那么,教师这一角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二)了解教师的职业 【学生活动二】议一议: 

    学习新知:阅读《教师职业的发展史》 

    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人类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骑射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师”的本义是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教”的本义是教育、指导。 

    2、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组讨论: (图片展示教师职业树状图) 

    1)现代社会,对于教师提出了哪些专业化要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了解?  3)对于教师职业,你有哪些感受?  【设计意图】 

    将学生对老师这一角色的认识,从情感态度层面引入知识层面,让学生对老师这一职业有更为理性的了解和认知。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教师所起的不同作用,全面了解和思考教师的作用,为拓展空间做铺垫。 

    现代社会,教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价】完成任务单第三题 三、思辩空间 

    【学生活动三:辩一辩】我们已经从感性、理性两个层面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思考教师这一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感性上,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纽带是不可替代的;理性上,教师这一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育人的功能,从这一职业特征上来说,教师是不可替代的。 四、课堂延伸: 

    在我们深入地了解老师之后,同学们是否有话想对某位老师说呢?请小组合作,选择一位喜欢的老师,根据他(她)的教学风格,为他\她设立一个奖项,撰写奖状。在课下送给老师。

    说板书设计

    走近老师

    亦师亦友


    6.2师生交往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框题《走近老师》。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以师生关系为核心展开教学,以“师长情谊”为主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师生关系。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老师、师生交往的角度获得成长经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为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说学情

    现实生活中,学生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的信息更为多元化,甚至对老师提出挑战。初一上学期,学生对老师还比较敬重的,但初中老师和小学老师比,风格会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不适应。初二是逆反高峰期,新教材将师生关系提前至初一来讲,更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掌握构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方法,能够与老师愉快相处。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懂得如何构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掌握愉快地和老师相处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建立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难点:对教学相长、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与老师愉快相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最美教师的视频、师生交往的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和老师交往的往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活动一: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最美教师陈升旭》的视频。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学生谈感想。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想导入新课:陈升旭老师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什么特点?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

    活动一忆师生交往场景

    教师出示师生交往的图片并质疑:看了上面的图片,你一定也想起了和老师交往的场景,说一说吧。

    学生回忆交流与老师交往的事。

    活动二:我思我悟

    教师:陈升旭老师和学生之间、你的老师和你的交往体现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学生交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结论: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1、教学相长;

    2、亦师亦友

    活动三:案例分析

    教师出示案例:李老师建立了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经常和学生在网上交流,同学们从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解决心理困惑的方法,李老师也通过同学们的信息反馈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引导: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师生关系?

    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的内涵是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活动议一议

    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

    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应:

    1、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活动五:实践感悟

    教师:你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吗?提出过问题吗?你的提问和回答对老师的教学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与经验。

    教师出示结论: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和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活动六:案例分析

    教师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内容,小琦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己写的小说请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上数学课时,小琦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小琦,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学生交流看法。

    教师出示:

    语文老师的表扬,是肯定、鼓励和期待,我会把表扬当成前进的动力;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对我的关心、提醒和劝诫。语文老师的表扬,如同我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步;数学老师的批评如同防疫站或急诊室,我一定会改正不良习惯,上课做到认真听讲,把每一门功课都学好。

    活动七:出谋划策

    教师质疑:你会给小琦提出怎样的建议?

    学生交流看法与建议。

    教师出示: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主动和老师沟通,承认自己的错误;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待表扬,再接再厉,对待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活动八:案例分析

    教师出示清华大学教师朱克勤接受与学生的事例。

    朱克勤教授多次被评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他对每个学生的科研进度和安排都非常清楚,并且非常强调要充分利用时间,每次组会都会让大家把自己的工作往前赶。平时,很多学生经常找他聊天,有时聊到动情之处,同学的眼泪就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这时朱老师就拿出纸巾让他们擦干眼泪,宽慰他们,尽显关爱之心。他常关问学生个人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他的学生任玲老师在科研、工作上遇到压力时可能会跑去他那倾诉,朱克勤会耐心开导她、安慰她。现在,任老师经常带着孩子去看望他,孩子叫朱克勤“爷爷”,朱老师也特别喜欢和孩子一起玩。

    教师引导:朱克勤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师生关系?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下列结论:

    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活动九:释疑解惑

    一、小明的困惑之一

    小明:我也特别想和老师成为朋友。但是我应该怎样和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呢?

    教师引导:教材中原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结论:

    1、王亚南的故事告诉我们建立良好关系要尊敬老师,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

    2、对于我们不喜欢的老师,我们也要尊重他。因为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而且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都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

    二、小明的困惑之二

    小明:我们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呢?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尊重老师就要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活动十:案例分析

    教师:教材中毛泽东和习近平主席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活动十一:实践运用

    教师出示图片与故事: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教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教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教师引导:这场冲突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办?

    学生交流。

    四、谈收获,提升认识

    学生谈收获。

    五、课后拓展

    1、回忆老师打动你的瞬间,描述自己的感受,贴在博客墙上。

    2、你可以通过短信、邮件、书信等形式向老师表达你的感受及对老师的感谢。

    说板书设计

    师生交往

    内涵

    教学相长


    怎样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

    内涵


    怎样建立

    亦师亦友



    7.1家的意味》说课稿

    【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中“我与他人和集体” 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说学情】 

       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2.能力目标: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的丰富内涵、功能;明确孝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孝的重要性;如何孝亲敬长。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1.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策略】 

    围绕相关案例,从社会生活走向经济生活再走向家庭生活,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其对“家”的理解。 

    【教学手段】 

    powerpoint课件、白板和笔等

    说教学过程:

    【导入】趣味猜一猜

    展示古代汉字“家”的甲文、金文、小篆写法。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明“家”字的由来。(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补充讲解:祭祀是古代的一项重大活动。王公贵族一般祭祀于庙,而普通百姓无庙,则陈豕于屋下,即家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家”字最终固定为现在的写法。

    本课我们就“家”这个字,围绕“家意味着什么”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活动1】体会“家”之内涵

    1.交流与讨论:找出你熟悉的外语中与汉字“家”对应的词有哪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用一句话来表达,在你的心中“家”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一般意义上家庭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回答这些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

    3.师生共同探究家庭的功能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阅读感悟,回答: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师生归纳家的意义

    教师总结: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是与感情关系密切的一个词语。所以我们说,家是生命居所,是心灵港湾,是生活共同体。

    【活动2】探究中国人的“家”

    1.问题探究:展示春运壮观景象(购票者焦急的眼神、火车站拥挤场面、摩托车返乡大军),思考是什么吸引着在外的游子们这样做?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升:

    春运景象如此之壮观,恐怕唯中国之特有。这壮观的景象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无论身处何地,“家”永远是人们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牵挂。在人们心中,家事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更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ppt展示知识点)

    2.教师讲授家规、家训、家风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1)欧阳修至二子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为小人,可不念哉?2)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颜氏家训》节选。(4)电视剧《走西口》中田家家训。

    3.交流与分享:你家的“家训”、“家规”是什么?你又收集了哪些知名“家规”、“家训”?哪些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广大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古至今,代代传承的“家规”“家训”包含了很多积极因素,如仁爱、诚信、勤俭、孝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作为“百善之首”的“孝”更应该被人们传承和践行。

    4.问题探究:为什么我们要着力推崇“孝”文化呢?

    教师: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必须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孝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父母在默默承受着孤独。因此,国家又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道德和法治双约束,督促人们勿忘孝德。

    【活动3】尽孝在当下

    1.情景探究:

    播放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并说说你的感受。(启示我们要及时行孝)

    2.反思孝行

    你有过不孝的行为吗?你应该怎样尽孝心?(学生自由回答,例如给父母做按摩,不顶撞父母,帮家长分担家务等等)

    教师总结:(1)尊敬。听取家长意见和指导,如有不同见解,理性沟通。(2)倾听。多和父母联系、沟通,帮父母分担烦恼。(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体谅家长辛劳,分担家务等等。

    孝行不在大小,只要做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所以,让我们心怀感恩,及时行孝。

    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本课知识结构小结本课内容引导同学们认识家庭热爱自己的家用行动感恩父母孝敬长

    【作业】

    书面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相关练习

    实践作业:做一件或多件事,来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心和孝心。

    说板书设计:

    家的意味

    爱家人 孝在当下



    7.2《爱在家人间》说课稿

    说教材: 

    从单元设置角度分析,本课是“交往”主题在家庭领域的具体拓展和延伸,是对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需要的回应,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上,由初识家到更深入发现、研究家中之爱,使学生学会发现爱、理解爱,提升感受爱的能力,学会理智处理与亲人间的冲突,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家庭责任意识,为后面进一步建设和谐家庭做好情感和方法的准备。  

    说学情

      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初一学生对亲情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自身的亲情共建责任意识比较淡漠,对自身行为缺少反思和进一步的思考;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因素影响,遇到亲子冲突情绪化处理问题等不理智做法普遍存在,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行为指导,需要教师助其进一步成长。

    【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 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说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课前活动

    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 

    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 

    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 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 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预习 

    1、家中有亲情

    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

    4、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体味亲情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 

    情景体验1

    我理想中的父母

    生活中的父母

    父母理想中的我

    生活中的我

    思考: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

    情景体验2

    回忆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谈谈原因。

    当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

    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家中有亲情 

    1、家中有亲情: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不能因为亲情的平常或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感悟: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情景体验3

    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

    使学生体验到,无论家庭结构怎样变化,也改变不了一脉相承的、永恒不变的亲情。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 

    (1)学生分享这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知识模块二 爱的碰撞 

    探究三:

    材料一:当我们在静静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可能在门外探头往里偷看,当我们把门关上了,他们就变得神经兮兮,不断地找借口往我们房里窜,他们实在太烦了!!

    教材p79探究与分享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1)略。(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这些碰撞时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那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1)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探究四:探究与分享 

    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

    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是,父母常说:

    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常说:

    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

    试不理想时,父母一般会说:

    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

    1)结合以上情境,填写内容。 


    关注的问题

    关注的重点

    交流的方式

    父母







    2)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略。 

    知识模块三  沟通传递爱 

    探究五:

    小强觉得妈妈很唠叨。一天,突然降温,妈妈一定要他穿上厚外套。小强说:“今天有体育课,厚外套不方便活动,更何况春捂秋冻嘛。”过了一会,妈妈又说:“穿多了可以脱,冻感冒了不是耽误学习吗?”小强说:“哎呀,我都这么大的小伙了,抗冻。再说我还是这么厚的脂肪呢!”小强穿戴整齐要出门了,妈妈还是拿着外套让他穿……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我们要学会维护我们与父母的爱

    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

    1)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探究六:

    1)分享教材“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关注事实,把握时机 ,留意态度,选择方式 ,考虑环境

    2)实践演练: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2)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练习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要化解这种“爱的冲突”,我们应该(b )

    a.认真倾听,服从父母的一切安排

    b.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c.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任何意见

    d.积极交流,让父母事事迁就自己

    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创建一个和谐家庭(b )

    a.我无可奈何,我父母太固执

    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c.不是我单个人的事,我努力也无用

    d.是父母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3.王丽学习努力,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她感到

    苛刻的要求。你认为王丽应该(d )

    a.回避父母,不理不睬

    b.一切听从父母的意见

    c.刻苦学习,把怨恨藏在心里

    d.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4.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想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制止了:“不许看。”

    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接下来,小雅要怎么

    办?你认为最恰当的是(d )

    a.放下漫画书,转而打开电脑玩游戏

    b.责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干涉我的自由?”

    c.扭头回房,关上房门,不再理妈妈

    d.对妈妈说:“我有点累了,想放松一下。”

    5(1)八年级学生萌萌喜欢写日记、交朋友,可父母总是问东问西,甚至偷看她的日记、

    信件,家庭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请回答怎样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2)小丽每次用完东西随处乱放,妈妈在收拾时总是提醒她放回原处,小丽很反感地说:

    讨厌!真唠叨!”

    小丽的做法对吗?她应该怎么做?

    答案提示:

    (1)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办法有:

    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主动交流;创造机会;

    主动道歉;控制情绪;承担责任;讨论问题并达成协议。

    (2)小丽的做法错误,没有体谅妈妈的关心。应该:①理解妈妈,多与妈妈沟通,体谅妈

    妈的用心;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不让妈妈操心。

    说板书设计:

    《爱在家人间》

    传递爱 回报爱



    7.3《让家更美好》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三目的内容。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本课承接前两课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之后,引导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家庭成员产生冲突。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习得解决冲突或矛盾的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家人共创美好家庭。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据前期调查显示,708班的同学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大多是租住房子,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居所”,对现代家庭的感知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能体谅父母的辛劳和苦衷,但因平时父母大多在工厂上班,学生周一至周五住校,导致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与家人共同寻找家庭的美德,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能力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协调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是帮助学生感受亲情之爱、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另外,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比较高。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设计了小组交流展示、小组合作讨论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体验与对话,合作与探究,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提升思维的质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美德卡”,挖掘家庭的美德故事,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传承家庭美德的好少年; 

    2.通过六人小组合作讨论,围绕家庭中常见的冲突,思考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认识到建立和谐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3.通过书写“我为家庭做23件事”,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培养家庭主人翁的意识,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美德卡”,六人小组分享美德故事,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六人小组合作讨论,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通过“我为家庭做23件事”,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三)知识目标 

    1.通过图片的今昔对比、分析、归纳,了解现代家庭在结构、规模、沟通方式上的变化; 

    2.通过反映不同生活场景的图片与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的对应连线,了解现代家庭在生活氛围、方式、内容上的变化。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传承家庭美德的好少年,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 

    2.围绕家庭中常见的冲突,思考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认识到建立和谐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教学难点: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培养家庭主人翁意识,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在白板上

    同学们,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跟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呢?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什么呢?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我们怎样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知识殿堂。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1. 新课讲授

    ()现代家庭面面观

    ppt呈现下列内容:

    活动一:我国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1、“运用你的经验”(p83)板块,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

    如:(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收听收看新闻。

    (2)柜里有藏书、桌上有报纸、墙上有名家书画作品。

    (3)探讨社会和人生,各抒己见,敢于争论问题。

    (4)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善于自我设计。

    (5)对话风趣、简洁,爱好文娱体育活动。

    (6)穿着美观,吃喝精细。

    (7)备有家庭食谱,钻研烹调技术。

    (8)对取得荣誉的成员表示祝贺,以热烈的气氛过生日。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纠偏。

    3.选取1— 2名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学习新知:

    探究问题: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较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现代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过程:

    1.浏览教材(p83— 84)正文。

    2.结合“相关链接”(p84)板块,了解中国家庭的演变。

    活动二3.完成“探究与分享”(p84)板块中提出的问题。

    (我和家人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我更喜欢用发微信的方式和家人沟通,因为方便、快捷又省钱。)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纠偏。

    5.师生共同小结:

    (1)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逐渐趋向小型化;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学习板块过渡:

    老师:温馨和谐的家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能为和谐家庭做些什么呢?

    点拨:“和为贵”。家庭和睦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家庭成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新知

    ()和谐家庭我出力

    ppt呈现下列内容:

    1.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活动三:家庭美德快递卡的制作、传递。p85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总结: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在一个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可能带来矛盾和冲突。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活动四:见教材p86方法与技能。

    教师总结:我们要尽力做好家庭生活中的“黏合剂”: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充当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活动五:教师:请欣赏两个小故事………

    1)故事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互沟通是维系家庭幸福的一个关键要素。有什么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同家里人交流,也让家里人多了解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误会和矛盾。

    2)故事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时候,已之所欲,也勿施于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家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这样,你会更好地理解家人。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3.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只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和谐。

    活动拓展空间——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教材p86)

    (1)根据活动提示,课前和父母一起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

    (2)小组分享自己制订的计划,评出最好的一份参加班级的分享。最后老师从各组选出的计划里面再挑选几份,在全班展示。

    三、巩固复习: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p83-84

    (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结构变得越来越小型化。

    (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p84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

    (2)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

    (3)参与社区活动。

    3、为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应怎么做?p85-86

    (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家庭成员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具备了哪些能力?

    说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让家更美好

    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代家庭面面观 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

    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让家更美好

    和万事兴

    和谐家庭我出力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说教材】 

    《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内容,作为第一框,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命的特点及其自然规律,用“有时尽”“有接续”从自然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和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探讨,从而为后面五个框题的内容做好铺垫。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加注重思考与自身有关的一些问题,这种思想意识为学生探索本单元的内容提供了学习动力。虽然七年级学生比较关注自我,但此时他们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对生命的思考还比较粗浅和片面的,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说学生在生命的学习中还存在认知障碍,如何感受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发展规律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2.能力目标: 

    ①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不同特点,明白生命的接续的内容。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承担着生命接续的使命。 

    难点:认识到生命的自然规律,向死而生。从人类生命的接续和传承关系中认识和面对我们的生命。  

    【说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表演、激发疑问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话题,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结合课本88页开展探究活动: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活动提出“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等问题,激起学生探寻的心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预习

    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__幸运__

    2.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__短暂__

    3__死亡__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__接续__

    5.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____的生命,还是“__我们__的生命。

    6.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__身体__的生命,还包括__社会关系__中的生命、__精神信念__上的生命。

    三、探究新知


    (一)第一板块:生命有时尽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感受生命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9两则关于生命的故事,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问题: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总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活动:(情境分析)

    sandymandy是来自宝岛台湾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是sandy(周玗希),妹妹是mandy(周玗函),她们是网络上最红的双胞胎姐妹。她们虽然外表相似,但仔细看还是有所不同。此外,她们在性格、爱好等方面也有区别。

    学生思考:看到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结合课本90页相关链接,指纹隐藏着生命的秘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命是独特的。感悟:天生我材必有用!

    活动探究与分享

    很多人希望在自己年老之后能再次变得年轻,电影《返老还童》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19年的美国巴尔的摩发生了一件怪事,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

    学生探究思考:你觉得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命是不可逆的。

    活动探究与分享———算一算,想一想

    算一算后,“我”的生命还剩多少天?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时间,不要轻易放弃,让每一天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感悟生死

    播放视频材料:2012邓鸣贺成为龙年春晚开门娃娃并登上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32邓鸣贺因患上白血病而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属于初期。20138月已正式康复出院。2015428日晚“年画娃娃”邓鸣贺因白血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年仅8岁。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并思考如果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教师总结: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二)第二板块:生命有接续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学。科。网zxxk]

    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答案提示:如,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让家庭得以延续,等等。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92

    从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答案提示:分别看到了家族生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延续,民族友好关系的传承。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

    2015116日,姚贝娜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姚贝娜,作为众多眼角膜捐献者之一,她的初衷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加最后一次公益行动……当大家还在惋惜天使只能在天堂唱歌的时候,姚贝娜及其家人早在19日签下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决定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学生思考:

    1姚贝娜及其家人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2、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归纳: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生命不仅仅是,还是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不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四、课堂练习(略)

    五、小结:生命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我们应向死而生,懂得生命的珍贵。珍爱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家庭和人类的传承中看待,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说板书设计:

    生命可以永恒吗?

    一、生命有时尽

    1、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特点: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

    3、正确看待死亡

    二、生命有接续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为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生命不仅仅是的生命,还是我们的。

    3、是在身体上接续生命,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8.2《敬畏生命》说课稿

    【说教材】本课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

    【说学情】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睫了。

    【说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

    【说教学方法】讨论、调查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说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清明祭祖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圈

    说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探究活动一:多媒体出示材料:关注社会热点“为寻找失联马航全力搜救”

    问: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教材的意思:当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感悟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从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救援的行动中感悟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阅读感悟:多媒体出示陶行知的一段材料

    问: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探究活动二:多媒体出示图片:公交车突然着火

    问:假如你就在公交车附近,你会怎么做?那些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是不是爱惜自己生命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奥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子啊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二、休戚与共

    阅读感悟:多媒体出示图片:我是一个生命

    四幅图片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师生共同探讨在这个休息与恭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通过教材相关链接的内容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本节课重点

    教师总结:当我们对生命的而敬畏不是迫于谁的命令,而是发自内心自愿的选着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三、拓展空间

    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请同学分享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为学习第九课“守护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相关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受到人们的崇敬。即使他们的生命结束,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得到了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说板书】
    8.2
    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二、休戚与共




    9.1《守护生命》说课稿

    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守护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第二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告诉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珍爱生命。总之,本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学说情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知道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懂得爱护生命,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守护生命。

    能力目标

    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和模仿、创造能力。

    3.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守护生命。

    2.发掘生命的力量。

    难点:1.守护生命。

    2.发掘生命的力量。

    说教法

    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坚持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教学程序,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学教互动,又主要是指向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扮演角色时使用的道具。

    3.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真心英雄》《祝你平安》等。

    4.准备心灵卡片,或每位学生制作一枚书签。

    5.安全救护手册。

    6.学生搜集自己最喜爱的生命箴言。

    7.阅读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说教学过程

    、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有关生命方面的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谈想法、说感受,引起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然后由教师小结,自然而然地导人本课的学习。

    过程:

    1.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美国一小学发生火灾,一小学生勇敢地去救小伙伴,结果,伙伴逃离,自己却葬身火海,而这位小学生不仅没有得到表扬,相反,校方因没有教会学生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而受到地方当局严厉处罚。

    材料二: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自杀,自杀已成为人类的五大死因之一。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谈想法、说感受。

    3.教师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材料一中那位小学生的行为虽然高尚,但在火海中救人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结果无谓地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材料二中的轻生行为根本不可取,是忽视自己生命的轻率行为,也是一种对生命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既然生命是可贵而美丽的,那么我们对仅有一次的生命应当如何对待呢?

    教师板书,导人本课。

    方法2: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鲜活的材料、惊人的数字,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设计,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宽广的想象空间,也能开阔视野。

    过程:

    1.多媒体播放视频《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2.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亲眼目睹过一场车祸?你们是否亲眼目睹过一场火灾?你们是否亲眼目睹过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生生地从你眼前消失?

    师:这位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笑声,都在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中,灰飞烟灭……这样的惨剧,每时每刻不知发生了多少……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刚才的画面和数据,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哎呀,真是太惨了。好可怜啊。他们的亲人一定伤心死了:…”

    :你们意识到了什么吗?

    生:生命是宝贵的,更是脆弱的,时刻受威胁……

    师:既然我们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是脆弱的,那应该怎么办呢?

    :爱护生命。

    3.教师小结:

    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周围有蓝天和白云,有父母和朋友,有生活和理想。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守护自己生命!

    (板书:守护生命)

    方法3:图片导入,感受主题。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画面,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懂得用实际行动去爱护生命。

    过程:

    1.图片展示:地震、火灾、车祸、海啸……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世事无常,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灾难的无情,相信你们对生命的感受会更深刻。生命是脆弱的,同时也是坚强的。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们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东西——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守护生命。(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信息探索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守护生命也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过程: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99)“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 104)和“相关链接”(教材p101)等板块,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提问:

    (1)守护生命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2)我们为什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为什么说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4)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5)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师生共同归纳:

    (1)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就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

    (2)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对我们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威胁或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4)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5)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安排此活动旨在激发兴趣,突破“爱护身体”这一重要知识点。事实胜于雄辩,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针对教材中的问题组织探究,使其印象深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人了学习状态,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难度自然下降。同时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了丰富的感受。

    问题:1.“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99)中几个同学的讨论,对我们守护生命有着怎样的启示?

    2.“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中“小伟的行为”及“相关链接”(教材p101)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当我们面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的灾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过程:

    教师: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人们普遍赞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下面请同学们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活动。

    (一)多媒体呈现相关案例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捍卫生命

    巴尼.罗伯格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伐木工人。一天早晨他照常去森林里伐木,就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回来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他努力地保持着清醒,并试图把腿抽回来,可树太重了,腿抽不回来。于是,他拿起身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他很快发现一个很糟糕的情况:倒下的松树呈现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时间一长,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要保全生命,唯一可行的办法:自行截肢。

    思考:

    1.伐木工人遇到了什么事情,他是怎样做的?

    2.为什么伐木工人知道这样做,自己就要终生残疾,但他仍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

    (1)要求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2)小组代表交流,教师纠偏。

    (2)角色模拟,设计救护手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安全呢?-

    生:校园生活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家庭安全……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知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校园里,火灾也会对我们的财产和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现在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这个教学楼着火了(出示情境图),我们应该怎么对付?

    1.四人一组,设计一个应急方案。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3.模拟表演。一个组来表演(其中一名同学担任指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观察,并考虑方案可行不可行,是否切合实际,找出误区。

    4.用幻灯片展示火灾逃生的图片,强调火灾报警注意事项。

    5.全班齐读口诀(幻灯出示)。

    6.教师出示四个紧急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科学的自救方案,小组长写在自救卡片上,然后集体讨论,完善救护手册。

    (三)教师总结、归纳。

    1.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小伟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爱护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和调整好作息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面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的灾难时,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对本课时的知识进行梳理,了解维护健康的重要性,知道维护健康的要求,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通过搭建探究平台,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杠杆,从而使其正确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问题: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守护生命为什么要爱护身体?为什么说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点拨:该题是一道以本课课题“爱护生命”为核心综合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健康的要求、爱护生命的方法等知识的全面理解;考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该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护身体的要求,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健康与救护”来回答,尤其是要抓住“我们还有很长的人生道路,无论如何都不应轻易伤害身体,更不能放弃生命”和“维护健康不仅是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要关心他人的健康”等内容来思考和归纳;二是爱护生命的方法,需要学生从教材的第二部分“养护精神”内容来寻求答案,并进行总结。

    知识整合:

    1.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

    2.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五、典型题目分析

    简要分析题

    2012529日,一块突如其来的铁片使司机吴斌肝脏破损,肋骨骨折重伤后的短短几十秒,吴斌先把汽车稳稳地停在路边。然后他艰难地站起来疏散乘客,保全了车上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自己因伤势过重而溘然长逝,大家公认他为“最美司机”。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护生命。

    【分析】此题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最美司机”吴斌的典型事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和评析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内化思想品德。解答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教材第一部分“爱护身体”中“如何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这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最美司机”吴斌这种不顾个人安危、挽救众多乘客生命的举措,是爱护生命的表现。爱护生命,需要我们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生命的希望;面对灾难,我们需要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周围的人求助,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爱护生命,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

    六、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自杀则是对父母的不孝。所以,我们

    要倍加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生命就应该()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③体会生命的价值 ④只 爱护自己的生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一群小孩在水塘里游泳,只见水塘中央有一小孩在慢慢地往下沉,其他小孩只顾自己玩,都没有看到这一情形。这时的你应该()

    a.装得若无其事,匆匆赶回家去做作业

    b.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立即跳下水塘去救人

    c.吓得惊慌失措,只会哭哭啼啼,支支吾吾

    d.大声呼喊,请求有游泳经验的成年人来救人

    3.公安部决定,自20098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

    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这项行动()

    a.能彻底杜绝酒后驾驶行为 b.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c.能从根本上消除交通违法现象 d.—定能使生命得到维护

    4.“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

    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行为 b.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并不违法

    c.这是盲目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 d.这是法律意识淡薄、不文明的表现

    二、简要分析题

    酒后驾车,伤及无辜,甚至致人死亡,血案触目惊心!目前,依法严治“酒驾”已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生命的基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d3. b 4. b

    二、简要分析题

    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因此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守护生命,就要爱护身体。

    七、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因此我们要维护健康、守护生命。下面,请拿出心灵卡片,写一写你对生命的感悟。

    (播放《真心英雄》音乐。)

    全班交流:

    学生a:生命是平凡的,让我们去创造出不平凡的生命吧!

    学生b:生命似色彩,为世界增添一份生机。‘

    学生c: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学生d:生命因生活而精彩。

    学生e:浪费时间就是慢性自杀。

    教师: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还有待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说板书设计

    守护生命

    珍惜 充实


    9.2《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说教材】 

    本框引导学生反思并评价自己成长中的“不愉快”事件,意在让学生初步感受挫折,思考自己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总结面对挫折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本课是上一框题内容的自然延伸。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面对刚刚进入初中的繁重的课业压力、人际交往烦恼等,遇到了成长中的挫折。不少青少年遇到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或绕开,甚至用损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提升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生命的韧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说教学重点

    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

    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心理游戏《蛋的进化》。

    导入游戏体验,感受挫折

    游戏规则:同学两人一组通过“锤子剪刀”决定输赢。输的在位上,你的身份还是未孵化的蛋,赢的站起来进化成小鸡,小鸡和小鸡再决输赢。输的退化为,坐下,赢的进化为小鸟。小鸟飞到前面来,再决胜负。依此类推,四局全赢的进化为人。

    学生按照规则做游戏谈感受。

    教师归纳:我们从游戏中体验到,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


    环节一:畅所欲言 直面挫折

    【设问】1.你印象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启发学生谈一谈)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回答。

    2.你面对挫折会怎么办?(填写书本106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归纳: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人面对挫折越挫越勇,有人经受不住,意志消沉。

    【设问】辩一辩,赛一赛。“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同学:挫折是好事

    反方同学:挫折是坏事

    正方同学观点:挫折是好事。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人们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与进步的,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挫折是好事。

    ……

    反方同学观点:挫折是坏事。挫折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所以挫折是坏事。

    ……

    教师归纳: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影响。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冷静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就会变成好事,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环节二:挫折也是一种美丽

    播放视频《之重生》,学生观看视频谈感受。

    教师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鹰的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其实,每一次挫折都是浴火重生的过程。要想感受挫折后的美丽,需要我们有战胜挫折的方法。


    环节三: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根据课前调查,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课上进行交流。

    【设问】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

    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身材被人歧视

    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教师出示:战胜挫折  听听专家怎样说

    受挫折时,去音乐厅欣赏音乐,让心情平静下来,使自己重树信心──冷静对待

    受挫折时,找个宁静的地方,大声叫喊,尽情发泄,使情绪得到调整──自我疏导

    受挫折时,找自己信任的人去倾诉痛苦──请求帮助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从而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心理换位

    受挫折时,去找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转移到新的活动中──精神升华

    ……

    在学生回答和专家“支招”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劲的方法。


    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劲之我们的办法

    1. 欣赏和培养幽默感,自我疏导

    2. 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学会请求帮助。

    3. 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实现精神升华。

    4. 增强勇气和磨练意志,学会乐观接受最糟的结果,冷静对待,等等


    环节:满满正能量,你我共分享。

    【设问】课前,同学们每人收集了一句名人名言和历史上一个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自强不息的事迹,下面我们一起交流共享。

    活动要求:6人小组内短暂交流,每组选出最受欢迎的故事班级展示。(可通过ppt形式展示)

    学生活动,展示同学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物故事。


    环节: 学以致用,自我激励。

    教师活动:人的一生将面临很多的挫折,请同学们绘制出自己抗挫折经历图表,对本节课内容课下延伸,不断增长智慧的过程。

    学生完成图表

     

    受挫事件

    你将怎样战胜挫折

    最终结果

     

     

     

     

     

     

     

    环节: 本课小结,教师寄语

    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以及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劲。

    ………


    说板书设计:






    • 标签: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